國家,社會,個人,三者關系的思辨,壹直是壹個很復雜的問題。《坡州》中,剖去國家這個概念,討論的更多的是人與社會的二者關系,或者是自己與自己的個人歷史衍變。主人公因情欲上的意外與抵抗政府運動的失敗,而自我流放到韓國“邊疆”小城坡州,以做家教為生。從開始看見新聞報道社會運動時的下意識換臺到兄長建議其也做牧師時的“無能”拒絕,我想主人公已經陷入了迷惘之中,何去何從,真的是這小城中混混沌沌度過下半生嗎?主人公的人生迷霧如籠罩小城的彌天大霧般濃厚。《薄荷糖》中的薛景求遭遇種種社會事件後,慢慢由善轉惡。而《坡州》中的李善均,似乎也是始於善,雖沒有終於惡,但也是迷失於善之霧中。屈身於鄉村女,似乎更是壹種自暴自棄的表現。與鄉村女同床時的無能表現,是生理上,也是心理上的。他忘不了過往,似乎更是接受不了現在。終於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礙,剛似走出壹個轉折,但另壹場意外又接踵而至。合法妻子的意外死亡,是打擊,更是刺激。之後主人公慢慢地找回了自己,重新走上自己的人生路。作為當地的民權代表,反抗政府的蠻橫拆遷。熟悉韓國新聞的人,應該不難發現,這段反拆遷戲是直接映射了年初的龍山慘案。社會開發發展與原住民的利益沖突,個人在這壹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變化。主人公因此事件再次“鋃鐺入獄”,可這壹次卻沒有迷失自我,而是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社會究竟能改變個人多少,還是壹切變化都是個人思想所變,真的很難去回答。在去年的作品中去映射執政的李明博政府所造成的慘案,真是佩服導演個人的魄力。這壹映射也能讓韓國觀眾更好的入戲,去思考個人與社會的復雜問題。
其實上文壹直未有提到本片的第壹主人公,飾演李善均小姨子的徐雨。徐雨與李善均的曖昧關系,便是本片的另壹條主線。作為壹個女性導演,樸贊玉正是以徐雨的回憶視角去倒敘整個故事。這壹點和《薄荷糖》又有著巧妙的相似。徐雨的姐姐和李善均壹見鐘情,並結成連理。而徐雨與李善均似乎已應該是壹見鐘情,再姐姐與李善均結婚之後,更能感到這個小姨子對於姐夫的愛戀。自小與姐姐相依為命,再姐夫加入家庭之後,生怕姐夫搶走姐姐對於自己的那份愛,更好像是姐夫與姐姐走到壹起,而不是與自己的不滿。禁忌之愛,很不錯的噱頭。可導演卻大玩曖昧,壹直是點到即止。徐雨的那份回憶,又帶領著我們在時間之霧中穿梭於坡州這座待開發的小城。徐雨在霧中因真相而歸來,末尾卻又在“迷霧”之中離去,甚是妙哉。
/review/2955354/
我借鑒的這個人寫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