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節日
春節是苗族的“春節”,也叫“客家年”。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慶祝豐收。我希望來年天氣好,莊稼豐收。按照習俗,苗族人通過對唱歌曲來表達他們對新年的祝願和希望。壹大早,貴州、湖南、重慶交界地區五鄉四鎮的各族同胞從四面八方趕到三省市交界處的天星坡腳下,用歌聲表達迎接新年的喜悅。我也想唱《春之歌》,歌詞的意思是向往春天,渴望春天,珍惜春天,擁抱春天等等。
4月8日
苗族傳統節日,據說這個節日始於明代。在四月初八的濃湖,苗族人民聚集在貴陽的噴泉周圍,身著盛裝,吹笙吹笛,用歌聲來紀念和致敬傳說中的古代英雄雅努人。
此外,4月8日也是布依族的節日,有人稱之為“牛王節”,也有人稱之為“牧羊節”或“開秧節”。在這壹天,人們和牛要吃“牛王壩”或糯米飯,並休息壹天,以示對牛的安慰。
踏青花山節
走華山是苗族傳統節日。雲南、貴州、四川等省的苗族在農歷正月、二月或四五月流行,源於青年男女的求偶活動。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唱歌、跳蘆笙、求偶;老農民們來到花田交流生產經驗,傳授生產技術,祝願莊稼豐收。居住在山區的苗族人也會在節日期間鬥牛。屏邊縣的苗族還舉行跳獅、爬花桿等比賽。
端午節
端午節是流行於湘西、黔東南石洞、松桃壹帶的苗族節日。大多數節日在農歷五月初五舉行。除了賽龍舟,還有賽馬、鬥牛、擊鼓等活動。
姐妹日
在貴州東部清水河附近的加繆村,苗族家庭的“姐妹節”在每年農歷3月15日至18日舉行。在節日期間,苗族人傳統上吃“姐妹飯”。這種米是用姑娘們在山上采集的五顏六色的花和葉給糯米染色蒸出來的。節日裏還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和“旅遊”活動。
苗族有哪些風俗習慣?苗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壹,人口眾多,分布廣闊。湘西苗族就是其中之壹。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苗族在服飾、節日、婚姻、喪葬、娛樂、禮儀、禁忌、飲食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第壹,服裝
湘西苗族古裝男女差別不大,都是“五顏六色”;身著花衣,百褶裙,長發,赭色花手帕,船形花鞋,各種銀飾。
清朝雍正年間,“服飾要分男女”的指令下達後,變化很大,甚至有不少人換上了* * *服。比如今天永順、龍山兩縣的苗族,在服飾上就和漢族沒什麽區別。但在花垣、保靖、鳳凰、吉首、古丈、蘆溪等縣,苗族服飾仍各具特色。
苗族男子的服飾比較樸素;頭上裹著壹條布手帕,穿著壹件對襟大衣,長袖子和小袖子,短褲子和大褲子,喜歡裹藍色的腳。頭帕有兩種:綠帕和花帕。手帕有壹尺多長,有三尺之多。纏起來,多是十字形,大如帽子。衣服的顏色有格子,全藍,全藍等。,其中以格子布最有特色。通常有七個按鈕。有些年輕人穿多達七件衣服,讓人羨慕他們的富有和大膽。最外層衣服只扣最下面的壹對扣子,最下面的兩對扣在第二層衣服上……以此類推,直到最裏面的七對扣都扣好。這樣從外面就能看到層層疊疊的新衣服,別有情趣。
與苗族男性樸素的服飾相反,苗族女性的服飾非常精致復雜。
Toupa:苗族婦女的Toupa因地而異。鳳凰縣的苗族婦女有壹條三尺多長的短手帕。從額頭壹直包到後腦勺,連耳朵都包在裏面。花垣等縣的苗族婦女喜歡用黑手帕(戴白帕以防父母亡故),折疊整齊,包裹整齊,不偏不斜,末端打結,恰到好處。吉首縣苗族婦女頭帕雜,鳳凰縣毗鄰地區用花帕,花垣縣毗鄰地區用黑帕。瀘西、古丈、吉首東部的苗族婦女戴白色頭巾。手帕上繡有四對青色花蝶,簡單、美觀、獨特。所謂“頭紗四角,四角繡飛蛾”,指的就是這種白手帕。
首飾:苗族婦女的首飾,造型精美,種類繁多。按原料分,有金飾、銀飾、銅飾、鋁飾、玉飾等。,而銀飾最常見。從佩戴的部位看:銀帽、銀盆、鳳冠、素山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牙簽、皮帶扣等。,還有手鐲和戒指壹定要經常戴。從造型上看,耳環只有壹種,有瓜子掛耳環,石榴耳環,梅花針耳環,圓圈耳環,龍頭耳環,梅花掛瓜子耳環,耙子耳環,龍頭瓜子掛耳環等等。
衣服及其他:苗族婦女的衣服,腰長腰大,袖大袖短,無領。袖口大約壹英尺或更長。在胸前和袖口上,習慣卷、繡或穿紗,並加欄桿花瓣。有的還需要在叉和揮的前後兩側邊緣繡上挖雲鉤。服裝款式都是全排扣,沒有雙排扣。制作壹套苗族女性內衣需要幾十個工作日,通過縫紉和刺繡,制作精美。褲子短壹些,褲腿大壹些。褲筒邊緣的滾邊、刺繡或紗線支數與衣服相同。禮服又長又寬,繡線布滿廢邊,還有滾動的欄桿和大大小小的花瓣,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鞋子上滿是刺繡,頭大嘴大,後面是穿用的耳朵。
解放後,在壹些苗族和漢族雜居的地區,苗族服飾受漢族影響很大,壹些年輕人也換上了漢服。
二、節日慶典
湘西苗族的節日和大型活動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1.趕上年。農歷正月,湘西苗族最熱衷趕年貨會,日期由各地自行決定。那壹天,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互相邀請,成群結隊地去追趕。壹年壹度的集市上,人潮如潮,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人們不僅可以交換材料,還可以參加或觀看蕩秋千、舞獅、玩龍燈和爬梯子等活動。青年男女也更多的利用這個機會尋找戀人,做愛。更有甚者,歌女們各顯其能,三三兩兩結伴而行,說古道今,唱歌相和,或互賀,或講傳統故事,或即興新詞。唱的人越多,興趣越高,聽的人越多,精力越旺盛。即使下著大雪,天寒地凍,壹年壹度的交易會也會如期舉行。
2.三月三號。這是湘西苗族> & gt
苗族的習俗和節日。“櫻桃會”是苗族未婚青年男女的社交節日,苗語稱為“六皮娃”。每年春夏之交,山上的櫻桃成熟,壹簇簇紅紫色掛滿枝頭。女生被邀請上山,男生被邀請上山。他們鉆進櫻桃林,互相唱歌,互相尊重,樹下歌聲悠揚。
雖然各地有差異,但苗族青年抓櫻桃聚會的日子,大多是長夏後的三天,因為這幾天正是山上野櫻桃熟的季節。花垣縣排寮鄉雁門寨的年輕人趕櫻桃黨,但必須在農歷四月初八。為什麽?這裏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在古代,由於人們生產工具落後,糧食產量低,吃不飽,生活在山裏的苗族人上山采摘野果吃,以補充糧食不足。壹個春天的晚上,山上的櫻桃又熟了。住在倫克斯山腳下的苗族青年達西邀請寨子裏的姑娘上山摘櫻桃。然而好景不長。季節壹過,樹上和山坡上的果子都被風吹走了。沒有野果充饑,苗家的日子更加難過,母熊也因為這種擔心瘦了不少。達西和他的家人都很難過,尤其是達西。他想:打敗壹只大野獸,養活所有的人,該多好。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熊媽媽,熊媽媽非常同意。並告訴他:“離當地不遠有個‘高葉’(即牯牛坡)。有許多像妳提到的這樣的野生動物,它們正由壹個年輕女孩照料著。要不要向她要壹些?”
“好的,我馬上去!”達西奉母親之命去了高葉。
高葉是壹個到處都是又肥又壯的水牛的地方,它們都在壹個女孩的照料下。達西向女孩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希望為自己帶壹頭牛回去,女孩拒絕了。這些牛,跟了她很多年,是仙牛。達西怎麽能帶他們去殺他們呢?
達西並不氣餒。為了想辦法說服女孩,他發現女孩喜歡吃櫻桃和唱歌,於是他每天去倫克斯山摘櫻桃給女孩,然後唱歌給她聽。他稱贊這個女孩的美麗和純潔。日復壹日,女孩被感動了,她愛上了每天給自己櫻桃吃,還唱歌的達西。於是,她背上弟弟,牽著兩頭腰最壯的水牛,來到苗寨,在四月初八和達西結婚。同時,兩只水牛作為禮物送給了母熊,但是女孩沒有讓人把牛殺了吃掉,而是教他們用牛幫人耕田。這樣,在水牛的幫助下,達西人增加了糧食產量,衣食無憂,不用上山摘野果充饑。後來,為了紀念達西在四月初八把牛帶回來,人們把四月初八定為牛的生日,每年的四月初壹,不管農活多忙,都要給牛放壹天假,煮壹盆南瓜,撒上鹽水,慶祝它們吃飽,而那些年輕人則被邀請到倫克斯坡去摘櫻桃,唱情歌,紀念姑娘和達西。這個習俗壹直保留到現在。而且由於雁門村旁邊的任* * *坡位於花垣、保靖、吉首三縣交界處,消息傳得更快,附近三縣市苗寨的年輕人都爭相參加,唱歌、跳舞、打球、上山活動。燕門村的四月八日和櫻花節壹年比壹年熱。
女人不吃雞血
男人不吃死籠中雞,女人不吃雞血。這是花垣苗族的習俗,奇中有奇,怪中有怪。
古代夜郎人不吃雞血。原因是什麽?傳說外族人曾經把他們的“金銀樹”淋了雞血,掠奪他們的金銀,陷入人去財空的境地。雞血在夜郎成了禁忌,只能作為表明心意、結拜兄弟、真心相待的見證者。所以夜郎人用棍棒打雞鴨,稱為“椎雞”、“椎鴨”。不能說傳說都是虛構的。夜郎的普話裏真的沒有“殺雞”“殺鴨”之類的詞,只有“殺雞”“殺鴨”之類的詞。
傳說古代夜郎人都是白皮細肉,個個才貌雙全,不像現在有的嫩白,有的殷紅,好像被“雷公”燒過,俗稱“雷公燒”。夜郎人為什麽會逐漸變醜?
當然,這也是壹個傳說。那時候,還沒有文字。當然,沒有人寫書。妳能在哪裏找到答案?據說當時夜郎人當了漢奸,背叛了祖訓,吃雞不打,用刀殺了放血,放了些米,讓血米混在壹起煮...> & gt
苗族有哪些節日和習俗?苗族是壹個非常豐富的民族文化。可以在苗族地區體驗不同的民俗風情,苗族地區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份。主要有苗族的這些節日。開年節是苗族的“春節”,也叫“客家年”。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慶祝豐收。我希望來年天氣好,莊稼豐收。按照習俗,苗族人通過對唱歌曲來表達他們對新年的祝願和希望。壹大早,貴州、湖南、重慶交界地區五鄉四鎮的各族同胞從四面八方趕到三省市交界處的天星坡腳下,用歌聲表達迎接新年的喜悅。我們還將演唱《春之歌》,歌詞大意為:4月8日,向往春天,向往春天,珍惜春天,擁抱春天等苗族傳統節日。據說這個節日始於明朝。在農歷四月初八,苗族人穿著盛裝聚集在貴陽市的噴泉周圍,吹笙吹笛,談論歌曲,以紀念和致敬傳說中的古代英雄雅努人。此外,4月8日也是布依族的節日,有人稱之為“牛王節”,也有人稱之為“牧羊節”或“開秧節”。在這壹天,人們和牛要吃“牛王壩”或糯米飯,並休息壹天,以示對牛的安慰。踩花山節是苗族傳統節日。雲南、貴州、四川等省的苗族在農歷正月、二月或四五月流行,源於青年男女的求偶活動。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唱歌、跳蘆笙、求偶;老農民們來到花田交流生產經驗,傳授生產技術,祝願莊稼豐收。居住在山區的苗族人也會在節日期間鬥牛。屏邊縣的苗族還舉行跳獅、爬花桿等比賽。端午節端午節是流行於湘西、黔東南石洞、松桃壹帶的苗族節日。大多數節日在農歷五月初五舉行。除了賽龍舟,還有賽馬、鬥牛、擊鼓等活動。姐妹節在貴州東部清水河附近的加繆村舉行。每年農歷3月15日至18日是加繆的“姐妹節”。在節日期間,苗族人傳統上吃“姐妹飯”。這種米是用姑娘們在山上采集的五顏六色的花和葉給糯米染色蒸出來的。節日裏還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和“旅遊”活動。
苗族節日習俗或活動苗族傳統節日習俗:苗族人信仰萬物有靈或多種鬼神,崇拜祖先和自然,認為神靈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無論消災還是求子求財,都祈求神靈和祖先的保護。在祈求消除邪靈的時候,巫師會驅鬼。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極為隆重,黔東南的“吃臟”(鼓社)、黔西北的“吃牛”、湘西的“還儺願”、“吃牛”、“吃豬”、“驅鬼”、“吃鬼”、“祭鬼”等活動費用不菲。此外,對自然物(樹木和巖石)或人造物(水井和長凳)的崇拜和祭祀是用酒、肉、魚、雞鴨和糯米作為祭品。雲南、貴州、四川等地的少數民族群眾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的節日很多,各地苗族慶祝的節日也不完全壹樣。“苗年”盛行於貴州東南部和廣西融水縣的部分地區,在農歷九月至十壹月的兔年或牛年醜日舉行,有擊鼓、舞蘆笙、賽馬、鬥牛、“旅遊”等活動。農歷四月初八,貴陽附近幾個縣的苗族人穿上盛裝,來到貴陽的噴水池前。吹笙吹笛子,用歌曲交心,紀念傳說中的古代英雄“亞努”。此外,還有端午節、花山節(五月初五)、吃年貨節(農歷六七月稻子熟了)、清明節、趕秋節(立秋)等等。雲南苗族幾乎每年都有登華山的活動。這種踩華山雖然有迷信內容,但也是苗族人民傳統的群眾娛樂節日。
苗族壹般是壹夫壹妻制家庭,財產由男性繼承,家庭主婦在家庭中享有更多的權力和地位。年長的父母通常由年幼的子女贍養。有些地區有父子同姓的習慣,兒子的名,父親的姓。平時只叫自己的真名,不叫父親的名字。受漢族宗法封建主義的影響,有的建立了字代,建立了祠堂,編了家譜。苗族青年男女婚姻相對自由。青年男女通過“黔東南旅遊”、“坐寨”(廣西融水)、“踩月”(雲南文山、楚雄)、“跳花”(黔中、黔西)、“會姑娘”(湘西)等社交活動,自由唱歌、戀愛、結婚。雲南楚雄等地有“女孩房”制度選擇好夫妻。也有父母包辦婚姻的,壹般是通過親戚朋友。苗族婦女有婚後“足不出戶”的習俗,尤其是黔東南至今仍有所保留。部分地區苗族還有“還姑娘”、“轉房子”、“娶妻妹”等習俗。
苗族的過年習俗離30字不遠。萬裏也回家了。沒有票很難找到女兒。努力是很難的,有起有落。它身無分文,面目全非。正月十五,忙著拜年,走親訪友,又是壹年。
苗族特色節日習俗苗族是壹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20歲的節日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日分為:1。農耕節;物資交流節;3.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的節日;4.祭祀節日;5.紀念和慶祝節日。按照時間順序,壹年分為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有不止壹個節日。動月(鼠或子月)的1-15(第壹子日至第二陰日)為戲節之年,其中1子日為壹年中之日,苗族不出門(遠);第1個醜日是地球年節。在第1醜日到第2醜日(2-14)期間,人們走親訪友,互相祝賀新年,男女對唱,玩龍燈,玩獅子。農歷二月初二(15)是尾年(燃龍燈)。偏月(牛月或醜月)的第壹個醜日是交誼日,也稱為龍頭節。苗族祭祀土地神,收龍安然(苗語染容)。
5438年6月+10月(虎月或銀月)的第壹天,是男女之間進行物質交換和社會交往的節日(中文稱為三月三街節)。
二月(兔月或卯月)的第壹個星期天是牛王節(漢語叫四月八日),男女櫻桃聚會,佛誕。
三月的第壹天和第二天(龍月或陳悅)分別是小龍端午節和大龍舟節,其中小龍端午節後來被稱為屈原節和松石節,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米姓)。
4月1日(蛇月或巳月)是降龍節(漢語叫六月六、六月場),也是新的吃大麥的節日。
五月(馬月或午月)的1子日為小年節(苗語稱七姐妹,即北鬥七星)。
六月(羊月或月)的第二天是鴨子節,第二天是中秋節。
七月第1申日(猴月或申月)為酒節(收割糯米釀甜酒、米酒)。
八月(雞月或滿月)是祭祀的節日(主要進行祭祖、吃豬、跳香、喪、安龍等活動。).
九月(狗月或滿月)狩獵節,擇日祭拜梅山三神,開始狩獵。
10(豬年或海月)是吃豬泡豬節(當年殺豬)、竈神節(祭祀竈神)、除夕(除夕,漢語稱十月苗族春節)。
4月8日
4月8日是貴州、湘西和桂北苗族、布依族、侗族、瑤族、壯族、彜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的內容因地而異。其中規模最大、場面最隆重、影響最深遠的,應該是最先推動貴陽苗族“四·八”慶典的。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貴陽及其周邊縣的苗族人民都要穿上民族服裝,聚集在貴陽市中心的噴泉區。他們演奏蘆笙和長笛,唱民歌,跳苗族舞蹈來慶祝他們的傳統節日。關於“四月八日”的由來,有很多傳說,主要是為了四月八日埋葬在今天的噴水池裏的古代苗族英雄,代代相傳,成為壹種習俗。
傳說在古代有壹個苗族首領叫雅奴,他領導苗族人民反抗統治者。他曾在“飲血坳”裏組織各村苗頭喝雞血,誓要戰鬥到底。並同意4月8日在壹座山上集會。起義後,車易壹次又壹次取得勝利,壹路打到川黔。次年4月8日,亞努在貴陽噴泉附近不幸身亡。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方便苗族人民在每年的4月8日舉行紀念活動,緬懷雅儀的功績,為戰爭死難者掃墓。清朝甘家苗族起義後,統治者禁止湘西苗族舉行這壹活動,使苗族失去了壹個極有意義的傳統節日。解放後,經國家民委批準,將“4月8日”定為苗族統壹的節日。
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桂陽、黃平、松桃和湖南湘西苗族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苗族英雄雅努人。節日期間,苗族同胞會用鮮花蒸米飯,並聚集在壹個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唱情歌。北京的苗族人也慶祝4月8日。
農歷四月初八,苗族人戴上銀飾,穿上新衣,從山頂、山腰、平壩聚集到四月初八的會場。這壹天會舉行儺戲、上刀梯、下火、舞獅、打花鼓、歌詠比賽、吹嗩吶、吹木葉、打秋蛐蛐、求援等活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紀念活動增加了經貿洽談、藝術文化研討、旅遊等新內容。&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