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囑托、信任與精神的再生,日本戰國時代三雄之首的武田信玄,號稱“甲斐之虎”。他的信條是“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當武田信玄包圍德川軍的野田城,即將直取京都完成霸業時,他被敵人的狙擊冷槍打中,重傷瀕死。臨死前,他留下遺言要部下隱瞞自己死訊三年。先前弟弟武田信廉找到的替身,原為竊賊的他面貌和信玄酷似,即日本人所說的“影子武士”,擔當起了重任。
壹個人由死亡邊緣而生還,但當他人的替身,他逐漸成為追求別人的人,他成為活著的“死者”,徹底失去了自我。這奇特的蛻變,並不產生浪漫和救贖。
1984年,黑澤明的《亂》上映。
黑澤明以偉大的莎士比亞為偶像,《亂》便是在《李爾王》的基礎上,用史詩片的氣勢拍出了最偉大的黑澤明作品。
本片的故事,看似虛構於日本戰國時代,但是在中國的戰國時期,有壹個更為悲切的真實故事,那就是主動學習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同樣是處理接班人不當,最終被餓死沙丘。
黑澤明的故事,則是讓父子相仇,這仇的來源是人性的卑劣之處,對於權利欲望的追求、實現和占有、覬覦,完全排他性的“孤獨”統治權,都經過壹步步的推進。從老邁的梟雄秀虎欲將領土分給三個兒子,希望他們同心協力繼續家族的偉業。但是事與願違,這導致的是家族的分裂,小兒子被驅逐,而秀虎則為兩個兒子所不容,長子和次子間又爾虞我詐,最終家族在分裂中走向衰亡。
沒有人無辜、可憐,大家都興致勃勃的參與到這個遊戲中來,每個人都要盡力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是莎士比亞給予黑澤明最大的啟示,悲劇,沒有制度上的制約,誰也不靠譜。
2018年,張藝謀的《影》上映。
《影》在威尼斯的首場媒體放映結束後,有記者隨機問了身邊幾位國外的觀眾是否喜歡,他們大多白發蒼蒼,應該已經是電影節的常客。談到張藝謀,他們有著很高的興致,並表示《影》和自己初始預期的不太壹樣,但確實是他們希望在張藝謀的影像作品中見到的東西,所以總體還比較滿意。
總的來說,把《影武者》和《亂》合在壹起,再加上中國特色的水墨、陰陽、竹林、水城、傘和刀,他們總體應該還是比較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