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最好看的是它!
《狙擊手》
先說說“沒想到”。
這部電影,沒想到的不止是質量,有很多電影之外值得探討和惋惜的視點。
首先是排片檔期,《狙擊手》相比同類型的戰爭片《長津湖之水門橋》,影院排片量簡直相形見絀,寥寥無幾。
基本上都是“陰陽場”,早上7、8點鐘,或者淩晨1、2點鐘...
其次是票房,到今天《狙擊手》上映6天,累計票房只有2億多,排名最低,首日票房甚至還不及《熊出沒》的票房壹半。
最後,就是這麽慘的《狙擊手》還是封神數次的“國師”張藝謀拍的。
張藝謀的藝術造詣不用多說,戛納評委,10座金雞,雙奧總導演...早期的輝煌更是毋庸置疑。
沒看之前,我以為《狙擊手》如此慘烈的成績,是因為和《四海》壹樣,拍的太差,太爛,畢竟老謀子之前也不是沒踩過雷:4.9分的《長城》
但直到看完後,才發現,沒人看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拍的太好看了!
因為相比《長津湖之水門橋》,《狙擊手》的故事線很簡單,也很小,講述了中國誌願軍在敵我軍備力量懸殊的境地下,與美軍精英狙擊小隊展開殊死較量的故事。
前者展現更多的是壹個連隊的群像,而《狙擊手》則將刻畫點,落在了每個鮮活的個體。
電影中的每個士兵,無論是神槍手主角,還是其他輔佐的配角,都充滿骨血,甚至連對陣的敵軍都羽翼豐滿。
有害怕戰爭怯懦的愛哭鬼,有無畏且心細的神槍手,也有自大且狡黠的美軍...
戰鬥場景只有壹個很小的陣地,小到只有兩個小隊,幾把槍,壹個不能拋棄的隊友,以及壹份不知道的情報...
最讓我喜歡的壹點,是電影沒有過分誇大誌願軍的英勇,也沒有過分貶低美軍的無能,呈現出的只有雪地上的瘆骨之冷,以及戰場下的真實和殘酷。
有智商對決,但沒有主角光環,會被子彈打中,也會流血會死...
用壹個狙擊班,壹個神槍手,壹個個渺小普通的士兵的血與肉,譜寫出的是戰爭背後真正的大精神。
克制的情感
《狙擊手》原來的電影名叫《最冷的槍》,故事背景落在1952-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冷槍冷炮”運動。
指的是誌願軍對聯合國軍發起的高密度、低強度的小規模襲擊和狙擊戰鬥。
值得壹說的是,誌願軍集中大量狙擊手和神炮手積極作戰,截至朝鮮戰爭結束冷槍冷炮運動***斃傷美韓等聯合國軍5.2萬人,其效果不亞於發動壹場戰役。
正因為“冷槍冷炮”,電影衍生出了最克制的情感。
片中的關鍵戲是救隊友,開場10分鐘高潮就拋了下來,面對敵軍的優勢射殺,隊員盡管心急如焚,但始終沒有被感性所吞噬。
永遠是以任務為重,將情感藏在內心的最深處,內化在戰場之上。
是讓觀眾壹點壹點感知到的,而不是故意放大到熒幕上,被看到。
不是特地拉踩隔壁的《水門橋》,對比吳京作為主角死去時,360度的聚焦煽情,《狙擊手》裏章宇扮演的班長死的十分平淡。
不可以,不浮誇,不做作...
仔細壹點,妳會發現,甚至都沒有泛濫的配樂,只在壹聲聲“到”後,接上了壹首片尾曲《回家》
最冷的槍,最熱的血,不是簡單的對比,兩者都藏著的都是最克制的熾熱情感。
當然,《狙擊手》也不是沒有缺點。
有網友差評:“這不是戰爭片,是煽情片,就不能煽的含蓄點嘛。
”
我理解也贊同,因為《狙擊手》和很多主旋律電影壹樣,結尾最終還是走向了同質化的煽情升華。
但除卻影片,回溯導演張藝謀,今年已經72歲了,面對壹份“命題”試卷,仍然不遺余力,答出個第壹名。
放眼如今中國電影界,何其難得!
至於,為什麽拍的好看,卻沒人看?
這個問題,正如當初《活著》上映後票房慘敗壹個道理。
畢竟,如今壹部浮誇做作,插科打諢的翻拍喜劇片,放到當下,都是票房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