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什麽都敢拍,題材總是能出乎意料。至於日本的電影風格,大家都很清楚:永遠慢節奏、永遠小清新。在生活的日常中告訴觀眾道理,在每壹個細枝末節的細節人讓人感同身受。
這部電影也不例外。
男主角是壹個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普通中年男子,名叫高野。
每壹天,他都需要乘著擁擠的地鐵去公司,忍受這段過程中人擠人的糟糕狀態,聽地鐵上人群各種各樣對於生活的抱怨。
然後,再心急火燎的步入公司,聽同事的閑聊、承受領導不講道理的批評,開始日復壹日枯燥的上班生活。
女主角小晴,則是個大大咧咧、毫無自我追求的漫畫家。
因為丈夫工作努力,她可以比較悠閑的畫畫,馬大哈的在生活中出各式各樣的小亂子,最後等丈夫溫柔的解決。
結婚這五年裏,他們壹直相敬如賓的生活著,就算是吵架,也能很快的和好。
這是影片最主要的故事背景,來自壹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亦是日本社會中普普通通的兩個小人物。
壹開始,他們以為:生活會壹直這麽幸運下去,順風順水,偶爾經濟上出現壹些小瑕疵,那都不是問題。
但偏偏天有不幸風雲。
在安逸的生活狀態過後,丈夫高野出現了頭痛、失眠、沒有食欲、想要自殺的這些狀態。
『抑郁癥』這個嚴重的存在,就這樣毫無預兆出現在兩人幸福的生活中。
在這裏,影片中有壹個情節讓點點的印象非常深刻,發生在高野跟領導的對話之中。
領導特別淡定,甚至是有壹點不屑:“這年頭,誰不憂郁啊?別發牢騷了,快打起精神來!”
剛好印證了點點在文章開頭說過的那段話。
在這個社會中,沒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抑郁癥的。面對得了抑郁癥的人群,大部分人覺得矯情、不可理喻,完全搞不清楚問題有多麽嚴重。
因為這個原因,導演選擇了拍這部片子,並且專門請來了抑郁癥精神病學家來擔任電影的顧問。
從而讓這部電影呈現出來的情緒更加真實、更加溫暖。
就拿影片中高野盯著很多垃圾看的鏡頭來說吧。
那是壹個很長的固定鏡頭,高野壹個人站在家門口,眼神直勾勾的盯著垃圾桶,半天半天沒有動靜。
在這個鏡頭裏,高野內心“我跟垃圾壹樣沒用”的情緒撲面而來,沒有過多的情緒渲染,卻讓眾多抑郁癥患者感同身受。
這類疾病的癥狀,向來是沒有什麽確切的呈現形態。
可能是不愛說話、可能是做壹些奇怪的是事情、嚴重者結束自己的生命。
但與此同時,患者人群有壹個***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會對生活失去全部的希望,同時,特別渴望得到身邊親人朋友的理解和扶持。
在這個故事中,妻子小晴把這件事情做到了最好。
贊同丈夫辭職,把生活的重擔全部放到了自己身上;陪丈夫做他想做的每壹件事情,在清晨擁擠的地鐵上感同身受的安慰丈夫:“過去的妳壹直坐這麽擁擠的地鐵,真的是辛苦妳了。”
沒有什麽特別特殊的治愈方式,有的,僅僅是夫妻、親人、愛人之間永遠熾熱的愛和從不逃離的陪伴。
試圖用這樣笨拙的方法,找回丈夫的健康。
再之後劇情發展是什麽,點點不再以透露。唯壹能夠告訴大家的是:這部電影足夠溫暖,也足夠治愈。
在這個故事中,妳能深刻體會到抑郁癥患者殘酷的生活狀態,也會因為那些不放棄他們的人而感動得淚流滿面。
妳得以了解這類疾病最真實的面貌,也會感嘆『相互扶持、以愛溫暖』的神奇力量。
畢竟,抑郁癥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沒有直面它的勇氣,沒有願意陪抑郁癥患者***度難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