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本人急需電影《壹個都不能少》的電影簡介,要長壹點

本人急需電影《壹個都不能少》的電影簡介,要長壹點

看了兩次「壹個都不能少」這出電影,有兩種不同的感覺,前後截然不同,所感的對象亦有分別。再次重?9?9電裏的細節,刻情的壹點壹滴也教我回味,亦引發我再度的思考。首次看畢「壹個都不能少」,充滿整個腦子只是代課老師魏敏芝找回貧苦學生張慧科的故事情節,感人至深,扣人心弦;但第二次的焦卻落在貧困山區的教育工作上,有可悲亦有可喜。

可悲之處在於貧困山區基礎教育推行之緩慢及推行者之其身不正。資源短缺、經濟落後是基礎教育遲遲也未能在貧困山區中普及起來的最主要原因。自中國大陸於八十年代開始實行革開放,至今已有二十年,但富起來的只有壹小撮沿岸地區的市民,更使貧富懸殊的問題加劇,大部份居於窮鄉僻壤適齡孩兒仍沒有入學讀書的機會,有幸入學的卻又每壹刻也在求學和生計間作拉鋸式的取舍。除了因為資源短缺的緣故外,又有誰會關註到政策推行的問題上呢?近十年來,中國政府和香港不少慈善團體也紛紛籌集資金及物資,送往中國各貧困山區,弓興建「希望小學」,不斷推動山區的教育工作。但壹批批的資金及物資有多少能送到貧苦學生的手中,又有多少資源是真真正正的花在有需要的學生身上呢?正當魏敏芝嚷著要到城裏找回學生張慧科,到村長家中請求幫助,村長卻壹面收起壹碟碟大魚大肉、吃余吃剩的?,壹面拒絕魏敏芝的請求,還說沒錢,想幫也幫不了。這是多麽的人憤怒。由村長對魏敏芝的嚴厲態度,到賄賂張慧科說出擅跑學生的藏身之處,再到電視臺把魏敏芝、張慧科送回水泉鎮,村長見到壹大車文具及收到助學資金的眉飛色舞的樣子,都足見村長唯利是圖的作風。這不就是教育工作推行中的可悲嗎?

可幸的是,水泉小學仍然有壹位鞠躬盡瘁,滿心熱摯的高老師,成為了黑夜中的壹線曙光。在數月也沒有發工資,沒有錢買粉筆,把僅有資源耗盡的情況下也對二十多個學生不離不棄;面對老母病危在床,不得不趕回家采望的情況下。就在準備出發的清晨仍?9?8放不下心頭大石,此忑不安,不願把自己作為它師的身份放下,依然想過不回家探病。但現實卻不容許這事發生,唯有叮囑魏敏芝好好看管學生,「壹個都不能少」,即使在極度貧困皂情況下仍然願意付出五十塊作為魏敏芝的代課酬勞。高老師工作態度之認真,對學生就學的堅持,對山區教育的不離不棄,正是山區教育工作推行的可幸之處。

「壹個都不能少」整套電影以純真、樸實、自然的拍攝手法,帶出現今中國山區的基礎教育推行的實況和問題,流露出真摯皂情感、動容的氣氛。片末只以學生用七彩演紛的粉筆寫字的情景作結,並沒有交代水泉小學的及展及高老師的復職,給觀眾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這亦正是我們該對山區教育推行問題加以正視的地方。

很多人都說「壹個都不能少」這電影十分感人,說小主角敏芝很偉大……種種對此電影主角行為的贊美,我都不贊同。我看到的,只有中國人的市儈,按章辦事的迂腐以及對事物的短視以及教育制度失敗的悲哀。

戲中的小老師魏敏芝,本來就是壹個個性剛烈、魯莽的農村姑娘,她去代課的目的不在於作育英才,貢獻國家;她為的只是五十塊錢的工資。而推動她堅持學生「壹個都不能少」的動力,也只不過是高老師額外打賞的十塊錢而已。最記得還當記者訪問她為何非要找回張慧科回鄉不可的原因時,她猶疑不語只懂痛哭的那段情節,可能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她的原因也只是自己多日來吃過的苦頭而哭。在我眼中,她根本與電視臺的接待員女士毫無分別,她們壹樣是在「按章辦事」,壹樣是沒工作熱誠,壹樣是以自我利益為出發點,魏敏芝多的只是壹份?勁而已。

另外,電影想帶出的訊息是:中國人的短視。事實上,中國大陸又何止壹間「水泉小學」,豈止壹個張慧科?簡陋的校舍、輟學的兒童,遍布了中國各窮鄉之中,城市人看見的只是冰山的壹角,為何他們只懂同情施予給壹間水泉小學,壹位小老師和壹位輟學兒童,對其他卻漠不關心?只可說壹句:他們短視、思想表面化,對深壹層的問題,好像未曾顧及過。

這故事不但說出貧村小學不幸,更是說出整個中國的不幸,固執功利的魏敏芝是壹個幸,只有水泉小學才被關心正視也是壹個不幸,中國人的思想到現在仍是單?發展更是壹大不幸。

種種的不幸只可歸疚於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我想,導演開拍此電影的目的,可能是想中國人作壹個反思,反思整個社會的前途,反思中國人的不良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