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教皇的朋克生活:
知道自己的美貌指數,裘德洛玩這個,說服力完美。
服裝、道具、布景、燈光太精致;畢竟他是奧斯卡獲獎導演。
場景讓人以為是在梵蒂岡拍攝的,結果卻是壹個棚子,壹個個還原;雕塑道具也是自己簡單做的,真的是瑞斯比。
服裝方面,按照畫材來還原是很貴的:人工費貴,材料貴;羊皮、施華洛世奇鑲嵌寶石...清楚的
導演本人應該是很喜歡卡拉瓦喬的,在這部劇的整個畫面中都能感受到卡拉瓦喬作品的風格,包括劇中選取的畫作。很多畫家也是卡拉瓦喬的粉絲,擅長畫暗色調。
黑暗中的某處,光源凸顯;光線的整體運用有壹種朦朧的油畫質感,仿佛下壹秒就會受到啟發和啟迪。加上獨特的構圖,任何截屏都是畫。
每壹個場景確實都在向藝術品靠攏,萊尼暈倒在埃絲特的懷裏,他們的姿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米開朗基羅的《憐憫》。
杜·索利耶死後出現的畫面,完全是這件作品的展覽。在《憐憫》中,基督的肋骨下受了傷,杜·索利耶的槍傷也在肋骨下。這壹幕,很難不去想導演想表達的關於杜索利耶的東西。
劇中人物的位置和構圖也很有意思。
假父母來認的時候,三個人的位置正好和墻上的畫吻合。
不僅劇中的畫面和場景有趣,就連片名都讓人拍手稱快,必殺。
萊尼走過的長廊和掛在墻上的畫可以概括為全劇的主要情節,也可以說是天主教歷史的簡單版本。
耶穌出生在伯利恒的馬槽裏,寫下了路加福音的第二章。收藏於烏菲齊博物館。與第壹集開始時萊尼爬上壹座兒童山的場景相呼應,出生是故事的開始。
它描繪了在馬太福音中,聖彼得得到了天堂的鑰匙,這代表著寬恕和通往天堂的道路。收藏在西斯廷教堂。得到鑰匙=得到梵蒂岡的權力=萊尼成為教皇
使徒行傳第九章描述了曾經迫害基督教的掃羅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追趕基督徒。突然他遇到了異象,莫名其妙地聽到了耶穌在他耳邊說的話,他從馬上摔了下來,懺悔成為了聖保羅。這幅畫藏在羅馬廣場大教堂。
公元325年,第壹次尼西亞會議——基督教大議會在尼西亞召開。這次會議是天主教歷史上第壹次世界主教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壹世強行采納了尼西亞信經作為基督教正統,解決了神學上的紛爭,為羅馬教會的統治奠定了基礎。在畫面中間,君士坦丁大帝在譴責:“教會中的分裂比戰爭更糟糕”。
會議可以想到萊尼裝扮的教堂。躺在地上的小個子讓我想起了萊尼把腳放在肩膀上親吻沃耶洛鞋面的那壹幕。
但是畫中的反派是阿裏烏,壹個所謂的異端領袖和早期的基督教神學家。因反對三位壹體論,主張聖子非神,引起基督教內部嚴重分歧,被逐出教會,逃亡巴勒斯坦。
這幅畫展示了第壹次十字軍東征時,平民十字軍被隱士彼得召集的場景。這幅畫在米蘭,由私人收藏。
畫中描述了聖方濟各在阿維尼諾山祈禱時,被六翼天使驚駭,給了他五條耶穌的傷疤,於是聖方濟各成為了第二個耶穌。意大利帕爾馬的馬納尼-羅卡基金會收藏。
聖跡對應的是劇中用聖跡威脅梵蒂岡的托尼諾。對於托尼諾的失蹤以及教皇和主教夜訪他家的時間長短,沒有具體的解釋,只是泛泛而談。不知道第二季會不會提到。
聖托馬斯原本是西班牙修士,1544年被任命為大主教,1658年被封為聖徒。他因施舍窮人而受到表揚。作者是西班牙巴洛克畫家,這幅畫在巴黎盧浮宮。
西班牙修士應該是指古鐵雷斯。在劇中,古鐵雷斯被任命為紅衣主教,前往皇後區處理虐童和性侵案件。
名字很清楚地解釋了這幅畫:米開朗基羅在教皇庇護四世面前展示了聖彼得教堂的模型。值得壹提的是,這是最初的聖彼得大教堂。公元846年聖彼得大教堂被阿拉伯海盜洗劫壹空,隨後出於防禦目的修建了壹堵墻,形成了梵蒂岡城。這幅畫在佛羅倫薩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
傳說這次大屠殺是基於凱瑟琳·德·美第奇?由天主教徒發起的對法國新教徒的清洗。然而,有證據表明,這實際上是法國國王查理九世的政治手段。這幅畫在瑞士洛桑的藝術博物館。
血腥和殺戮是萊尼訪問非洲時看到的場景和感受。
題目中的信息不止這些,連片出現的名字是:老教皇的雕塑被壹顆隕石撞倒作為背景。
壹方面與“年輕的教皇”形成反差,另壹方面可能與萊尼的主張有關:萊尼在劇中是保守派,反對同性婚姻和墮胎;這個雕塑,約翰·保羅二世,也反對這些。因此,似乎可以理解為雕像被隕石撞擊的觀點最終會被推翻。
除了約翰二世的雕像,還有萊尼想象與十五位教皇交談的場景。這樣的細節安排會更容易對宗教有壹定的了解。
劇中的每個角色都很活潑,不是壹個紙上談兵的角色。
表示不信上帝,但熱衷於祈禱;明明頭腦冷靜又性感,卻強烈反對同性婚姻和墮胎的教皇。
這種矛盾讓人物更加真實,如果壹開始內容就按照萊尼的夢境套路來進行,那就太平淡了。並不是提倡主角的“三觀不正”就好,而是觀眾希望看到主角的成長,所以前期當然可以有“合理不正”的想法,而不是壹開始就當正義的使者蜻蜓隊長,讓人覺得虛假空虛。
同理,渴望權力,做出許多不正當手段的斯潘塞和沃耶洛也會在同性婚姻和墮胎問題上爭論不休,讓這兩個角色的形象更加豐滿,而不是襯托主角光環的配角。
沒有,最後我用安利的第壹篇影評《秋華眨眼》結束了這篇文章。希望有朋友和我壹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