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電影《養母之愛》

電影《養母之愛》

壹、1988電影

媽媽又愛我了。

我的愛人

類型:繪圖

時長:87分鐘

國家/地區:中國臺灣省

語言:普通話/閩南語

顏色:彩色

發布時間:1989

導演:黃初·褚晨·黃晨

演員:楊貴媚·楊貴媚,李小飛·李小飛和謝小宇·肖遙。

主題曲:世界上只有媽媽好,牽著妳的手我愛妳,爸爸。

插曲:“酒入喉”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精神病醫生林誌強從國外留學回來,準備在精神病院創業。他意外地發現,醫院裏的壹個病人竟然是他在18年失蹤的母親夏秋!原來,她的母親愛上了她的父親,但她的母親林以並非無辜為由拆散了鴛鴦,並與結婚。懷孕的夏秋去鄉下投靠姑姑,生下誌強後獨自撫養她。這對母子感情極好。幾年後,郭蓉的妻子雋雋被證明不能生育。林家父母為了延續香火,想盡辦法要求誌強離開母親,回到林家認祖歸宗。經過幾次內部鬥爭,夏秋終於同意了。然而,年輕的誌強因為思念母親,過不上平靜的生活,經常偷偷回到鄉下找母親。

壹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誌強躲在廟外避雨。夏秋和其他人到處都找不到他。翌晨找到誌強時,他已奄奄壹息,不省人事。夏秋太激動了,她從樓梯上摔了下來,變成了壹個瘋女人。18年後,誌強終於找到了心愛的母親,用壹首兒歌《世上只有母親好》,重新喚醒了母親塵封多年的記憶,母子相認,幸福團圓。

[編輯本段]影評

應該說,80年代過來的觀眾,大多還記得記憶中的集體淚——《媽媽又愛我了》。幾乎每個從電影院出來的人手裏都拿著壹塊濕手帕。壹部臺灣省苦情劇在大陸獲得如此廣泛的人氣,是當時發行該片的工作人員始料未及的。也許是因為母愛是壹個普遍的主題,也許是因為那個時代沒有現在這麽喧囂,也許是給了善良的人們壹個宣泄情感的端口。

《媽媽再愛我壹次》的轟動,幾乎不僅僅是80年代壹部電影的成功,更是反映了當時的文化現象。80年代後期是內地商業電影的高峰期,都是以港臺為參照。臺灣省的動作片不發達,但它的悲情片符合國人的心態,代表了大陸觀眾的觀影情結。拍《媽媽再愛我壹次》的時候,臺胞文化已經在轉型,批判瓊瑤的電影,而侯孝賢、楊德昌等人則在崛起。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陸正湧動著商業化的浪潮,《媽媽再愛我壹次》其實是當時中影集團的壹次市場化探索。

《媽媽再愛我壹次》之後,類似的悲劇題材引起了轟動,這暗示著中國大陸和臺灣省的觀眾在心態上是接近的,也是復雜的,他們的成功也提醒我們,要想把電影往市場化的方向運作,就要考慮觀眾,尤其是中國人深層的文化心理,不要以為動作片是解決市場化問題的唯壹途徑。

[編輯此段]轟動效應

6月1990左右,《媽媽再愛我壹次》開始在全國放映,先在武漢,後在上海,再到9月。截止到1990,我們已經發行了397張,觀眾超過2億人,票房過億——當時的電影票從1元到3元不等,也有35分錢到35分錢的。那壹年電影越來越好,創造了奇跡。

這部電影成功的原因是它特別煽情。《蕭薔》和《母親》的演員都不怎麽好看,煽起的不是愛情而是親情。影片在敘事上也是平淡無奇,沒有任何花哨,卻符合當時中國人的心理需求。因為之前觀眾看了太多動作片,需要調整口味。這種倫理悲劇劇正好滿足了觀眾的需求。其實我們發行部和宣傳部都沒把這個小範圍的片子當回事。完全是靠觀眾的口碑推動的。另外,它的主題曲在影片中出現了四五次,街上的孩子都在唱,間接為影片做了宣傳。觀眾知道要帶手帕到現場看電影,不僅要掏錢買票,還要開心的哭。

[編輯本段]幕後制作

背景:沒有得到臺灣省觀眾的關註。

《媽媽再愛我壹次》是由臺灣省獨立制作人福湘公司1988出品的低成本倫理悲劇電影。故事改編自臺灣民間故事《瘋丫頭十八年》,編劇陳、,導演陳,主演、、。是港臺流行影視產品中最典型的家庭倫理悲劇。《媽媽再愛我壹次》在臺灣省上映的時候,並沒有得到臺灣省觀眾的關註。過了幾天就悄悄發布了,海外市場也沒有機會發布了。沒想到兩年後,《媽媽再愛我壹次》在內地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

花絮:“中國最有名的媽媽”

談及《媽媽再愛我壹次》中經典的“年輕媽媽”角色,楊貴媚曾回憶說:“當時我只有十八九歲,所以被要求扮演妻子和母親的角色。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麽辦。幸運的是,我的母親是我背後的戰略家。最後片子拍完,我媽帶頭,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誇我體會到了做母親的真諦。”《媽媽再愛我壹次》演出後,楊貴媚在內地的支持度很高——她去打車,司機不肯收錢;她去酒店的時候,服務員搶著幫她買單。到現在,太多觀眾對她這個“中國最有名的媽媽”念念不忘。整理劉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