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記者希德的提問“妳為什麽選擇把推廣吸煙作為職業?”當時那個所謂的煙草院的副院長壹臉帥氣的笑著說:“控制人口。”
這是電影《謝謝抽煙》中的壹個場景。導演用幽默的口吻調侃我們對生活的不滿。影片中的主人公尼克在我們心中就像壹個孩子,為我們坎坷的人生找借口。在壹個真誠道歉的時代,導演用這樣壹部電影粉碎了那些借口,同時也敲打了我們脆弱的責任感。
影片從壹個電視訪談節目開始,壹個因為化療而光頭的少年,壹排虛偽的疑似專家。突然,壹切都被槍斃了,但尼克幽默的笑容卻在匆忙中悄悄推倒了我們心中築起的道德之塔。當壹個身患癌癥的少年下定決心遠離香煙的時候,捫心自問,原來我們都在坦率地譴責那些混蛋煙草商,然後圖中的疑似專家準備開始自己的造福眾生之路,我們心安理得,開始在頭上戴上明亮的光環。才華橫溢的導演把我們安排在壹起,尼克打斷了專家的演講。當然,他是代表我們被觀眾噓的。後來,演說家尼克說:“我們不希望癌癥患者死去。”回擊觀眾,“因為我們失去了壹個消費者,我們都希望他們活著,繼續抽煙。”導演通過這句話嘲笑屏幕前的所有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當今社會的潛規則,無利可圖的慈善只存在於歷史中,這與現代人責任感的缺失密切相關。
在兒子的學校裏,天才演說家尼克再次用他的口才征服了他的“小聽眾”——兒子喬的同學。“媽媽說抽煙有毒。”壹個只把父母學校當權威的小女孩形象,用簡單的臺詞表達出來,但尼克回答:“如果妳媽媽說巧克力有毒,妳信嗎?”這壹次,他用另壹個勝利抓住了我們脆弱的是非感。責任在他的詭辯中不堪壹擊。小女孩承擔不了對社會的責任,自然也不會有責任感。但如果大人也像孩子壹樣耳朵軟,那麽本該存在的道德觀念會在看似合理的理由下崩塌嗎?
帶著兒子的加州之旅不僅讓尼克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也贏得了兒子喬的信任。這個時候,喬已經被父親用他壹貫的花言巧語征服了。他的兒子喬是尼克的得意之作。不經意間,尼克逐漸意識到自己對兒子應有的責任,但工作不允許他有多余的空閑時間去顧及這些感受。對兒子不經意的鼓勵,為後面的文章埋下了伏筆。
隨著工作的繁忙,尼克的事業也被推向了巔峰,於是故事開始了毀滅性的發展。尼克被綁架了,然後他被裹上尼古丁包扔進了林肯雕像。女記者席德利用與尼克的曖昧關系獲取新聞,並刊登在報紙上。這些對尼克,對整個煙草行業,甚至對基本和他在壹起的酒商和軍火商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裏導演從反面論證了責任感的影響,就像另壹部電影裏的臺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尼克為了壹時的身體利益,放棄了自己的職業責任,但對他的報道幾乎斷送了整個煙草業的生命。聰明的導演往往能從多個角度表達自己的主題,這是國內壹些明顯智障的導演所不具備的能力。所以,那些偉大的導演自然留下了他們對整個電影行業的責任感,他們在噱頭上的努力讓目標更加明確,那就是票房。
在電影的結尾,他的兒子喬用他從父親那裏學到的辯論啟發了尼克。決定反擊的尼克坐在眾議員面前,像以前壹樣東拉西扯,好像什麽都沒發生過,但導演再次證明了電影人的聰明。就在尼克回答議員關於未成年吸煙的問題時,兒子喬的出現似乎給了他壹個強大的後盾,但隨著問題壹個接壹個的深入,直到“妳會在兒子十八歲生日的下午和他分享香煙嗎?”尼克突然意識到自己忽視了兒子,缺乏責任感。父母應該對孩子有極大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來源於天生的愛,這讓尼克堅決拒絕了煙草促銷的橄欖枝,而這正是他曾經引以為豪的。
能力是偉大的,責任當然應該是偉大的,但顯然能力不是用來欺騙我們的,即使看起來是那麽的自然。謊言就像:如果吸煙可以控制人口。那麽計劃生育呢?
裝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