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英雄的名字能成為英雄嗎?電影《風語咒》講述了這樣壹個故事。這個命題自始至終伴隨著主角。作為世界觀和價值觀最基本的建構,具有普遍意義和追求價值。
這個男人叫朗明,雙目失明,招搖撞騙,父親失蹤,和母親相依為命。他壹直渴望成為壹名俠客。
未完成的角色成長
這部電影以男主朗明失蹤的父親郎靜為懸疑線索。直到最後,九宮嶺的領導者揭示了郎靜的歷史和男主人朗明的生活經歷。他有謠言詛咒的家族血統,他父親的特技是真實的,不是騙人的。
他的父親是壹位絕世高手,他很有騎士精神。這條懸疑線索對男主意義重大,解決了男主的身份問題。他的父親癡迷於以英雄的名義加入夏蘭的球隊。只有當上壹代人執著時,這壹代人才能變得平靜,放下對名字的執念。
父親和母親對孩子有不同的意義。在父母的角色中,相對優秀的那壹個會對孩子產生更大的影響,而孩子天生就對強者和英雄有壹種迷戀。朗明從小和母親壹起長大,和他有著骨肉親情,而父親則有著淩駕於親情之上的精神理想和身份認同的強大吸引力。他和父親的經歷是美好而幸福的。隨著父親的失蹤,男主更加思念他,他像精神導師壹樣日夜思念父親。這個男人可能會接受自己是壹個普通人,但他的父親必須是壹個英雄,否則他會崩潰。這是精神信仰。片中對俠義精神的解釋是:守護,即保護想保護的人。這種解釋不可避免地有些單薄。在電影中,這個人並沒有完全成為夏蘭的目標並練習風咒,他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只是在結尾突然爆發,這似乎很突兀。
這種處理方式似乎只是在告訴妳:也許故事的開頭根本不在妳身邊,但如果妳相信力量,力量就會存在,風從哪裏來,風就在我心裏。
在我看來,這與影片想改變武俠少年成長中尋找失蹤的俠父/為父報仇的套路,變成基於親情尋找母親的套路有關。
尋找俠父是對精神信仰的追求,是對父親俠義精神和高超技藝的繼承和發揚;找媽媽只是基於親情,本身的成長價值沒有展現出來。
俠義之印,壹種與生俱來的東西,劃定了英雄與凡人的界限,這是後天無法超越的。
天生英雄的人責任重大,但天生凡人的人壹生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男主手上沒有俠義印,說明他不是天選之人,沒有英雄地位。此外,他不僅不是英雄,而且還是壹個渴望夏蘭的盲人。男人和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壹樣,都有壹個通行證:接受自己是普通人,沒有才華,也沒有奇怪的骨頭。他失明了。他小時候被父親忽悠,以為手上的傷疤是俠義印,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俠義印。他願意相信壹種可能性,不想完全熄滅他的希望。
在真正的夏蘭出現之前,他第壹次感到興奮,因為他的父親沒有騙自己:世界上真的有夏蘭。相比之下,真貨出現後,他確認自己是假的,更加失落。直到最後他頓悟了,封印了暴食。九宮嶺的首領後悔他沒有把那個男人的父親帶進他的家庭,因為他堅持偏見。
事實上,他們不必加入英雄組織,因為他們有能力成為英雄。當九宮嶺發出邀請時,這個人拒絕加入夏蘭組織,並說:“不,我想回家。我媽媽在等我吃飯。”
這樣的劇情設定不僅讓普通人更加超脫:我可以做英雄做的事而不需要英雄的名字;這也升華了英雄組織的理念:人無等級,英雄不問出處。
“妳可以用心去看”:簡單的道理很難讓人相信。
影片是壹個常見的習武故事,是少年成長的主題,也是普世情感的主題。分為三條線,壹條是母子親情線,壹條是男方的愛情線,壹條是男方的成長線。成長線包含了關於父親的線索。
故事的主體是男主的成長線。男主朗明經歷了從重見光明到再次失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對家庭和愛情有了新的認識。人物的成長壹般分為兩部分。壹方面是外在的,主角通過冒險和修煉來提升自己的技能。另壹方面,它也是更重要的增長動力。對生命和人類存在意義的追求最終會得到壹個結果。兩種成長相互作用,使人物能夠達到壹種和解,內外壹致,知行合壹。劇情很蒼白。這部電影的方式是:這個男人看到梅捷掉下懸崖,小優步自殺了,失去了他的愛和感情。這種悲傷的刺激使他在原力中醒來,於是他劃破眼睛跳下懸崖,並在墜落時意識到“我是風”和“風的詛咒”。
處死它,然後出生,開始戰勝邪惡。影片高潮時,盲人壹直強調“用心看”,“用心”早已從最初的真誠態度變成了壹句老掉牙的口號。“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看不見的”和“用心去看”,這是不再符合這種解構語境的簡單把戲。要想讓“用心看”這幾個字再次蘇醒,還需要更多的動作和劇情來鋪墊。是什麽壹直阻礙著男主的意圖?他是如何突破心魔的?這個內在過程應該體現在他的冒險和修煉中,應該在與反派的殊死搏鬥中得到升華。
反派葉嘉釋放暴食並毀滅世界的動機是什麽?跟暴食有什麽關系?由於《暴食》是由葉嘉發行的,大老板的戰鬥應該發生在假葉子和男主人之間。遺憾的是,葉嘉筆下的人物太過蒼白,與男主的戲劇沖突和俠義陰霾沒有形成。終極之戰就像封印神獸壹樣簡單。沒有經過激烈的戰鬥,惡棍葉嘉被壹塊大石頭砸死了。
成長應該有壹種可以轉化為實踐的激情,而不僅僅是頭腦,但只有“意圖”是壹種懶惰的頓悟。
主題之外
在讀《風語咒》之前,我非常好奇“風語咒”是什麽。看完之後我還是很好奇“風語咒”是什麽?
被壹張海報叫進電影院,風魔咒給我帶來了壹連串的失望。
影片開頭,據說這是壹種五行之外的神秘力量,壹種純粹靠頭腦存在於大腦中的東西?是法術、武術還是咒語?咒語是什麽?怎麽用?但這部電影沒有法術,沒有技巧,沒有修養,完全沒有外化和視覺呈現。我告訴妳:簡而言之,它是壹種風力,可以封印古代野獸的暴食,所以妳可以自己頓悟。也許是因為我沒有主角的光環,我無法像男主角朗明那樣無需解釋,就能直接體會到風的咒語。但這真的很影響觀感,我受不了這種得過且過的感覺。其實從電影壹開始,我就已經有了心理落差。
海報風格是這樣的:
正片的畫風是這樣的:
最直觀的感受是夏銜的網絡遊戲風格,尤其是人物建模和戰鬥場景。人物看起來很立體,但有點僵硬。不知道以後遊戲和動漫的界限會不會更加模糊。畫面美嗎?太美了。不同的風格有各自的原因和優缺點。這是個人喜好,因為海報畫風決定去看壹看。
同時,《風語咒》中有大量的旁白和字幕,讓人感到尷尬。起初,屏幕上出現了壹個大致的意思:如果妳認為這部電影是壹個什麽樣的故事,請退票並離開。如果這是鬧著玩的,對不起我笑不出來;如果這是為了增加心理預期和懸念,沒有必要,只有尷尬。這部電影在宣傳和定位上側重於家庭卡片,可能是因為父母想帶領孩子走進電影院,寓教於樂,讓父母和孩子在歡笑和淚水中培養感情,在海報上宣傳沒有問題。
但似乎廣告語不應該放在電影裏,比如結局:“致我們的父母感謝他們為我們撐起了壹片天空”。
這種感覺是要在電影中的人物和情節中體會到的,而不是刻意擺在臺面上的。當故事講述到位時,觀眾自然會感到感動和反思,並會在黑暗的劇院中悄悄尋找紙巾。中國式的親子關系本來就是含蓄的。如果變成壹行大字來煽情和教育,就會影響情感氛圍,把自發的感動和主動的反思變成被動的教育。電影中有許多喜劇元素,作為壹部喜劇,仍然有許多笑話,例如:
當男人深陷危機時,他對自己說:“我是主角,我不會死的。”那個村莊和整個村莊的名字都叫王富貴。
《祭歌》被改編成了壹首洗腦的《甩鍋神曲》。當村長唱“如果妳想懲罰他們,就懲罰他們”時,觀眾哄堂大笑。
正在掐手指算占蔔的村長突然大喊“大事不好”,結果只是手指抽筋。
……
文/王卯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