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刷新了所謂社會現實中的壹些概念,比如“是否扶老人”、“是否給乞丐”之後,我們拓寬了自我保護的防線,以至於我們往往對需要幫助和關愛的人視而不見,用冷漠武裝自己,用“這個社會太危險了”包裝內心的冷酷,甚至把防線擴大到所有人。
更可悲的是,太多人專註於社交網絡,寧願對手機群裏的陌生人噓寒問暖,也不願隔著桌子仰望皺紋更多的父母;我寧願在不斷刷新的朋友圈裏誇妳,也不願對家人和身邊真正的朋友說幾句平靜的話。
我們以“自保”為借口,冷冷地穿過人群,盯著熱鬧的朋友圈,無視家人,在茫茫人海中奔跑著自己的人生。我們也抱怨過天氣太冷,地鐵太擠,工作太無聊,午餐太難吃,周圍的人無語,家人太嘮叨太啰嗦。這樣對生活的不滿,堆積了更多的冷漠和忽視,在朋友圈表達禮貌,在家人面前發泄委屈。
妳不知道的是,在妳打開的巨大防線裏,很多真正需要幫助和幫助的人被拒之門外;妳所抱怨的,正是很多人拼命尋找和爭取的;在妳冷漠的家人朋友中,有可能在某個時刻消失。
當妳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當妳渴望基本生活的時候,當妳想念失去的人的時候,妳可能會記得,對別人基本的善良,維持生活的強大耐心,對家人的愛和關懷是如此重要。
《孤獨》大概是在提醒我們:用最好的心去對待遇到的人,多壹點信任和關愛,就有可能向那些處於痛苦深淵的人投射出溫暖的光芒;用最深的愛去對待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多壹些關心,多壹些呵護,珍惜和他們在壹起的所有時光,不要讓妳最了解的人感到陌生。
這是我對《失孤》的理解。或許和大部分觀眾不滿意它的制作水準甚至不滿意它的“安徽人說香港話,福建人說東北話”有點不同。我不打算對這部電影做太過電影化的評價,因為在我看來,《失孤》並不是給妳帶來壹種精彩或者不堪入目的觀影體驗,而是在日益淡漠的人情中呼喚出壹種類似上面提到的那種。
我贊同壹些人對這部電影的壹些缺點的批評,但我更願意暫時放下那些對電影風格的嚴格要求,只從它所聚焦的主題和它所反映的提醒意義來看是值得的。
很多人難免會對《失孤》和《親愛的》做壹些比較,甚至得出後者比前者更好的結論。有人得出結論,《親愛的》故事更完整豐富,電影層次更高,寓意更深刻,而《失孤》故事過於松散,傳達的意思相對簡單。
有些人喜歡這樣比較事物。雖然這是某種自由,但我並不欣賞。
因為在我看來,兩部電影的基本側重點不同,意義也不同。《親愛的》側重於從結果層面展現“失去與尋找”帶來的痛苦,傳遞愛與理解的意義;《孤獨》從過程層面著眼於“失去與尋找”所折射出的艱辛與痛苦,突出了人類關懷、愛護與珍惜的意義。
雖然都以拐賣為主題,但《失孤》更關註過程,深入細節,反映這個過程中所涉及的艱辛和痛苦。
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失孤》的故事看似漫無邊際,卻在過程的細節中觸動人心。
劉德華飾演的雷澤寬,十五年來壹直在“路上”尋找自己走失的孩子。他破舊甚至破爛的衣服,黝黑甚至皸裂的皮膚,淩亂甚至骯臟的形象,從外表上足以讓人心疼,因為可見這十五年來堅持尋找孩子是多麽的艱難,但很難想象這樣壹種露營、無助、無望的生活是怎麽來的。
他帶著未知的希望和內心的堅持,騎著舊摩托車穿過陌生的山野,蹲在路邊吃泡面,面對不悅甚至驅逐傳單,不敢懈怠,忍受被撞的考驗.....當他被擊中後醒來時,他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傷勢,而是那面印著他兒子照片的旗子。低頭認真補的畫面令人動容。被漁民打傷後,我看著飄起的國旗陷入絕望,仍在拼命搶救散架的摩托車;在欣賞街頭音樂的陌生人中面帶微笑地分發《尋找妳》,默默撿起人們扔在地上的紙。......
這些細節並不是刻意烘托的苦難,而是真實的再現,而殘酷的是,在現實中,這樣的苦難人們所經歷和承受的苦難和痛苦要比這多得多。
遇見冉靜波飾演的曾帥是壹種安慰。至少他在路上不再那麽孤獨無助,但他顯然很珍惜這樣的“緣分”,甚至在失落後不經意間流露出珍惜的心情:過隧道時,他主動抱住曾帥的雙手,摟著他的腰,這是他十幾年努力後可以信賴和依靠的“稻草”;在澡堂睡著後自然落在曾帥身上的腿,在鬧市聲嘶力竭的吶喊,是對再次失去的恐懼;看著曾帥最終回到家人的懷抱,是他壹生都在努力爭取和彌補的希望。把我唯壹的方便面分給壹群和尚,是我內心的壹種贖罪,也是壹種尋求希望的渴望。
曾帥對家庭的尋找是另壹種方式來展示那些因為販賣而失去家庭之愛的人,他們對身份和家庭之愛的渴望。當我終於找到父母,回到家人的懷抱時,曾帥記憶中那麽多的鐵索橋、竹林、長辮子轟然倒塌,這反映了久違親情的人們心中的痛:十幾年的離別帶來的陌生感,在最終完成時融化成壹種不知所措的恐懼。這樣的細節所呈現的情感,似乎比故事更感人,更有力量。
很多人覺得電影中母親失去女兒的故事線有點多余,似乎全部剪掉不會對電影有什麽影響。但這條故事線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填空,而是在展現痛苦的同時,展現世界積極溫暖的壹面。
陌生交警的默默關心,陌生網友的熱心幫助,警察的幫助,都是現實社會依然存在的真善美的體現。
雖然在失去女兒的故事中,女兒在熱心網友和警察的幫助下被成功找回,母親在沒有被告知的情況下跳水自殺,看似是完美與悲劇的糾結,實則是另壹種痛苦的呈現。正如雷澤寬在重慶河上對曾帥說的,他之所以堅持上路,是因為害怕回家看到家人精心隱藏的痛苦。
旁觀者真的無法體會失去孩子的父母內心的痛苦有多大。即使表面平靜冷漠,內心還是有痛苦和煎熬的。對於他們來說,這種痛苦正是雷澤寬在片中所說的:“他們不是活著,而是在受苦。”
也許,每個觀眾看到《失孤》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很正常。我欣賞這部電影,不是看它好不好,而是看它值不值得。
這些近乎冗長的理解,都是基於我個人的感受。有些朋友覺得我太情緒化了。我不否認我壹直對美好的事物有壹種溫柔的感覺,即使它確實有缺點。在我看來,面對這類電影反映出來的東西,應該是感性的。
有時,我們看電影是為了娛樂和放松,有時,我們看電影是為了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或者是為了感動或啟迪。就像通過這部電影,我更加覺得,當我們對待別人的時候,不要有所防備,多壹些善意的關心總是好的。而對待身邊的親人朋友,更重要的是愛和珍惜。
片尾致謝,感謝劉德華,他值得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