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真實的偵察兵、遊擊隊和敵人比影視劇更生動、更精彩。
第壹,“挺進跨江偵察大隊”的走私行動充滿危險。
1949 4月6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組成“挺進渡江偵察大隊”,精銳部隊300人,分兩路挺進渡江偵察敵情。在1號線領隊兼黨委書記亞兵的帶領下,成功降落在範統和範範之間的十裏場和黃公廟。經過短暫的對抗後,他擺脫了敵人,徑直進入銅範交界處的獅山。另壹路由副大隊長兼副書記穆思榮率領,從北耿王登陸到銅陵金牛渡。因為船到了河中心,被敵人發現了,所以變成了強行渡江。這條路上5班的船被敵人炮擊沈沒,9名戰友光榮犧牲。其他同誌分兩批涉水,在當地向導的幫助下越過敵人封鎖線,在謝家橋集中,壹起渡過中倉河,渡過順安老河經山東圩到達余家閘(今宜興門),即敵人打麻將的柳潭圩水滸廟(祠堂)附近。先遣隊巧妙地繞過敵人,在拂曉時分抵達鐘鳴野山附近的狗形陣地。先遣隊在山上稍作休息後,翻山越嶺,抵達位於龍沖的胡加村(今中國南車集團銅陵機車廠附近)。
《偵察兵過江》劇照
龍沖的胡加村三面環山,山高林密。這是壹個老遊擊根據地,群眾基礎好,便於部隊隱蔽休息,但離村公所只有六七裏地。這是壹個老地區,人民高度警惕。當日,丁進村來催師父。當他看到許多士兵時,他轉身就跑,並對他遇到的村民說:“狄龍村有許多部隊。我不知道是哪壹部分。”這位村民立即向軍隊報告了這壹情況。穆思榮當即決定撤退到山上躲起來,當晚就離開了狄龍沖,並經過壹夜的急行軍,轉移到銅南交界處的穆家亭與亞冰部會合。果然,第二天,國民黨銅陵縣警察大隊出動了二三百人的部隊前往胡加村。進入狄龍沖後,他們向兩邊的山上開了壹槍,又在村裏轉了壹圈,壹無所獲。
在接收和配合先遣偵察大隊渡江的行動中,銅陵縣委和遊擊隊作出了重要貢獻。10年4月,17名渡江後被穆思榮支隊失散的群眾,除兩名因迷路而離開大部隊的同誌外,均在渡過中倉河後在羅家拐村被崔廣漢的銅陵警察大隊不幸圍捕殺害。其余15人被銅陵縣委派的地下交通警察發現,並安全護送到先遣渡江偵察大隊。銅陵地下交通警察苗同誌在尋找穆思榮支隊登陸後失散的人時因受傷而被敵人抓住,並被押送到南陵縣海灘腳下殘忍殺害。
在14天的先遣偵察活動中,皖南黨組織和遊擊隊積極派人尋找聯系,為先遣隊帶路,配合偵察行動。在當地黨組織和遊擊隊的協助下,先遣隊如龍入海,行動自如,猶如壹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他們搜集情報,切斷電線,中斷交通,打亂敵人部署,打亂敵人指揮,圓滿完成了策應部隊渡江的光榮使命。
二是遊擊隊對敵人的偵察,有驚無險。
24軍70師與銅陵遊擊隊會師,並贈送武器。
1949年4月1日晚,十裏場阮村附近地下交通站站長昂花了整整壹天時間,步行數十裏,向銅陵青陽交界處的甘家沖銅陵縣委報告了壹個非常危險的敵情:敵人最近突然將壹個炮兵團調到阮村附近壩上的頭江。
陳愛喜等縣委領導知道這壹軍事形勢特別重要,要求阮誌昂星夜返回阮村。與此同時,4月6日上午,他們決定派銅陵連指導員孫克、偵察班長王學生和交警李組成武裝偵察隊,沿阮村河岸偵察敵情。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孫克等三人。偵察隊依靠地下黨和阮村、陳村、壩埂頭等地的群眾,通過阮誌昂父親和家人宴請敵炮兵團等有關人員,盡力及時獲取情報。通過地下黨員阮老七等人到敵炮兵陣地工作,並派地下交通員姚學勝等人到敵炮兵陣地周圍挖野菜考察地形,我們終於在壹天多的時間裏摸清了敵炮兵陣地的準確位置、50多門山炮、模型、彈藥庫和兵力。
在阮村壩壹天多的偵察中,如履薄冰,四周危機四伏。由於阮誌昂等地下黨員的英勇機智,人民群眾舍身掩護,農村進步人士的鼎力相助,偵察三人組多次化險為夷,孫克等偵察三人組於2008年6月7日9時成功返回銅陵縣委所在地甘家沖。
當時的地下鬥爭非常殘酷,許多同誌因刺探敵情而被敵人殘忍殺害。4月6日,5438+5日,壩嶺頭地下交通站負責人王金英在傳遞壩嶺頭敵炮兵團情報時被國民黨軍指揮官抓獲。最後,他被敵人活埋在離壩頭不遠的繁昌虎(港)嶺。
第三,交警發了壹張“河防地圖”,然後遊過了河。
根據偵察情況,地下交通員張秀芝繪制了國民黨軍銅陵河防禦圖。
遊擊隊員張秀芝繪制的國民黨軍“銅陵河防禦圖”
張秀芝畫了兩張壹模壹樣的河防圖。壹份交給銅陵縣委,安排遊擊隊員趙邦根到江北。(另壹張給了地下黨支部書記張德發。張德發將這幅畫壹直保存到解放後,去世前,他將這幅畫送給了兒子。他的兒子是張的黨員,壹個* *農林村的生產者。張於1985年春將此圖交給銅陵市黨史辦。)
遊過長江送情報的遊擊隊員趙邦根。
這是《渡江偵察兵》中遊過江送敵防禦圖的“小馬”的原型。新中國成立後,被眾多報刊媒體譽為“江南人民的使者”“渡江第壹勇士”的趙邦根是銅陵市西湖鎮獅子山村人,1947參加皖南遊擊隊。他是壹個足智多謀和勇敢的地下工作者。
17月4日晚,為了這份重要軍事情報的安全和便於攜帶,趙邦根將這張40×26厘米的白色流蘇紙折疊並扭曲,放在壹個小瓶子裏,用融化的蠟燭密封瓶子,然後用壹根細麻線從瓶頸處系好,系在腰帶上,從銅陵河出發前往陽山。銅陵遊擊隊隊長徐婉容和戰士阮德明護送趙邦根來到大通和陽山之間的登龍溝,潛伏在蘆葦叢中。當時,情況非常危險。登龍溝壹側有兩個國民黨軍碉堡,也許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趙邦根選擇在敵人眼皮底下渡河送情報。
晚上九、十點左右,趙邦根劃著燈籠溝裏的小木盆來到長江邊。沒想到,狼狗在敵人的地堡裏發現了壹些奇怪的東西。隨著狼狗的叫聲,碉堡裏的探照燈和機槍也隨之而來,這著實讓趙邦根焦急萬分,但很快,敵人的探照燈和機槍就轉向了另壹個方向。原來徐婉容和阮德明是為了轉移敵人的註意力。趙邦根趁機憑借高超的技藝劃槳到江北。劃到河中心,水深湍急,小水盆在漩渦中旋轉。為了爭取時間,趙邦根果斷脫下外套下水遊泳。四月的河水,尤其是晚上,相當寒冷。在與河水搏鬥了四五個小時後,河水凍得縮成壹團。筋疲力盡的趙邦根終於爬上了江北的沙灘。他首先被解放軍的三支巡邏隊發現。當趙邦根確認這是解放軍和他日夜盼望的壹位親人時,他解開了用麻繩緊緊綁在腰間並用蠟密封的壹個小瓶子,並報告說我是銅陵地下黨派來傳遞重要情報的交通特工。
4月18日上午,在武威白鶴關,指揮30萬人民解放軍集團渡江戰役總前委委員譚振林正在接見吳楠縣渡江前線指揮部的幹部群眾。當譚震林打開瓶子裏的敵人銅陵防禦圖時,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連連說:“太好了!太好了!”
正是憑著這張張珍貴防禦工事圖,三天後的4月20日夜,我解放軍率先突破銅廠長江天塹,成功完成渡江突擊任務。
今日陽山記
(陽山磯與湖北城陵磯、馬鞍山采石磯、南京燕子磯並稱為長江四大名磯,位於我市主城區西南約15公裏的大同鎮畔。由於洋山磯緊貼長江,形成了較為陡峭的江岸,突出江心,形成了“江心轉海繞”的氣勢,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地。千百年來,陽山磯經歷了篝火的洗禮,見證了銅陵成為江南第壹座解放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