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屍體愛情電影
《身份》是壹部探索人格分裂者心理的電影。電影從壹開始就展現了不同性格之間的關系和爭鬥。最終真正邪惡的人格是孩子的設定,這是合理的,也是意料之外的。仔細回味,不難發現《莫泰》的故事部分描繪了壹個人格分裂的世界。劇情開頭,男孩自我坦白的贊美詩,剪報裏被遺棄在汽車旅館的孩子,詩的內容暗示他的母親是妓女。種種跡象顯示出童年的陰影,這是精神分析中人格不完善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壹場風暴,穿插的敘事風格,隱含著分裂、緊張、不合邏輯的想象,是導演對人格分裂的壹種間接解讀。分裂人格正在進行的實驗劇場表演不斷發芽,沒有邏輯時空。這是壹個雷電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被診斷有十種人格卻不自知,故事就是那十種人格化身的人物。至於人,出生日期是壹樣的,因為那些人都是他的人格,不是真人。這十個偶遇的人物,其實都是人格分裂的妄想。影片開頭對精神分裂癥病情的長篇描述,以及罪犯童年母親是妓女的解釋,都不容忽視。精神分析學家認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有三種病理傾向:壹是戀母情結,二是戀母性格,三是自我迷戀。因為他媽媽是個妓女,所以把他關在汽車旅館裏,所以她想象了壹個汽車旅館的場景,壹個巴黎的妓女,壹個非常討厭妓女的假旅館老板。戀屍癖的比喻出現在看似奇怪的鑰匙上,壹直伴隨著屍體。另外壹些分裂的人格代表懦弱,壹些意味著強烈的自尊心,壹些是壞習慣,壹些是理性的自我反省能力。他有時會回憶起自己的母親,偶爾會愛上他,以偵探的人格說“我沒去過巴黎”試圖勾引她,但遭到拒絕;有時候她決定殺了她媽媽,所以故意讓她闖禍;影片中,警察說自己有時會失去意識,這大概是光頭胖子的另壹種人格;而他臨終時說的“我壹直在想妳”可能就是俄狄浦斯情節的體現;《賤人沒有第二次機會》,加上罪犯冷冷的笑容凸顯,那種不寒而栗恰恰讓觀眾重溫了殺人現場。與其依靠幻想來自我毀滅,精神分裂的罪犯真的想擺脫妓女母親的角色!許多情節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想象。壹旦我們逐壹考察它們,我們就能體會到許多暗示和隱喻。事實上,他有十種人格分裂。每當他改變眼神和面容的時候,他就無法認識另壹個自己。他的心理醫生試圖對他進行治療,引導他自己去感受自己,自己去整合自己的人格。於是他在自己的幻想場景中掙紮,凈化了太多的人格,把它們壹個壹個的殺死,作為討伐邪惡的行動。每壹個在劇中死去的人都失去了壹種人格。活著的最後壹個人是光頭胖子的終極人格。所有的謀殺都是在禿頭和胖子的腦袋裏進行的,謀殺的目的是消除多余的人格。醫生希望他能保持最好的性格,去掉不好的。沒想到最後剩下的人格是壹個真正邪惡的人格,殺死了試圖治療他的心理醫生。在充滿分裂人格的奇幻領域,壹場驚悚般的劇情正在上演,連續發生的離奇命案讓人誤以為是壹場可怕的殺戮。壹旦明白了劇情只是壹種心理狀態的象征,就能理解很多劇情的轉折,很多不合邏輯的地方其實是內心爭鬥過程最深刻的描述。真正讓這部電影跳出框框,帶來騙局的是壹集《肉體消失》,它微妙地暗示了這個騙局只是多重人格並發癥患者想象出來的壹切。人的思維總是不合邏輯地跳躍,尤其是人格分裂。也許他壹直試圖逃離鎖鏈,但他走來走去,回到汽車旅館被捕,他的理智戰勝了自己。這樣我們就知道《身份》是壹部探索人格分裂者心理層面的電影。結局值得壹提。孩子最終以壹個不可思議的魔鬼形象出現,讓整部電影更加充滿了多重閱讀的可能性。首先,兒童的人格殺死象征母親的妓女是基於童年記憶,壹種永遠揮不去的仇恨根深蒂固。另壹種解讀是,孩子的人格無法根除,也就是說犯人無法徹底根除分裂人格中最壞的惡。當然,妳也可以把犯人解讀為導演自始至終的狡猾戰術,不斷隱瞞自己的意圖,讓我們看不到兇手是誰,誤以為所有的謎團都解開了。導演的功力真是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