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講述了壹個日本安逸的中產家庭突然得知他們6歲孩子出生時在醫院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
影片評價
1.是枝裕和相當程度取巧般地選擇了這麽壹個虐心的題材,讓撫育了五六年的孩子從此與自己斷絕關系,交換回來壹個雖是親骨肉但卻沒有接觸的孩子,這個故事無論怎麽講,煽情元素都不會缺少。
但是是枝裕和非常克制地使用了這些煽情元素,用壹種從容不迫和隨處見真情的畫面,將壹個欲哭無淚的故事娓娓道來。
該部作品突出體現了是枝裕和的編導功力。細看之下,影片主要人物的修養、性格、經歷、思維方式等等都不壹樣,導演在很多場戲裏都把幾位主角放在同壹個鏡頭裏,讓他們說不同的臺詞,做不同的動作,用最直觀的手段給觀眾展示他們的不同。同樣地,影片的心理戲也毫不遜色。(新浪網評 )
2.影片在表達形式上仿佛是壓縮的電視劇或說是飽和的電影。這部近120分鐘的影片要講的事要比題材給人的預期還要復雜,以至於情節推動非常快速。這種敘事速度同時也造成影片大量依賴省略。然而影片追趕著故事,像是顧不得發展過去那些叫人心動的形式。影片維系在"血緣"問題上,有如論文般從不同角度切入探討。
嚴密性發生在人物關系在意義上的重疊而非呈現出來的形式,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看來,對觀眾的渲染力仍依賴形式,仿佛消失的形式也像小津晚期作品的走向:給自己限定素材、題材以趨向更集中於要傳達的意念上。[鳳凰娛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