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單純流水賬的記錄,這次想試試將導演交流會的內容和影評結合起來寫
剛開始,撲面而來——濃濃的傳統紀錄片感受。最為瑣碎的日常對話,發生在最稀松平常的聚餐時刻,討論著人人都會談的“想做的事”,探討著人人都會面對的“生活的不易”。
大三兒比壹般人可能更不易壹些:相同的年齡,卻有巨大的身高差以及不同於常人的身體狀況,但是他想去西藏。
剛開始很奇怪為什麽大三兒完全沒有壹般紀錄片中和拍攝團隊的疏離感,仿佛電影只是認識了幾十年的老朋友相處的平常片段。
原來導演真的和大三兒認識了幾十年。大三兒是佟導兒時的鄰居,佟導曾想考天津音樂學院,雖然之後沒考上,但大三兒當時曾借了佟導2000元巨款的事卻被佟導記下了。佟導最開始是做傳統紀錄片的,這也可以解釋剛開始那濃濃的紀錄片氣息是怎麽回事了。三叔對佟導而言畢竟是長輩,哪怕當時只知道佟導是做電視的,並不知道具體是做什麽的,也免不了會擔憂:“妳的行業消失了怎麽辦?”後來,雖然行業沒消失,但不幸被言中,佟導離開了他工作了九年的公司。旋轉的陀螺突然停下了,免不了壹陣茫然,也就是在那時,“把這部片子拍了”的想法萌生了,拍過不少“大人物”,那為何對身邊有意思的小人物視而不見?於是,壹拍便是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