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中的摹擬式技法側重於藏族的跪拜和對道的跪拜。在導演張揚的鏡頭下,讓人感受到壹種樸素的美。影片中對這種美的結論,並不是單純依靠西藏壯麗的景色,而是對朝聖者言行的細膩捕捉,讓這種美在不經意間活了過來。
“岡仁波齊”是壹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裏,它可能是壹座雄偉的山峰,但在無數藏傳佛教信徒眼裏,它的意義遠遠不止是壹座山。在藏傳佛教中,他們認為岡仁波齊是神的居所,代表著無限的幸福。在聖山自然年去祭拜,會收獲很多功德,所以電影也拉開了序幕,壹群孩子也包括在內。
磕頭,睡風,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只為去聖山朝拜。也許很多人不理解這種行為,認為這是壹種落後的愚昧,所以張洋在《岡仁波齊的故事》中的選角其實很巧妙。他沒有糾結於宗教本身,而是讓所有觀眾在這樣壹部作品中看到了壹個被電影藝術提煉的靈魂。這個靈魂起源於壹群人。
在壹年多的路上,這個由不同年齡和身份的人組成的團隊,沒有人會偷懶。在這條充滿苦難和危險的道路上,沒有人會猶豫。在影片中,朝聖者對信仰的虔誠並沒有什麽值得欽佩的,但影片本身更多的是在原生態中展現這種虔誠,沒有刻意的升華,沒有對信仰的質疑,甚至沒有對西藏風光進行過多的鏡頭。從這個角度來說,電影就是這麽簡單,劇情的植入不僅讓故事更加飽滿豐富,也讓那種信仰中的善的光芒如此耀眼。
其實關於信仰的宗教電影很多,但是國內的電影很少能真實客觀的展現信仰,在虔誠的信仰中詮釋真善美,而岡仁波切就是這樣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