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倫理電影 - 影片《我不是潘金蓮》反應了哪些社會問題?

影片《我不是潘金蓮》反應了哪些社會問題?

《我不是潘金蓮》明面上講的是壹個“偏執狂”的農村婦女氣不過丈夫騙她離了婚,要討個說法。背後藏的是中國人生育渴求和計劃生育的矛盾,以及中國男女的貞操觀念。

從電影的選景,背景的設置等細節看,這個圓跟中國的人情十分關聯。比如,電影選在婺源拍攝,這是壹個遺留了不少古風的小鎮,煙雨朦朧、山水如畫。而電影裏不少出現義孝忠節、聖學昌明,以及孔夫子畫像等鏡頭,這不能不說是導演有意的安排。

馮小剛用自己特有的幽默方式,大膽地展示了中國官場的種種弊病——層層推諉、自私自利、討上欺下。可同時,李雪蓮離婚這件案子根據法理判並沒有錯,而每個官場的大人物、小人物也都不是壞人,從某些方面講,他們也是用各自的方式在盡力著。

中國人,從古至今,有壹套特殊的處世哲學——圓滑、忍讓。

李雪蓮到了北京,畫幅就變成了方的。北京,壹切都是那麽規矩、森嚴。人代會期間,人民進城要接受檢查。會議上,服務人員用壹根線拉起來,趴在桌角用眼睛瞄,就為了把代表們的水杯放整齊。開會前,省領導提醒代表們,每個人發言不要超過八分鐘,不要往遠了扯。這個世界,是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