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藝術應該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正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個體往往會表現出並不十分激烈的沖突,所以需要進行虛構,將很多人性的沖突和命運的困境與藝術作品中的主角結合起來,這樣電影的思想性才會足夠。
如上所述,導演希望通過這部電影找回中國人的詩意。什麽是詩歌?其實就是人對真善美的感情,對自己獨特感情的服從。
因此,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培養“我們的感情”。但當時中國戰亂頻仍,國家和個人都面臨生存危機。跌跌撞撞幾十年後,中國經歷了高速發展,物質極其豐富。人們不再擔心生存問題。這時,精神需求就成了大多數人的需求。
然而可悲的是,娛樂化社會的迅速到來,填補了每個人空虛的精神。大家都願意看小鮮肉,關註真人秀。這些節目麻痹了大家的精神壓抑,讓人瞬間感受到娛樂的快感。然而,娛樂過後,焦慮依然困擾著每個人的內心。
大勢所趨,很多影視、文化公司為了賺錢,不得不遵循這個黃金法則,於是不得不將所有內容“泛娛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