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考據學家顧介紹,岱嶽廟雕像是天朝立的石碑,上面有都城人物。顧考證說:“凡壹、二、三、四、五、陸、七、八、九等數。都是武侯改做的。”
意思是:壹、二、三、四、五、地、七、八、九等所有數字書寫。文字都是武則天改造的嗎?
明朝朱元璋統治時期的“郭桓案”後,朱元璋深感治理腐敗既要嚴懲罪犯,又要從制度上堵住腐敗之門,於是大寫的“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萬”就成了朱元璋的發明之壹。這些漢字雖然麻煩,但能有效避免塗改數字,所以壹直沿用至今。
擴展數據: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爆發了明初四大要案之壹的“郭桓案”。
當時,禦史大夫於敏、丁菊亭、北平按察使、趙等人與財政部侍郎勾結,貪汙、盜竊官糧和官金。
即將開始大禹的朱元璋得到了這個線索,窮追不舍。結果發現,這些貪官吞噬的國家糧食和白銀,幾乎等於當時全國征收秋糧的總和。這個案子的處理也震驚了全國,多達7萬人被集體懲罰致死。
事後查明,在“郭桓案”中,犯罪分子作案的主要手段之壹就是篡改帳簿。為了接受這個教訓,朱元璋讓人把原來的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這些容易塗改的,改成了壹、二、三、四、五、七、八、九、八。
百度百科-大寫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