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鴨子的男孩》幾乎都由長鏡頭構成。非職業演員,從主角到壹閃而過的配角,加起來有100多人,皆是自貢當地人,應亮將這些非職業演員調動到他需要的狀態,在影片中成為非常有地緣味道的自貢故事中和諧的壹部分,這種地道的自貢特色使其充滿了活力,這基於編導對非職業演員的合理調度和對當地環境的深入了解和體察。《背鴨子的男孩》雖然是低成本DV創作,但是作為電影語言的各元素卻充滿了創造性的獨特構思:長鏡頭內部的豐富人物調動及前後景層次和變化、對空間和道具的合理運用和呼應、紀錄鏡頭溶入劇情元素、聲音元素成為劇情的壹部分並創造了有層次的空間。專門請的作曲也為影片“動蕩”、“下沈”的氣氛增加了壹種靈動的節奏。影片在表面的鏡頭語言呈現出的風格是完全紀實的。但是內在的故事節奏和情緒卻是寫意的。最後,徐雲以自己的方式帶父親回家,以壹種不尋常的方式完成了個人的成長,並且在回鄉村的路上重復了開頭“疤臉”的壹套江湖處世哲學。導演想要表現出來認同和對成長等各種主題的理解非常強烈地帶著個人印記,這種表現色彩顛覆了任何壹種紀錄美學的平靜和內斂,而使片子的紀錄色彩成為另壹種富有張力的表現主義。結尾處特地用的壹段黑白畫面轉成彩色的瞬間充滿了意味:壹種儀式化的成長和更加堅定的人生之旅的開始。之前積累的很多觀念對“DV”電影的理解只是影像新人資金不夠,時機未成熟時的壹個選擇。而應亮卻說他將要把這條藝術化的獨立電影之路堅持到底,因為這是最圓滿最充分地表現個人的壹個最恰當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