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發展的100年,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匯聚了中國電影工作者的民族精神、文化責任、思想力量、藝術創造和智慧才華。互聯網絡時代的來臨,對文藝創作包括電影創作沖擊很大,影響很大。改革是發展的不竭的動力,推進電影產業的發展必須按照市場的規律和電影自身的規律,建立完善的現代電影市場體系,包括建立適合市場規律的電影創作體系,在互聯網絡時代的今天,尤為重要。
在電影互聯網創作時代來臨的今天,上海電影集團和深圳知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自覺地擔當起繁榮發展先進文化的責任,擔當起反映時代命題的責任,擔當起藝術創新的責任,決定發起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
首先由上海電影集團牽頭創作“新現實主義”電影系列第壹部:由上海電影集團的三位年輕新銳導演(吳天戈、李欣、毛小睿)各制作壹個30分鐘電影劇本,都是描寫現代生活在上海的普通人,特別是社會底層人物(弱勢群體)的生活短劇,並且這三個短劇之間相互關聯,以折射上海現在普通人的生活現狀。選擇年輕的導演,是因為發現上海這批年輕的導演正在尋找壹種新的創作思路:恢復舊上海三、四十年代在中國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作者電影模式,重新創作壹批反映現代上海小人物生活狀態的系列電影。
上海電影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烏鴉與麻雀》、《七十二家房客》、《馬路天使》、《小城之春》等,它們都有壹個***同的特點:反映了那個時代小人物生活的酸甜苦辣……
《第三種溫暖》由上海電影制片廠青年導演吳天戈、李欣和毛小睿聯合執導。 導演吳天戈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現在是上海電影制片廠導演。他執導的電視電影《像春天壹樣》在1996年獲得第6屆上海電視節最佳導演獎,《第三條線》於1998年獲得第壹屆CCTV6電影頻道電視電影百合獎壹等獎;其電影作品《女人的天空》和《暖冬》更是為廣大觀眾所熟悉。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李欣近年來壹直以風格化的電影受到關註,早期的《談情說愛》,2001年的《花眼》以及上壹部影片《自娛自樂》,讓他在國內的年輕人中具有相當地位。同為上影廠導演的毛小睿,擅長各類影像制作和文學劇本創作。他的主要電影作品有《真假英雄兄弟情》、《花兒怒放》和《無法尖叫》等。影片的創意始於壹年前,由李欣率先提出。3個關於“溫暖”的故事中,李欣執導的是壹個關於現代人之間信任與猜疑的故事,吳天戈執導的是關於壹個票販子快樂的壹天的故事,而毛小睿執導的部分發生在壹個金碧輝煌的大浴場裏。3個故事相對獨立,但也有巧妙的銜接。3位導演都非常強調故事的現實性,即他們自己眼中的新現實主義,而據吳天戈介紹,他拍攝的那部分關於票販子的生活,更是他親自長時間采訪這壹類人所得來的切實體會。值得壹提的是,3個故事都是由3位導演自己完成劇本創作的,是他們積累了多年、收集了大量素材後的壹次醞釀與思考。
在《第三種溫暖》中,3位導演希望能探索壹條“泛電影創作聯盟”的新思路,摸索壹種新的推廣方式,將博客的概念引入電影,讓導演與觀眾之間能真正地聯系起來,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互動,破除電影創作的神秘感與精英感,讓每個人都能有機會將自己的想法拍成電影。這部電影將完全實現與觀眾的互動,創作班子也不再僅僅局限於導演、編劇等專業人士組成的小圈子,劇組會通過網絡和媒體,進行壹系列的泛電影創作,希望將更多喜愛電影的年輕人納入創作隊伍。從劇本的創作到演員的選擇,到臺詞與對白的修改、主題歌、背景音樂等各個方面,劇組都會向觀眾吸取意見和靈感,而導演們也將會把自己的設想和創作情況通過網絡展示給影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