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原著的作者白先勇先生對該劇改編傾註了很多心血,他先後多次和劇作家程蔚東、金壹鳴以及劇組主創人員交談,對作品的主題把握,劇本的改編方向,劇中人物的增刪,故事情節的編織及文學作品的電視劇表達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原著更強調玉卿嫂與慶生之間壓抑的情欲,而該劇更註重情,減少了欲的部分 。 該劇的原著中,柳家少奶奶玉卿的丈夫因嗜毒成疾撒手人寰,僅以壹筆帶過;而電視劇裏,這句伏筆被延長到前13集的長度,而這段僅有夫妻名分卻無感情的婚姻,在戲中被延伸為壹種近似日久生情的“兄妹情”。演員憑著理解和對角色的直覺演繹了壹大段“原創情節”,可錯也正出在這裏,電視劇不得不把玉卿嫂的出場推回少女時代,讓蔣雯麗勉為其難地扮演初為人婦的新娘子。
留學歸來的青年才俊宗義,是電視劇版憑空添加的人物。他只因荒唐地替老同學相了壹次親,就無法自拔地愛上玉卿嫂,甚至棄未婚妻不顧,全心全意為玉卿嫂付出所有。問題在於,宗義本是壹個愛國熱血的革命青年,他的情變及對玉卿嫂的單戀,怎麽也顯得有點牽強;而過多花在他身上的筆墨,穿插在玉卿嫂與慶生的畸戀悲劇中,多少也沖淡了原悲劇的味道。(南方都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