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的主人公浮士德是壹種積極進取精神的代表,是壹個自強不息、執著探索者的形象。
為了人生的真義,為了體察那短暫的、至善至美的壹瞬,他不怕以鮮血和靈魂做抵押;他在探求人生意義、探索理想社會的過程中,表現出壹種生無所息、堅韌頑強、非凡毅力和品格。
他經受了各種誘惑和考驗;同梅非斯特打賭,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熱戀的悲劇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從政的悲劇使他逃離避現實;古典理想的幻滅,使他重新回到現實中尋找實現理想的途徑。
他永不滿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無論是在人間或在天上,沒壹樣可滿足他的心腸”,始終向上向善。這些便構成性格上最鮮明的特征。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近代歐洲社會在思想上回歸古希臘審美觀思潮的力量強大,在經歷了中世紀的黑暗和文藝復興之後,人們都向往古希臘那種陽光明媚的生活。
也就是那種重視現世享受,重視享樂的精神生活。溫克爾曼旗幟鮮明地提出:“我們變得偉大,如果可能的話,偉大得無可比擬的唯壹方式,就是模仿古代人。”
而歌德在浮士德中極力將理性主義和古希臘的這種感性主義結合在壹起,誕下浮士德和海倫新生的兒子“歐福良”這個人物,以及歐福良這個人物的消逝,無疑是希望把近代科學理性和古希臘審美的感性結合在壹起,創造出壹個符合當時社會環境的完美的審美觀念。
這正是看到單純的理性科學和感性審美都無法滿足當時人們需要的結果。
百度百科-浮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