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魯迅先生所說: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壹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
我對“人情世故”之前的印象是:圓滑,老油條,左右逢源,就是壹個貶義詞。當這周我仔細去思考,發現之前的觀點都太片面,自己把這兩個詞混為壹談了。
以下,我就從三方面簡單說壹下。
其壹:(過輕)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請別人幫忙,經常會收到這樣的答復:回頭,改天。壹回頭就杳無音訊,壹改天就沒有下文。
這樣的例子太多:不註重對別人的說話態度(鋒芒畢露),承諾,公***場所不雅動作,……
這類人,大腦裏沒有考慮他人的意識。
其二:(適中)
和親人,朋友,同學等交往過程中,能夠及時準確的觀察的對方的意願和情感變化,做出讓對方感受到尊重他的事。從某種意義來講,其實這也是壹種人情世故。根源便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
其三:(過度)
過於虛偽,拍馬屁的行為,在我看來,就是壹種過火的人情世故。
以上三點,是我對人情世故的簡短概括。
叔本華有壹段寓言:
以上兩段引用給我的啟發是:
:群聚的我們,常常會因為自身與外界的各種聯系,聚到壹起。如同豪豬,本性中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厭惡。最後發現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個距離,便是那壹套禮貌;凡違犯禮貌者便要受嚴詞警告——請保持相當距離。用這種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便已經相當的滿足了;可使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氣的人,情願走得遠遠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
這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別人,每個人都如同這豪豬,那麽既不止我壹個,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斂壹下,不必像孔雀開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盡量的伸張。
知人情,知世故,而不世故!讓彼此都能感受到對方的尊重!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