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
分別是:?蘇利·普呂多姆、弗雷德裏克·米斯塔爾、羅曼·羅蘭、阿納托爾·法郎士、亨利·柏格森、羅傑·馬丁·杜·加爾、安德烈·紀德、弗朗索瓦·莫裏亞克、
阿爾貝·加繆、聖.瓊.佩斯、讓·保爾·薩特、克洛德·西蒙、高行健、讓-馬裏·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帕特裏克·莫迪亞諾。
1、蘇利·普呂多姆
蘇利·普呂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年~1907年),法國第壹個以詩歌著稱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內·弗朗索瓦·普呂多姆。蘇利·普呂多姆是第壹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普呂多姆從抒情詩轉而創作哲理詩又最終轉向散文,他認為自己是在轉向更有意義的工作。
蘇利·普呂多姆年輕時作過工程師,學習過法律,但他對這些被別人視為坦途正道的職業毫無興趣,而是熱衷於寫詩,26歲出版第壹部詩集《詩歌集》。
當時壹言九鼎的批評界巨擘聖·伯夫贊揚普呂多姆“在詩中提出的新的運動,宣告著有如黎明前的戰栗壹般的世界”(《諾貝爾文學獎全集》,徐利·普魯東、莫姆森卷,臺灣環華百科出版社,169頁)。
早期的詩歌以抒情為主,吟唱著內心深處的悲哀與苦痛。《破裂的花瓶》壹詩是其中的代表。
2、帕特裏克·莫迪亞諾
帕特裏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 1945— ),法國小說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國的布洛涅-比揚古,是法國評論界壹致公認的當今法國最有才華的作家之壹。莫迪亞諾的作品探索和研究當今人的存在及其與周圍環境、現實的關系。
前期小說大都以神秘的父親和二次大戰的環境為主題,運用大量的回憶、想象,把現實和虛構結合起來,描寫並未經歷過的故事。
2014年10月9日19時,獲得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為帕特裏克·莫迪亞諾的作品“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戰法國被占領期間普通人的生活。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
3、弗雷德裏克·米斯塔爾
弗雷德裏克·米斯塔爾(1830.9.8~1914.3.25)法國詩人。主要作品有詩作《黃金島》、《普羅旺斯》、《米洛依》等。1904年作品《金島》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他的詩作蘊涵之清新創造性與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實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質樸精神”。
4、克洛德·西蒙
克洛德·西蒙(法語:Claude Simon,1913年10月10日-2005年7月6日),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作家,198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及成名作《弗蘭德公路》。1913年10月10日生於原法屬殖民地馬達加斯加島。
在1985年因“在對人類生存狀況的描寫中,把詩人、畫家的豐富想像和對時間作用的深刻認識融為壹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使法國和世界文學界深感震驚和意外。因為評論界壹向是把羅伯推崇為壹流派的首領,娜塔麗·薩洛特和米歇爾·布托位居第二、第三,西蒙壹向是位居第四的。
西蒙不僅熱衷於文學創作,還熱心當代社會問題。西蒙壹生中***創作20多部小說。他的處女作《作假者》出版於1945年,第壹部重要作品《風》發表於1957年,此後他進入創作高峰期。
5、讓·保爾·薩特
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壹,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會主義最積極的倡導者之壹,壹生中拒絕接受任何獎項,包括196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在戰後的歷次鬥爭中都站在正義的壹邊,對各種被剝奪權利者表示同情,反對冷戰。他也是優秀的文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百度百科-讓·保爾·薩特
百度百科-克洛德·西蒙
百度百科-弗雷德裏克·米斯塔爾
百度百科-帕特裏克·莫迪亞諾
百度百科-蘇利·普呂多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