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是誰提出的
“實事求是”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德傳》。劉德是漢景帝劉啟的十四個兒子中的壹個。封在河間(今河北河間縣壹帶)為河間王,死後謚獻,所以稱“河間獻王”。他壹生酷愛藏書,曾從民間收集了很多先秦時期的舊書,並且整理得整整齊齊。他腳踏實地,刻苦鉆研,使很多讀書人深為贊嘆,都願意和他壹起進行研究。劉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高價收買來的,因為自從秦始皇焚書後,古文書籍比較少見。他不僅收藏古舊書,而且認真的進行研究整理。因此,東漢史學家班固在編撰《漢書》時,替劉德立了“傳”,並在“傳”的開頭對劉德的好學精神作了高度評價,贊揚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意思是說,劉德愛好古代文化,對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認真,總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實根據以後,才從中求得正確可靠的結論來。 現在,人們運用這個成語,壹般是指從實際情況出發,找出事物的內部聯系,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性。也有指說話、辦事符合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