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免費電影 - 壹代女皇武則天的劇情簡介

壹代女皇武則天的劇情簡介

唐朝貞觀九年,利州都督武士鑊之妾楊氏生了壹位千金,即媚娘,神相袁天綱曾觀其相,謂其:“口角龍顏,龍瞳鳳頸,伏羲之相,貴人之極也。”媚娘幼年即熟讀詩書,誌向遠大。十四歲入宮,被派在內官服恃太宗更衣,由於她聰慧機靈,太宗頗為賞識,封為五品才人。壹天,武氏(即媚娘)誤闖魏王府李泰(四王子)寢宮,發現宮內藏有皇冠龍袍,戲而試穿後,詢問宮女桂花,桂花囑其不可張揚,以免遭來殺身之禍。

九王子晉王李治十分淡泊名利,童心未泯,武氏也玩心甚重,兩人經常結伴捕蛙捉蟬,戲水談心,日久生情。太子心知李泰蓄意謀奪己位,於是私自招兵買馬,企圖謀害魏王,豈知事機不密,太宗得報,立刻逮捕,壹馴而服。太宗廢太“承乾”為庶人,李泰竊喜,但恐李治爭奪太子之位。而出言恐嚇,李治甚懼。武氏恐李治被害,密函太宗,指李泰預制皇冠龍袍。太宗搜出袍冠,怒責李泰忤逆,遂立李治為太子。

李治本性仁厚,席甚柔弱,太宗恐其日後登基,難主社稷,於是每日視朝,飭令李治隨恃,觀召庶政,為此,安逸成性的李治苦不堪言,武氏時時加以慰勉,於是兩人感情更有進展。太宗聞朝臣王仁佑之女端莊婉淑,有意聘為太子妃,李治雖然心系武氏,卻不敢不從,只有對武氏許諾,待日後登基,必善待之。貞觀廿三年五月,太宗崩逝,武氏奉太宗遺詔,削發為尼。

武氏出宮前,李治趕到,贈以九龍玉佩,以表心跡。武氏入感業寺半年,未獲李治絲毫音訊,無窮希望化為烏有,於是起了輕生之念。所幸被鄰近白馬寺的智空和尚所救。智空得知武氏所受委屈,自告奮勇,取了武氏所寫之密函前往皇宮。李治並非無情之人,實因初埋國事,倍感朝政繁重,幸有長孫無忌等大臣輔政,所以民安國泰,頗有貞觀遺風。李治接獲武氏情詩,心生愧意,此後經常微服出宮,假查探民情之名,前往感業寺探望武氏。

此事為王皇後所知,開始力勸李治應以國事為重,李治虛應以對,於是王皇後買通禦林軍士,喬扮浪人欲加害武氏,所幸程南英趕到,擊退來人,武氏始免遭殺身之禍。程南英乃武氏同鄉,幼時曾在私塾俗同窗,程亦嗜武善技擊,在城內設餌授徒以為生計。王皇後猶不死心,哭訴母舅柳奭,柳再轉求長孫無忌,長孫遂向李冶諫言,稱武氏事先帝,父妾子容,何以對眾民?長孫乃李治母舅,且為輔政重臣,李治只得收斂,暗中仍差小順子時往探視武氏。

蕭淑妃嫵媚能言,為李治產下壹子,李治甚為寵愛,蕭淑妃因此十分驕矜,王皇後甚為嫉恨,苦思良久,認為李治既然鍾情武氏,不如把武氏接回後宮,壹來可以就近監視,二則可以藉她奪走蕭淑妃的專寵。李治求之不得,樂得順水推舟,於是受盡折磨的武氏終於再度入宮。武氏入宮以後,情禮兼到服恃李治以感恩報德,卑職屈禮以事皇後,皇後甚歡,時對李治贊美武氏恭謹頸有才,因此李冶對武氏更是憐愛,乃晉封武氏為昭儀。

李治“風眩”宿疾復發,每每對繁重朝政引以為苦,武氏時時分憂解勞,代批奏章,且每有佳議,而智空和尚與程南英也時時將民間疾苦告知武氏,武氏則轉奏李冶,並為民請願,以解民困,李治頗為賞識武氏的賢德。此期間,武氏陸續為李治生下二子壹女,更是深獲李冶寵愛。王皇後見李治雖冷落蕭淑妃,卻轉而專寵武氏,悔恨交加,於是又反過來跟蕭淑妃連成壹氣,誣指武氏的不是,同時延道士引巫蠱之術,欲暗謀武氏,此事為李冶所知,更加冷落王皇後與蕭淑妃。

未幾,武氏所生之女嬰突然夭折,屍側留右王皇後之信物,李治大怒,欲廢王皇後,改立武氏為後,雖然群臣諫止,李冶還是排除眾議,廢王立武。武立後後,更是竭盡心力輔佐朝政,並遵守古禮,親身參與蠶桑祭典。不久,召其寡居胞姊賀蘭夫人代其撫子,召同鄉程南英與明學文為智囊,同時拔擢可資信的人才,為國事盡謀略。

武氏歷盡艱險折磨終於成為皇後,倍感地位得之不易,為了保護日己,提拔許敬宗等人為親信,並矚許等暗中除掉廢後王氏與蕭淑妃,以絕後患,然而武氏難免心虛不安,經常夢中驚醒,以為王氏,蕭妃陰魂不散,此後,武氏變得猜忌善妒,極力排除異己,罷廢長孫無忌等朝廷重臣,並改革內宮制度,刪減嬪妃,以減除爭寵之憂。李治性本柔弱,又體弱多病,朝政家居逐漸被驚悍的武氏所控制,李治噸感空虛。

武氏胞姊賀蘭夫人(以封為韓國夫人)待撫太子,與李治日久生情,武氏知情痛斥其姊,賀蘭夫人羞愧自盡。李治更是深感郁悶,中書侍郎上官儀力諫高宗廢掉武後,不料草詔為武氏所見,指控上官儀欲擁燕王忠謀反,程南英與明學文知情,力阻武後禍害忠良。武後圖自保,獨斷行事,計除上官儀,程南英與明學文耿耿於懷。

李治病體時好時壞,武後開始垂簾聽政,從旁輔佐,自高宗麟德元年,武氏開始與李治同時聽政。高宗上元元年以後,武後每日臨朝,李治則偶爾視朝,是年大赦天下,條陳十二事,施行天下。這十二條綱目,多半與輿情相合,都下人士,皆稱武後賢明,傳頌壹時,李治也加以褒美,尤其第九條“父在,為母服其喪三年”(武後以前,若母死父在,子不服喪),更是提高女權的空前創舉。

在此期間,武後文治武功皆有建樹,為喜怒無常,時常禍及無辜,程南英與明學文時予苦諫,武氏遂逐漸疏遠良友諫臣。翌年,太子弘驟亡,立雍王李賢為太子。李賢自幼由賀蘭夫人撫育,而武後日理萬機而疏於親近,母子親情較淡,李賢誤信讒言,以為非武後所生,並疑心明學文與武後有染,將對己不利,遂暗算明學文,並圖謀反,因而被廢為庶人,武後改立英王李顯為太子。高宗永淳二年,李治崩逝,李顯即位,是為中宗,中宗質本庸柔,怎能自理皇綱,當下尊武後為太後,壹切政事歸太後裁決,太後即臨朝稱制。

中宗欲擢其嶽父韋玄貞為宰相,中書令裴言以玄貞無功,不宜遽躋高位,因而阻諫。中宗怒言:“朕即天下,天下即朕,即朕將天下贈韋玄貞,誰曰不宜?”,太後知情,以中宗昏悖失德,廢中宗為盧陵王,改立豫王旦為皇帝,是為睿宗。睿宗亦甚平庸,武後只得繼續掌理朝政。是時,四方來朝,海內升平,因此臣民聯合上表,請皇太後自立皇帝,唯尚有重臣諫止,尤其程南英反對最烈,被貶謫關外,鎮守邊疆。於是天下謠言繁興,指武氏圖謀推翻唐室,當代名儒駱賓王草“討武檄文”昭告天下,與徐敬業揭竿起義,可惜書生用兵, 功敗垂成。

自此,武後性情更是異常,患得患失,極欲鞏固己位,稱帝野心更趨熱烈,仍有朝臣不能心悅誠服。時值隆冬,百花未放,武氏巧思壹計,禦筆疾書: “明朝邀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隨即傳旨文武百官,翌晨辰時齊赴禦花園賞花。是夜,武氏令內侍以布覆蓋花園,再於四周烈火煮鍋註水及沸,熱氣充滿花房,以催花開。翌晨,文武百官入禦花園,見百花競艷,驚嘆太後聖旨能奪天地造化之功,齊呼萬歲。

武後於戴初二年稱帝,改國號周。由於徐敬業等人的揭竿起義,武後變得陰戾猜忌,聽信酷吏來俊臣之讒言,大力整肅異己,連程南英亦被誣指與徐敬業同謀,因而賜死。壹生效忠武氏的小順子諫言勸阻,可惜忠言逆耳,亦被武氏逐出宮外,智空和尚見武氏譎而不止,亦疏遠之。武氏壹陣雷厲風行的清除異己後,朝中只剩狄仁傑等少數良臣敢冒死諫言,不久,狄病亡,武氏頓感朝中無人,不禁悲嘆。

武氏雖野心已逞,卻失去所有良友忠臣,變成壹個孤寡的老人。武後長安元年正月十二日,武後決定退位,還政給中宗,結束了她的帝王統治生涯。同年十壹月,武後去世,死後諡號“則天大聖皇後”,後世所稱“則天武後”或“武則天”即是由此諡號而來。

(參考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