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散文畢業了篇壹:散文詩
散文詩四題:《曾經滄海難為水》
文/郝珍昌
路過時間的驛站越多
對行走的人,只看到模樣而沒有銘記於心
躺過河流的次數越多
對遊泳的水手,無需在意他們的技藝有多高
花兒再多再清香,也只是聞壹聞,嗅壹嗅,可不能帶走
風景再好再美麗,也只能欣賞,記憶感悟存於心悸
人潮再擠再湧動,也不能隨流,只好另辟捷徑,抄小路七彎八拐
廣場再鬧再寬闊,也不能入夥,合並同類項,那是閑暇人的天地
城市再多再繁華,也只能暫時小憩,屬於匆匆的過客,住過之後還得離開千頭萬緒,復雜多變的都市生活,於我蕩滌不起半點漣漪
就像壹張賓館的床,可以接受無數的睡客,卻無需知道他們是誰
遊覽過名川大山,攀登上峰巒疊嶂的珠穆朗瑪,知曉壹覽眾山小
閱讀過名家經典,知識才如此豐富,描摹靈魂的至高點
接觸過大師,視野才如此開闊,寫作興致進步神速
欣賞過山機頂上之雲,懂得淚如雨下,才能被稱之為真正的雲
看到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無邊無際,別處的水簡直小菜壹碟,再也不能稱之為水了
追逐詩意的生活,哪怕左手是孤獨,右手是寂寞,前方是欲望
頭頂是絕望,勇氣鼓不起,被世俗觀念不斷的擠壓
情緒壹再低落,思維跑到九霄雲外
也無怨無悔,只因曾經滄海難為水
《思念,總是在雨季》
時間在變,季節在變,溫度在變,心態不變
相同的命運,相同的機遇與挑戰,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經歷
壹樣的人生,異樣的感覺,不壹樣的軌跡
朋友壹堆,圍著爐子,吃著香噴噴的狗肉火鍋
談笑無鴻儒,往來有白丁
俗裏俗氣的,話不投機半句多
默默之中,念想到遠方
幽默風趣,文質彬彬的他卻不在
壹瞬間,令人如此心傷
火熱的激情蕩然無存
給他去的消息
有時回,有時不回
等到花兒都謝了
早上起來,推開窗戶
天空下起了小雨
窗臺上都被雨淋濕
恰好場天走在街道上
菜農卷縮著身子,手凍得通紅,腳凍得僵硬
可還是喜笑顏開地面對顧客
泥濘的山路肯定很滑
考察旅遊的計劃落空
打消預計他回家的念頭
走著走著
不僅心頭壹暫
思念,總是在雨季
《把最後的甘甜釀入濃酒》
生活這杯美酒,壹直在我們心間釀著
包谷燒,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親,那時我們初中壹畢業就遙遙無期
這麽多年來,壹直沒謀面,甚是遺憾和愧疚
沒有通信,也不知曉彼此是何許人也
那時喜歡妳,卻不敢表露,單相思
樣子傻乎乎的,有點呆頭呆腦,只埋頭苦讀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沖鋒有人陷陣
單純得只關心壹日三餐能填飽肚皮
為最大幸運
就這樣朦朦朧朧,白白地讓歲月流逝了整整二十個春秋
天長日久,終有好兆頭
我們的情誼僵持了將近壹個世紀
是那嚴格的義務教育限制了
我們的交往
那時荒廢了多少甜言蜜語
青春美貌時尚好時光
而是無私地獻給了
山區教育事業,守在父母身邊,不曾走遠
以孤獨寂寞為伍
倍受痛苦的煎熬
還好,向故鄉這部線裝古書獻上壹份厚重的禮物
把最後的甘甜釀入濃酒
《中國,我的道德沒底線了》
中國,我的道德沒底線了
生活猶如行屍走肉,銅墻鐵壁
急功近利,思想空虛,無聊死了
中國,我的道德沒底線了
物欲橫流,金錢至上,不學無術
鼓動吹噓,是非顛倒,窮途末路
中國,我的道德沒底線了
努力卻付諸東流,文字再好也無用
得道寡助,失道多助,孤獨寂寞
中國,我的道德沒底線了
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
白手起家,精打細算,日理萬機
中國,我的道德沒底線了
不懂得知恩圖報,如何把孝敬父母做得
天衣無縫,供奉在香火上
中國,我的道德沒底線了
生不如死,看破紅塵,坦然面對
嚴打老虎蒼蠅,來勢兇猛,害怕死了
個人簡歷:
郝珍昌,女,筆名:清不染塵,貴州思南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小學語文高級教師。業余時間寫詩,2009年開始發表詩文,有詩歌入選《千人詩歌
精華卷》、《關雎愛情詩》、《屈原風》、《精典短詩當代方正》,《愛情宣言情詩經典》,有詩歌登載《中國詩人》、《貴州詩人》、《貴州都市報》、《梵凈山》,《佛頂山》,散文登載《銅仁日報》等刊物,有故鄉系列詩文登載《烏江文學》。有詩評入選《詩歌周刊》2014第126期,有多篇詩文登載《中國文學網》、《西部作家網》、《貴州文學網》。有散文獲紀念《我與貴州故事》600年優秀獎,現任《江淮詩人》編輯,《龍底濤聲》主編。詩觀:在時間深處描摹生活的本色,扶持欣賞那些卑微的事物。博客:
/u/3406804080
郵編:565109
地址:貴州省思南縣塘頭小學
郵箱:1193862225qq163.com
電話:13721575683
請編輯老師指正為謝!
詩歌散文畢業了篇二: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詩歌部分)第壹單元
單元說明:
本單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動”的詩篇。這些詩篇所顯現的生命形態,或如“天狗”般充滿豪放的氣勢,或像“井”壹樣保持著“靜默,清澈”的姿態,或如“春天”壹般顯示蓬勃的生機;或者表現為戰士直面死亡的勇氣,或者表現為船夫搏鬥急流的堅韌。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領悟並品味這些詩歌所包蘊的生命內涵,進壹步了解現代詩歌創作與詩人人格之間的關系,以及現代詩歌奇特的思維方式。
學習目標:
1、理解現代詩歌“生命的律動”的內涵。
2、了解各篇課文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3、結合課文,領悟現代詩歌的奇特的思維方式。
4、體會詩的韻律和節奏,學習現代詩的朗誦。
《天狗》
教學過程:
1、預習質疑及感悟:
我的質疑:
我的感悟:
我的收獲:
2、含英咀華壹言品評(這首詩我喜愛的詩句摘錄及品評):
我喜愛的詩句摘錄:我的品評:
3、問題探究:
1、這首詩的中心意象及其特點?
明確:中心意象:天狗
特點:有氣吞日月星辰的恣肆、淩厲、張揚自我、狂放不羈、氣勢磅礴
2、請探討本詩中心意象的深層意蘊。
明確:“天狗”形象具有雙重含義(象征意蘊),它既是壹個五四時代追求精神自由與個性解
放的大寫的“我”(民族與時代新人)的象征,顯示了個性解放的時代精神。
又是壹個熱忱、坦蕩和叛逆的“小我”,是“大時代中詩人自我靈魂”的真實寫照。
3、簡析這首詩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點。
明確:①完全自由體詩形式(詩句是長短不壹的,每壹節的行數也不固定,且沒有統壹的韻
腳)與詩歌展示的“天狗”形象和表現的思想主題相得益彰。
②修辭:擬人手法:使“天狗”形象的塑造能夠生動地展現充滿豪氣的自我精神,也便於詩人進行富於想象力的誇張。
浪漫主義的誇張:更好地展現天狗張揚自我、狂放不羈的個性。
4、語言品味:
?品四類詞:
?①動詞:“吞”“飛奔”“狂叫”“飛跑”等壹系列富有動感、活力的動詞,將“天狗”無所畏懼、狂放不羈、恣情宣泄的特點活脫脫地展現出來。壹個勇往直前、盡情揮灑生命活力、書寫全新生命篇章的嶄新形象躍然紙上。
?②“大”詞:氣勢宏大,視野開闊
?③反復詞語:強調氣勢
?④第壹人稱代詞“我”《天狗》就是由具有強烈自我意識的“我”帶動而完成的,整個詩篇的所有字句都聽從“我”的召喚和推動,向前奔湧不止,這充分體現了五四時代的動的精神和詩人奔放的人格。
聞壹多將寫詩比作戴著鐐銬跳舞。魯迅說,“詩須有形式,要易記,易懂,易唱,動聽”。郭沫若不這麽看,他說:“詩的精神在其內在的韻律”,即“情緒的自然消漲”,至於詩的外在形式,諸如語言之類則象衣服,“詩無論新舊,只要是真正的美人穿件什麽衣裳都好,不穿衣裳裸體更好!”《天狗》就是郭沫若這壹詩學觀念的極端化創作,全然不講詩歌的“形式”,絲毫不考慮詩句的“勇唱動聽”,壹任感情的渲瀉,急不擇言,信口開河。全詩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起首,長短不拘,既單調又散亂,全然不理會中國讀者低吟淺唱、壹唱三嘆的詩歌審美預期,通篇為高腔大嗓的狂呼吶喊,隨興陡然而起,興盡嘎然而止!這種自始至終的單調句式反而增強了全詩壹氣呵成的整體連鎖性,信口開河、不加打磨的粗厲語言反而強化、凸現了詩的力度,拒絕包裝、徑直袒陳的情感反而更易於與讀者交流***鳴。這樣,全詩渾然壹體,如灼熱的巖漿沖破地殼,火山爆發般噴湧不已;又如天山之巔暴發泥石流,洶湧澎湃、呼嘯奔突,壹瀉如註,具有極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
5、助讀貼士:
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開貞,號尚武,後以家鄉大渡河及雅河的別稱“沫水”和“若水”取筆名“沫若”。四川樂山人。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開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壹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磐》《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報》和《創造日》。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卓文君》等。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左聯”東京支部活動。1938年,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這壹時期創作了以《屈原》
為代表的六個歷史劇。他還寫了《十批判書》《青銅時代》等著作和大量雜文、隨筆、詩歌等。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壹、二、三屆主席,並任中國***產黨第九、十、十壹屆中央委員、第壹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新華頌》《東風集》《蔡文姬》《武則天》《李白與杜甫》等。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其中文學20卷)行世。
郭沫若是壹位開風氣之先的詩人,他的詩集《女神》應和著五四時期的狂飆突進精神,以飽滿的激情書寫了時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詩歌觀念上,他主張詩是詩人的自我表現,認為“詩的本職專在抒情”;他相信詩的靈感和直覺,提出“詩不是‘做’出來的,只是‘寫’出來的”;他還強調詩的非功利性,但他承認詩所產生的客觀社會效應。郭沫若開創了現代新詩的自由詩,他的不拘壹格的詩歌體式對後世影響很大。
背景解讀
1919年,五四運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嶄新的氣象、勃勃的生機。舊道德、舊禮教、專制政治與壹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擊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與壹切進步要求則得到熱烈的崇尚與贊揚。倡導科學與民主,爭取獨立與自由,張揚個性意識,追求個性解放,要求改造舊的社會、建設新社會,成為時代的強音。
6、薦詩交流:
詩海拾貝(我喜愛的詩或詩句摘錄):
推薦理由:
7、老師推薦的詩及壹句薦評
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負妳的殷勤,
妳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
妳該知道了我的前身?
妳該不嫌我黑奴鹵莽?
要我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壹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棟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總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從重見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1920年1、2月間作
(本篇最初發表於1920年2月3日上海《時事新報?學燈》)
壹句薦評:
這是壹首飽含眷念祖國情緒的抒情詩。用詩人自己的話說:“五四以後的中國,在我心目中就像壹位聰俊的有進取心的姑娘,她簡直就和我的愛人壹樣。”這首詩采取擬人的手法,用“爐中煤”的口吻向“心愛的人兒”祖國傾訴衷腸,抒發了對祖國的強烈熱愛之情,表達了甘願為祖國獻身的願望。
《井》
1、預習質疑及感悟(仔細品讀詩歌,並將妳的疑惑和感悟寫在下面):
2、含英咀華,壹言品評(請摘錄出此詩中妳最喜愛的詩句並說明理由):
3、問題探究:
(1)請結合全詩,談談妳對“有孤獨才能保持澄澈的豐滿”的理解。
參考答案:井被屏棄於溫暖之外,孤獨卻滿足於荒涼的寂寞,來自黑暗的地層卻與無邊的宇宙相聯,被遺棄卻默默承受,堅持自我,保持著靜默、清澈、簡單而虔誠的本性,井澄澈的豐滿正源於對自己生命狀態的堅守。
(2)詩人賦予了“井”怎樣的象征意義?
參考答案:“井”象征著壹種自我犧牲精神,井被溫暖摒棄,卻“保持永遠澄澈的豐滿”,也象征著崇尚個性的精神,壹種堅韌、高潔的品格,它默默地“承受壹切”,洗滌它們,“我將永遠還是我自己”,它是舊時代壹部分正直善良、潔身自好的知識分子的寫照。
4、語言品味:
請妳找出本詩的韻腳,想想本詩在押韻方面有什麽特點。
參考答案:這是壹首形式比較自由的詩,但嚴格地押了韻。如第壹節“葉”“界”押韻,第二節“候”“憂”押韻,第三節“暖”“滿”押韻,第四節“面”“爛”押韻,第五節“面”“聯”押韻,均屬於抱韻;第壹至四節的韻腳不同,第六節“棄”“滌”“己”押韻,第七節“誠”“奮”“聲”押韻,是為換韻;而第三節“獨”與第四節“處”押韻,與各節內的押韻構成了交叉押韻的關系。
5、助讀貼士:
九葉詩派:是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壹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曹辛之(杭約赫)、辛笛(王馨迪)、陳敬容、鄭敏、唐祈、唐湜、杜運燮、穆旦和袁可嘉九人。主要刊物有《詩創造》《中國新詩》。它們強調反映現實與挖掘內心的統壹,詩作視野開闊,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歷史感和現實精神。在藝術上,他們自覺追求現實主義與現代派的結合,註重在詩歌裏營造新穎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們承接了中國新詩現代主義的傳統,為新詩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6、薦詩交流:
詩海拾貝(課外詩歌摘錄):
推薦理由:
7、老師推薦的詩及壹句薦評
燧石
高伐林
我棱角分明
我沒有金剛石和祖母綠雍容華貴
也不如漢白玉或者翡翠典雅
我不曾雕成印璽由諸侯拼命地爭奪
也不配戴在摩登女郎的纖纖手指
或者在她們奶油般的脖子上懸掛
我更比不上漂移的冰川礫石
詩歌散文畢業了篇三:畢業了
《畢業了》電視散文評論
我們從邁進學校的那壹刻起就意味這將要分別,我們將要畢業。我們期待著畢業同時我們又感傷著畢業。“畢業是壹個沈重的動詞,畢業是壹個讓人壹生難忘的名詞,畢業是壹個感動時流淚的形容詞,畢業是壹個當我們孤獨時帶著微笑和遺憾去回想的副詞。”畢業是我們在學校裏的終點,同時畢業也是我們將要邁進社會的壹個起點,電視詩歌散文《畢業了》導演用其濃厚的情感和壹幅幅難忘的回憶畫面定格了在大學校園裏的美好回憶。
導演用壹男壹女的畫外音,分別詮釋了男生和女生在大學裏的回憶與經歷。讓我們更加貼切明了的看清楚了大學裏男女生的經歷,從大壹到大四他們的所思所感所悟。導演在片中設置了4個片段來講述大學的4年生活。流金歲月、夢開始的地方、朋友別哭、別了大學四,這四個片段加入片中讓我們更加清晰有條理的感悟到了大學裏豐富濃厚的感情色彩。從剛開始的走入校園憧憬大學生活,到與老師壹起探討課題,再到背著沈重的行李走出四年的青春校園,這樣的結構設置讓觀眾感受到了大學生活的自由、感受到了大學生活的壓力、也感受到了大學畢業時的離愁別緒,更加豐富了觀眾的情感色彩。
這部影評用舒緩的節奏和優雅深情的音樂詮釋著大學的美好,青春的魅力。影片中導演運用大量抒情優美的音樂來表達感情。開頭時,壹首優美純凈的《梔子花開》把我們帶入憧憬已久的大學校園中。期間運用了《愛的'代價》、《我的未來不是夢》等來表達大學生在大學時光時的追求和奮鬥,期間又以《朋友》來表現大學生活期間師生之間以及與學校的情誼。最後以壹首《祝妳壹路順風》來表達同學之間的祝福以及老師對同學們的期待,讓觀眾從音樂感受到離別時悸動的情緒。“真的、真的畢業了”這凝重的旁白配之於沈重而又催人奮進的音樂讓觀眾心靈感受到巨大的情感沖擊。正是有如此的音樂才讓我們對片子回味無窮。
在這部影片中的特寫鏡頭的運用有很多,對大學校園裏的各種花、風扇、風車、籃球的特寫以及對自行車的特寫表現出了大學生們的意氣風發和激情活力。對眾多的鞋的特寫表現出了大學生們幾年歷程的艱辛。對火車的特寫表現出畢業時的離愁別緒。另外,其中的倒鏡頭表現同學們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希望時光可以倒流。回憶時慢鏡頭的運用加之於明亮的光線表現出了對學校時光的美好回憶。最後以壹個在人群中的拉鏡頭變為全景,暗示畢業生今後的生活將會在人群中穿梭。這變換的鏡頭給觀眾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使觀眾心裏留下了優質的花感。
深情而優美的畫外音也是表現這部電視詩歌散文片的壹個有力的表達情感的方式,在這部影片深情的旁白配優美的音樂讓觀眾深入其境的感受到了大學生們面臨畢業時的傷感,影片中同期聲的運用讓我們感受到了大學生們在真正面臨畢業時的傷感情緒。
花開花落兩無言
——淺析電視詩歌散文《畢業了》
《畢業了》這部電視詩歌散文成功地將散文與電視藝術相結合,達到了詩歌的意境與電視作品的美學特征的完美結合,給人壹種舒緩、淡雅、優美的感覺,使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電視畫面所反映的文學意境中,從畫面到心靈的感知使人們能切身體會作品的制作意圖之所在。
電視散文是把電視與文學的微妙處表現的交響化而使人興趣盎然,聲畫匯聚強化了情感的韻味。文學構思始終主宰著情感的流動,透過畫面散放開來,賦予聲畫以靈魂。《畢業了》所帶給大家的真是壹種唯美的享受。
壹、多角度立體展現
導演的鏡頭,在不同的角度對那些能夠勾起觀眾回憶的事物進行了細致的描述,比如窗外的那只足球,用了俯拍,仰拍,平拍的角度,極盡可能地將其描述的完整,每壹個角度的變化都如壹滴甘露,它壹點點地在觀眾心裏最柔弱的地方滋生出壹朵如青春般燦爛的花朵,花瓣壹片壹片地打開,隨著鏡頭的推進及拉遠,它開到了最盛,轉而又壹片壹片地雕零。自習室裏的場景,先是以主觀的角度,讓觀眾感覺自己融入了曾經那些記憶裏,仿佛回到了自己坐在那裏苦讀奮戰的日子,鏡頭拉遠,壹個全景,如即將離開時的回顧,鏡頭再拉遠,便是出門之後無比留戀的壹瞥,象征著真正告別了那段生活,然後走向未知的未來。壹系列的搖鏡頭把要表現的全景壹步壹步地推向近景,在壹些人物描寫上給予了壹些局部的特寫。每個鏡頭的描寫都是十分細致的,但是卻不給人壹種乏味,枯燥的感覺。從壹些身邊的點滴,對自己大學生活的流連忘返。曾經的校園,食堂,甚至是壹條條自己曾經走過的小路都進行了拍攝。雖然沒有故事情節在裏面,但是卻可以讓人有種賞心悅目的意境。畫面始終圍繞著大學生活的壹草壹木,利用蒙太奇的手法不斷變換場景,讓我們在觀看時更多的是壹種美的享受。在拍攝的間隙可以讓我們
回想起來的也許是停放的自行車、放在窗臺上的鞋子、校園裏的公用電話、在照畢業的時每個人都帶著喜悅的笑臉給我們留下的全是壹些很美好的景象。十足可以看出拍攝者的心思是多麽細膩。
二、文字生動優美
《畢業了》這部作品之所以會感動觀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散文內容強大的感染力,簡單的畫面配合上感人至深的文字才能最能令人從平淡中得到啟示。文章按照時間順序,大量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將大學生活清晰而完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壹言壹語仿佛壹個個畫面,將原來沈積在記憶深處的平凡而又不可或缺的生活細節挖掘出來,非但不讓人覺得繁瑣,反而更令人懷念,勾起回憶。所以,《畢業了》的成功之處首先就起源於散文的優美,才為拍攝提供了壹個很有高度的平臺,從而進行創作就更加遊刃有余了。
三、音樂運用恰切
電視是聲畫的結合,所以電視散文作為電視節目的壹種,也需要音樂作為畫面的解說和搭配。《畢業了》這部作品的音樂部分主要由畫外音和音樂兩種形式對畫面進行完善。輕輕的音樂伴著富有情調的朗誦,使散文的意境透進電視作品中,讓觀眾感同身受。每段文字過後又有壹首反映文字感情的歌曲,使得每壹小段都能完整地呈現大學中每壹階段的生活,以及這段年華在畢業生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梔子花開》、《愛的代價》、《那些花兒》,歌曲的旋律和歌詞的內容與畫
面和畫外音的散文都堪稱完美的搭配。畫面裏的花開花謝,就真的讓觀眾覺得那些花兒,那些記憶,那些走過我們生命的人,都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為我們開著,不知道他們在哪裏,不知道他們還好不好。畫面裏記錄著熟悉的,有代表性的事物,仿佛每壹樣上面都塗抹著那段難忘的青春。“那是年少時的夢嗎?”或許吧,時光就在手掌裏面悄悄地溜走了,曾經還怨它緩慢,當終點突兀地出現在眼前,才發現四年的光陰,快速到令人以為那是年少時的夢境。淡淡的憂傷,深深的不舍。音樂極強的感染力,便在這裏體現的淋漓盡致,但凡經歷過畢業的人,都會在眼裏蓄滿了淚水,仿佛聽到了這段青春的腳步聲壹般。壹個優秀的電視散文,就是要運用電視所具備的聲畫結合的方式,讓觀眾沈醉並感動,《畢業了》恰切的音畫結合,真正做到了這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