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免費電影 - 關於維也納的資料

關於維也納的資料

維也納(德語:Wien),(英語:Vienna)奧地利首都,2011年8月30日,在最新壹期全球最適合居住城市報告中,維也納在全球最適合人居的城市排名第二位。享譽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樂之都”的盛譽,許多音樂家都在此度過大部分生涯,至今博物館裏還有他們的手跡和創作的樂譜。又有以精美絕倫、風格各異的建築而贏得的“建築之都”的美稱;又以歷史悠久被稱為“文化之都”;以精妙絕倫的裝飾而被稱為“裝飾之都”。維也納的新年音樂會已成為國際性的音樂盛會。位於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 lu)維也納盆地之中,三面環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過,四周環繞著著名的維也納森林。面積414.65平方公裏,人口170萬(2008年統計),占全國人口五分之壹以 小約翰·施特勞斯塑像

上。西歐至巴爾幹半島的鐵路樞紐,多瑙河港。維

維也納(12張)也納還是多瑙河第壹個流經的大城市,因此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夏天還舉行露天音樂會。每壹家都會在合家歡樂時演奏古典音樂。更有趣的是,在政府會議前後,也都要演奏壹曲。 維也納是壹個城市,也是壹個州。這個州的面積僅是全國領土的百分之零點五,但是全奧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壹集中在這裏。維也納是奧地利***和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奧地利聯邦議會、國民議會、總統府、總理府、國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機構都聚集在這個城市裏。同時,維也納市還享有重要的國際地位。聯合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都在維也納設有辦公機構。維也納是昔日奧匈帝國的首都,以往的豪華氣派尚存。她是歐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和旅遊城市之壹。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維也納人把滿目瘡痍的城市重建起來。如今,維也納的所有歷史建築都得到了整修。隨著奧地利加入歐盟,維也納重新成為東西歐商業和經濟往來的中心。對於遊客來說,維也納有著千姿百態的面貌。音樂崇拜者會為壹場音樂會而不遠萬裏,前來拜訪音樂的聖殿。對於許多遊人來說,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讓人向往的。地理環境 維也納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壹個盆地裏,面積414.65平方公裏,是奧地利最小的壹個聯邦州,也是唯壹壹個不同其他國家相鄰的聯邦州。由於維也納的重要地位,它是擁有全奧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築面積的聯邦州,11.3%的面積是建築用地,11.1%為道路交通,2.2%為鐵路的軌道。維也納也是綠化 維也納合恩布龍宮

面積最大的聯邦州,綠化面積117.76平方公裏,覆蓋率28.4%。河流和湖泊面積19.1平方公裏,占4.6%,僅次於布爾根蘭州。維也納也是奧地利種植葡萄的四個聯邦州之壹,葡萄園占面積的1.7%。森林覆蓋率為16.6%,農業用地占15.8%。維也納***分為23個行政區。 維也納之所以能夠成為中歐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壹,應當歸功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維也納位於阿爾卑斯山的東北麓和維也納盆地西北部之間,維也納是從多瑙河的南部發展起來的,現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兩岸,是東西向多瑙河航線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點。 自從1989年鐵幕降下以後,奧地利同北部和東部鄰國的交通和經濟關系明顯發展,與東歐之間的距離之近引人註目,維也納距離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僅六十公裏,這是歐洲除梵蒂岡城與羅馬以外,兩個國家首都之間的最近距離。 維也納的海拔從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羅堡島(Lobau),到542米的維也納森林中的最高峰。維也納的東面是三月河(Ma 維也納

rch)平原,東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國家公園。維也納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維也納森林環繞,森林壹直延伸到市區。多瑙河流經維也納市內,除了多瑙河,從維也納森林中還有許多小河流入市區,其中包括維也納河。西面的山嶺連接著南面的冰河走廊,這個地區是維也納的葡萄種植區。 維也納的居民區主要集中在空氣質量較好的城市西部,而工業區則集中在城市東部,維也納森林環抱市區,多瑙河從市區靜靜地流過。著名的維也納森林從西、北、南三面環繞著城市,遼闊的東歐平原從東面與其相對,到處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維也納環境優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

編輯本段多瑙河的女神

維也納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環境優美,景色迷人,冬溫夏涼。東阿爾卑斯山支脈維也納林山伸展於西郊,綠林成片。山之西是華麗住宅區,有花園及葡萄園圍繞。多瑙河流貫市內,水碧山秀,風景如畫。登上城西的阿爾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維也納森林”盡收眼底;城東面對多瑙河盆地,可遠眺喀爾巴阡山閃耀的綠色峰尖。北面寬闊的草地宛如壹塊特大綠色絨氈,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間。房屋順山勢而建,重樓連宇,層次分明。登高遠望,各種風格的教堂建築給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壹層古老莊重的色彩。市內街道呈輻射環狀,寬50米,兩旁林蔭蔽日的環形大道以內為內城。內城卵石街道,縱橫交錯,很少高層房屋,

維也納夜景(20張)多為巴羅克式、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聖斯特凡大教堂和雙塔教堂的尖頂聳入雲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倫宮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宮,有希臘式建築、雕像及噴泉。多瑙河及多瑙運河間的島上有大公園。1869年建成的國立歌劇院,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寬、4公裏長的環形大道兩旁為博物館、市政廳、國會、大學和國家歌劇院等重要建築,成為歐洲最優美的城市通道之壹。環形大道與另壹相平行的環行路之間為中間層,這壹帶為商業區、住宅區、也有宮殿、教堂等夾建其間。第二環形路外為外層,市西有幽雅的公園,美麗的別墅以及其它宮殿建築。在這眾多的宮殿中,以位於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龍宮引入註目,這是奧地利歷史上繁榮時期的壹個遺跡。城區東南部的“美景宮”為18世紀初卡爾皇帝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戰功的歐根親王所造。東北郊和南郊是工業區,有冶金、機械、汽車、鐵路車輛、化工等部門,服裝及印刷產量占全國壹半以上。 莫紮特塑像

編輯本段城市人口

20世紀初期,維也納曾經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維也納的人口在奧匈帝國時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長,曾經擁有二百萬人口,在當時是僅次於倫敦、紐約和巴黎的世界第四大城市,當時的維也納聚集了很多從這個帝國其他部份的移民。第壹次世界大戰後,許多捷克人返回他們的祖國,這導致這個城市的人口減少,維也納失去了四分之壹的人口。在接下來的移民時期,大約三分之壹的人口擁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現在維也納城市人口為170萬(2008年統計)。

編輯本段維也納交通

航空

維也納國際機場也稱施威夏特機場(Schwechat),機場距離市區16公裏,交通方便。目前,已經開通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國內大施威夏特機場城市和許多國際城市的航班。到奧地利其它城市,如薩爾茨堡、格拉茨和茵斯布魯克等也有航班。 維也納機場與許多機場不同,出發和到達的人都在壹個大廳內,到達的客人需要穿過等待出發的人群,沿著“Arrival”標識走,到達底層後就可以看到邊防站。 從機場到市區很方便,有多種交通工具可以選擇:機場巴士、機場特快列車和出租車。

鐵路

到奧地利各地旅遊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車。維也納火車條件好,而且幹凈、準時、速度快。從維也納出發,遊客壹般選擇的線路有以下幾種: 維也納—林茨—薩爾茨堡(進入德國) 維也納-布魯克安德莫爾(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菲拉赫(進入意大利) 從維也納到薩爾茨堡約3小時20分,壹等艙74.4歐元,二等艙46.6歐元,到格拉茨2小時40分,壹等艙52.6歐元,二等艙34歐元,到林茨3小時28分,壹等艙46.8歐元,二等艙30.6歐元,到茵斯布魯克6小時,壹等艙92歐元,二等艙62.8歐元。 ⊿ 奧地利鐵路卡 適用奧地利聯邦鐵路所有路線,在有效期15天內的任意三天連續旅行中有效。可以與旅行社聯系購買。 ⊿ 歐洲鐵路卡 奧地利是歐洲鐵路系統的壹部分。憑歐洲鐵路優惠卡可以在任何奧地利聯邦鐵路線和多瑙河航務運輸線上得到50%的優惠,也適用於點與點之間的全票價。歐洲鐵路卡可在歐洲以外的地方購得。

水運

多瑙河聯接維也納與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兩個首都,航運是兩個首都之間壹種非常實用的運輸方式。從維也納順流航行到布達佩斯需要5小時,從布達佩斯逆流航行到維也納需要6小時20分鐘。

編輯本段氣候特點

維也納屬中歐型氣候。西部受大西洋影響,冬夏溫差和晝夜溫差大且多雨,東部為大陸氣候,溫差小,雨量亦少。阿爾卑斯山地區寒冬季節較長,夏季比較涼爽,7月平均氣溫為14-19℃,最高溫度壹般為32℃。 維也納同時受到來自西面的海洋性氣候和來自東面的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屬於過渡性氣候。維也納的降水量很小,幹旱期較長,冬季較其他奧地利城市溫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氣溫10.4℃,城市郊區約9.8℃,平均降水量約600毫米,壹年約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凍期,天氣寒冷異常,非常寒冷。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維也納是壹座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維也納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凱爾特人在約公元前500年建立維也納,稱其為“Vedunia”。公元15年成為羅馬帝國的壹個前線城市,用來防衛北邊的日耳曼部落,羅馬人稱其為“Vindobona”。公元1世紀羅馬人曾在這裏建立城堡,公元881年以“維尼亞”首見記載,十二世紀成為手工業和商業中心,十三世紀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後是奧地利首都。到1137年成為奧地利公國的首邑。此後維也成為神聖羅馬帝國(1278年起)的首都。13世紀末,隨著哈布斯堡皇族興起,發展迅速,宏偉的哥特式建築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15世紀以後成為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16世紀和17世紀奧斯曼帝國每次入侵歐洲都在維也納被阻擋。18世紀,瑪麗亞·鐵列西婭母子當政期間熱衷於改革,打擊教會勢力,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帶來藝術的繁榮,使維也納逐漸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獲得了“音樂城”的美名。隨著19世紀奧匈帝國的強盛,維也納也成為當時歐洲壹個重要的都會,成為奧地利帝國(1806年起)和奧匈帝國(1867年起)的首都。1873年維也納舉辦了為期106天的世界博覽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奧地利再度和納粹德國合並,戰後,奧地利和維也納,跟德國和柏林壹樣,遭到英、美、法、蘇四國劃分四個控制區管理,直至1955年奧地利再度獲得獨立為止。冷戰時期,維也納是國際間諜活動的溫床,因為它是位於東西方集團之間的中立國。

史前時代,羅馬時代,中世紀

考古發現維也納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維也納盆地,維也納良好的天氣條件和富饒的土地資源為新石器時代的農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環境,鑄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綠色的石塊也能在維也納開采到。銅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同樣也在維也納留下了人類居住的痕跡。 約公元前500年,凱爾特人在現在維也納的位置上建立起壹座名為“Vedunia”的居住區,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在多瑙河附近(現在維也納的市中心)駐紮軍隊並建立城市,以守護潘諾尼亞行省的邊界。羅馬人壹直呆到了5世紀,5世紀初維也納曾發生了壹場毀滅性的火災,接下來的記載出現在881年同馬紮爾人的戰鬥。955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壹世在勒赫菲爾德戰役中擊敗了馬紮爾人,標誌著維也納和奧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王朝時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奧波德壹世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二世封為巴伐利亞東部邊區(馬克)的藩侯(封疆伯),這塊匈牙利邊境上的封地後來演變為奧地利。996年史書上第壹次出現“奧地利”這個名稱,Ostarrichi意為“東部馬克”。11世紀維也納已經是壹座重要的貿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將維也納作為首都,壹年後的1156年9月17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壹世授予奧地利亨利二世以小特權,將奧地利從壹個附屬於巴伐利亞的藩侯領地提升到獨立的公爵國,而維也納成為公國的首都。維也納在1221年繼恩斯之後成為奧地利第二座享有發展經濟權利的城市,途徑維也納的商人必須將他們的貨品在城市內提供銷售,這使得維也納很快成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壹座至關重要的貿易城市。

哈布斯堡王朝時代

哈布斯堡王朝在維也納有幾百年的統治歷史,維也納在這壹時期發展成為歐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誌國王魯道夫壹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討後戰勝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奧地利的歷史。但在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建立統治地位,奧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戰鬥中陣亡後,他在維也納的支持者勢力依舊強大,發動了多場反對德意誌國王阿爾布雷希特壹世(1298年至1308年在位)的起義,而接替阿爾布雷希特壹世的盧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年至1313年在位,1312年至1313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首都定在布拉格,維也納的城市發展進入了陰影。 維也納歌劇院

此後魯道夫四世(1358年至1365年奧地利公爵)頒布實施壹系列經濟政策,使得維也納恢復了生機,他在1365年建立了維也納大學,並下令建造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他為維也納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因此被譽為“維也納的建造者”,但是此後他參與了對哈布斯堡繼承權的爭奪,這使得維也納不斷發生騷亂,經濟呈現衰退。 1438年奧地利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奧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誌國王)被選為德意誌國王後,維也納再次成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間發生了1421年至1422年對維也納猶太人的第壹次大規模驅逐和迫害。 軟弱的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誌國王,1452年至1493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奧地利大公)在與匈牙利國王匈雅提·馬加什的戰爭中,失去了包括維也納的幾乎全部奧地利領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亞並入哈布斯堡後,維也納最終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

兩次維也納之圍和巴洛克的輝煌時代

1529年奧斯曼帝國第壹次圍攻維也納,奧地利人依靠中世紀時期遺留下的城墻,艱難地抵禦了土耳其人的進攻,在流行病突發和冬季提前到來的情況下,土耳其人被迫撤軍。土耳其人的圍城暴露出了維也納城防禦的薄弱,因此從1548年起維也納決定改造成壹座由11棟堡壘和1條壕溝構成的要塞。這個決定後來被證明是明智的,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圍攻維也納,改造後的要塞保衛了維也納長達兩個月,直到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維也納之圍,也導致奧斯曼帝國開始了衰落。 經歷了土耳其人的兩次圍攻之後,維也納開始了輝煌的建設時代,在重建的過程中繼續展現巴洛克藝術風格,貴族們紛紛在城墻內建造花園和宮殿,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王子歐根的貝爾佛第宮。 美景宮(貝爾佛第宮)

在經歷了1679年和1713年的兩次大蟲害傳染病導致的人口大衰減以後,維也納的人口持續增加,1724年達到15萬,1790年突破20萬,在這個時代,維也納建立了第壹批工廠,鋪設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潔系統,改善了城市的衛生條件。維也納也是最早壹批引入住宅標號制度和國家郵政系統的城市。在約瑟夫二世(1780年至1790年奧地利大公,1765年至179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1783年對城市管理進行了改革,他引入了城市公務員制度,還將內城的墓地遷出城市。 卡爾大教堂

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維也納很快成了歐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壹,海頓、薩列裏、莫紮特、貝多芬和舒伯特將維也納古典主義推向頂峰。

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統治下的維也納

在法國大革命戰爭中,維也納先後兩次被拿破侖的軍隊占領。 第壹次發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國軍隊未受到抵抗,不費吹灰之力地進了維也納,維也納的市民們甚至好奇地歡迎了他們。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奧地利皇冠,以回應拿破侖的稱帝,成為奧地利的第壹位皇帝,開始了奧地利帝國的歷史。而拿破侖在1806年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1792年至1806年在位)。 1809年拿破侖第二次占領維也納,但是這次他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攻占維也納後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戰役中嘗到首次大敗的滋味。拿破侖最終戰敗後,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維也納會議召開,這是壹次由奧地利外交家克萊門斯·梅特涅發起的歐洲列強的外交會議,旨在為拿破侖戰敗後重新調整歐洲政治地圖。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也對維也納產生了影響,3月13日首先爆發了德國三月革命,迫使總理克萊門斯·梅特涅下臺,然後又在10月6日發生維也納十月起義,最終被皇帝的軍隊鎮壓。

1873年維也納世界博覽會

維也納在1850年開始擴建,再次呈現輝煌,在奧匈帝國建立的1867年,“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了奧地利最出名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這段輝煌在1873年維也納的第5屆世界博覽會達到頂峰,博覽會展現了空前的建築設計。雖然奧匈帝國進入了它的尾聲,但是這段時期維也納也再次攀上以維也納現代主義為代表的文化巔峰,城市建築上發起新藝術運動,繪畫突出古斯塔夫·克裏姆特(Gustav Klimt)和埃貢·席勒(Egon Schiele)的表現主義,音樂方面則有馬勒和萊哈爾,勛伯格、韋伯恩和阿爾班·貝爾格的“維也納第二樂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開創了精神分析學。 小約翰·施特勞斯

第壹次世界大戰和奧地利第壹***和國

第壹次世界大戰雖然沒有直接波及到維也納,但是曠日持久的戰爭引起了糧食和衣物的供應危機。第壹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個世紀統治的終結和奧匈帝國的解體,1918年11月12日在維也納議會前德意誌奧地利***和國成立,1919年改名為奧地利***和國,即奧地利第壹***和國。 奧地利幾乎壹半的人口居住在維也納所在的下奧地利州,其他6個聯邦州擔心被下奧地利州長久掌握主導權,此外在社會民主主義的維也納和保守主義的下奧地利州其他地區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政治對立,1921年奧地利決定將維也納從下奧地利州分立出來,維也納在1922年成為奧地利的壹個聯邦州。與此同時,1919年維也納引入男女平等選舉,從此社會民主主義在城市參議院、州議會和地方議會的選舉中始終獲得絕對多數,維也納因此被稱為“紅色維也納”。 維也納莫紮特塑像

奧地利第壹***和國時期,維也納經歷了1918年至1925年的通貨膨脹、1929的世界經濟危機和高失業率。此外,保守主義的奧地利聯邦政府逐年削減奧地利的稅收支持。 1933年希特勒上臺,1938年作為德國帝國總理的希特勒進軍並吞並奧地利,結束奧匈帝國的歷史,建立了納粹的獨裁統治。

納粹統治下的維也納

二戰時建造的6個鋼筋混凝土大型防空炮臺之壹,現仍存在於維也納市內。 1908年19歲的希特勒曾兩次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均未被錄取,只能在維也納靠做零活和出售臨摹畫糊口,他在維也納受到了泛日耳曼民族黨的影響。希特勒後來聲稱,“維也納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我壹生中最艱苦的學校。在那裏形成的世界觀和人生哲學,日後成了我壹切行動的堅實基礎。除了我當時打下的基礎以外,後來很少再需要學習什麽東西,也不需要改變什麽東西”,而這種世界觀和人生哲學就是“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並非基於人道的原則,而是僅憑最野蠻的鬥爭……假使妳不奮鬥,則妳也就無法生存”。 希特勒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政策,使得早已在維也納埋下幾百年的反猶太主義在20世紀死灰復燃,德國進軍奧地利後不久,雅利安人種的維也納人開始不由自主地威脅、折磨和搶劫猶太人種的維也納人,將他們從家裏趕出去。1938年11月9日至10日淩晨被稱為“水晶之夜”,開始了納粹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維也納***有92所猶太會堂遭到摧毀,僅有壹處幸免於難。 納粹壹方面將現代藝術定義為“墮落的藝術”(德語:Entartete Kunst),另壹方面大力宣傳維也納的“德意誌文化”,比如在1941年隆重慶祝莫紮特逝世(1791)150周年時。“奧地利”的名字從歷史文獻中消失,只有1819年在維也納成立的奧地利第壹儲蓄銀行仍當時保留著這個名字。 1944年3月17日盟軍第壹次空襲維也納,整個城市的五分之壹被毀。1945年4月2日維也納被宣布成為納粹的防守區,女人和孩子被要求離開這座城市,這意味著戰爭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蘇聯軍隊距離維也納僅剩下數公裏。維也納戰役持續了八天,4萬人喪生。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在空襲和戰爭中未受損壞,但卻在壹次洗劫中陷入火海。

盟軍占領和奧地利第二***和國

維也納在二戰結束後被蘇聯占領,不久蘇聯紅軍開始新建城市管理機構,先是由***產黨人擔任臨時市長,在3天後由奧地利社會民主黨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奧地利社會民主黨、奧地利人民黨和奧地利***產黨的代表在維也納市政廳宣布奧地利獨立,4月29日占領當局將議會大廈移交給臨時新政府,“奧地利民主***和國”重建。1945年秋,蘇聯允許其他三個同盟國軍隊進入維也納,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同占領維也納,直至1955年5月15日奧地利國家條約簽署,盟軍撤出,奧地利才完全獨立。 同奧地利和西歐的其他城市壹樣,維也納在二戰後馬歇爾計劃的幫助下,經歷了經濟復蘇和城市重建。

匈牙利十月事件至今

1956年發生匈牙利十月事件,反對***產黨當局的起義失敗後,大批匈牙利人逃亡西方,維也納接收了許多匈牙利人。維也納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後又接收了許多捷克人和蘇聯人。 維也納逐漸向國際性的城市發展。1957年國際原子能機構成為1945年後第壹個進駐維也納的國際組織,維也納從1965年起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和發展基金會的駐地,1961年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和蘇***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在維也納舉行高峰會談,1979年美國總統卡特和蘇***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在維也納會面,1980年維也納國際中心即聯合國城成為聯合國的第三個駐地,維也納定位成國際會議和解決國際沖突的城市。

編輯本段政治地位

除紐約和日內瓦外,維也納為第三個聯合國城市。1979年建成的奧地利國際中心又稱“聯合國城”,氣勢雄偉,是許多聯合國機構的集中地。它曾是長期稱霸歐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機構所在地;1814年奧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曠日持久的維也納會議上施展陰謀詭詐的政治權術;1815年俄、普、奧3國皇帝締結所謂“神聖同盟”,力圖撲滅資產階級革命;1848年在歐洲大革命的影響下,維也納發生街壘戰,梅特涅逃亡倫敦;1867年成為稱雄歐洲大國奧匈帝國的首都;20世紀30年代初,希特勒壹躍而為德國納粹的頭目,1938年3月率軍長驅直入維也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序幕,戰爭期間,全城遭到53次輪番轟炸,不少古典建築被毀;1955年5月蘇、美、英、法4國與奧地利在“美景宮”會議廳簽訂了《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國家條約》,從而結束了長達10年的4國占領狀態;1955年10月26日,奧地利議會宣布憲法性法律“永久中立”,這壹天被定為國慶日。 貝多芬塑像

奧地利號稱“歐洲的心臟”,維也納則是“心臟的心臟”。自古以來,維也納就是連結東西歐的交通樞紐和來往於波羅的海和亞得裏亞海之間的重要通道。

編輯本段經濟中心

在歐盟範圍內,維也納是生活質量很高、犯罪率很低的城市,根據2007年的數據,維也納在歐盟最富有的城市中位居第五,僅次於倫敦、盧森堡城、布魯塞爾和漢堡。維也納也被稱為“到東歐的跳板”,因為維也納和它的企業同中歐及東歐具有良好的關系,在2004年歐盟東擴的背景下,許多外國大企業將他們在中歐和東歐國家的業務交由維也納的分部處理,或者在維也納開設代理機構,從維也納出發開發中歐和東歐市場,比如法國建築材料巨頭拉法基集團、德國的漢高、雷韋集團(REWE Group)和拜爾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 AG)。有些外國企業則收購在維也納的奧地利企業以便進軍中歐和東歐市場,比如荷蘭飲料大亨喜力收購奧地利最大的啤酒公司,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收購奧地利信貸銀行(Bank Austria Creditanstalt)。而奧地利本土大企業也多將總部設在維也納,其中包括奧地利幾乎所有的銀行,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OMV AG)、全球最大制磚商維內貝格(Wienerberger)和奧地利電信公司(Telekom Austria)。維也納證券交易所是奧地利的唯壹壹所證券交易所。 維也納16%的面積由約900家企業經營農業,每年生產約50000噸蔬菜,包括番茄、辣椒、黃瓜、色拉菜和小蘿蔔。它們按季節供應了維也納70%和奧地利56%的新鮮蔬菜。

編輯本段文教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