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7年,沙陀人石敬瑭滅後唐後,建立後晉,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
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契丹(遼朝)以後,中原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遼國也開始從單純的遊牧民族,向遊牧與農耕相交雜的民族。在燕雲十六州,漢族也和契丹族混居。
宋朝開國之後,面對遼朝(契丹)鐵騎由燕雲十六州疾馳而至的威脅,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廣植樹木。宋太祖趙匡胤不忘收復燕雲,曾在內府庫專置“封樁庫”,打算用金錢贖回失地。公元979年,剛剛登基才三年多的宋太宗趙光義攜平滅北漢之余威,想壹鼓作氣收復幽州,以此戰功來證明他的皇位來的名正言順。因為當時流傳著燭光斧影的傳說,主要說趙光義得皇位不正。然而,這支剛剛攻占太原的勝利之師同時也是壹支不堪再戰的疲憊之師,最終慘敗於高梁河戰役,趙光義身中兩箭,乘坐驢車倉惶南逃,大宋王朝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第壹次北伐遂告失敗。
979年,宋軍在宋太宗的率領之下,在北漢境內圍攻太原城,此時北漢早就已經處於精疲力盡的狀態了,他們已經無力再抵抗宋軍日過壹日激烈的進攻,君主劉繼元最終還是投降了自己的仇敵—趙宋。
北宋滅亡北漢後,宋遼直接對峙。雙方接觸線大體東起泥姑口(天津大沽口),西沿巨馬河流域的信安軍(河北霸縣東)、霸州、容城(河北定興東南),然後折向西北至飛狐(河北淶源北)及靈丘(山西靈丘)以南,直達代州雁門(山西代縣北)。此線以北為遼控制的幽雲地區。當時習慣把幽雲十六州中位於太行山北麓東南的檀、順、薊、幽、涿、莫、瀛7州稱為山前,把太行山西北的儒、媯、武、新、雲、朔、寰、應、代9州稱為山後。遼對這壹地區特別是幽州十分重視,除派大丞相、南京留守韓德讓和大將耶律斜珍率兵防守幽州外,還在宋軍進攻北漢時增派北院大王耶律希達、將領蕭托古和伊實王薩哈加強防務。並在隋唐薊城的基礎上對幽州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從而使幽州城成為方圓36裏,城高3丈、寬1.5丈,人口30萬的陪都和軍事、政治重鎮。宋軍在消滅北漢時,在太原集結了數十萬部隊。趙光義企圖乘戰勝的余威,壹舉奪取幽雲地區。
北漢劉繼元已降,宋太宗還師至鎮州即轉兵北上。但是破太原尚未賞三軍,諸軍兵將多不願行,只是無人敢說。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贊成乘勝北征,“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乘此破竹之勢,取之甚易”。趙光義聽此言遂了他的意,很高興,當即下令樞密使曹彬調發各地屯兵。當時宋軍諸將,大多數比趙光義冷靜得多,他們以大軍雲集,糧儲不及為理由,請求暫緩行動。趙光義卻兵來將擋,下詔發京東、河北諸州軍儲,限期轉運至鎮州北面行營以備供應。當時扈從六軍,有沒有按時到達指定地點集結的,趙光義大怒,要按軍法處置,被臣下諫阻。
而當時遼對燕地的防守其實早有部署。三月,韓侼、耶律善布、耶律沙等救援北漢時,已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又譯“希達”)、乙室(伊實)王撒合(薩哈)等,率兵戍守燕地,說明其早已考慮到宋軍可能的進攻了。遼在幽州經常屯駐的漢兵,有神武、控鶴、羽林、驍武等軍,***約壹萬八千余騎;又有其所屬將帥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當值舍利壹千九百五十。若契丹大舉南侵,則壹般調集東京(遼陽府)、中京(大定府)諸路兵,兵力可達二十余萬。
五月二十日,宋軍從太原分路東進,翻越太行山,二十九日抵鎮州(河北正定),進入河北平原。六月初七,趙光義調發京東、河北諸州的武器裝備和糧秣運往前線。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趙光義自鎮州出發,十九日次金臺屯,募民百人為向導,二十日至東易州(時宋遼各置壹易州,西屬宋,東屬遼)之西,過拒馬河入遼境。遼易州刺史劉宇,涿州判官劉厚德相繼獻易州、涿州投降宋軍。宋軍推進很快。六月二十三日,趙光義大軍至幽州城南,駐蹕寶光寺。當時遼南京(宋稱幽州,遼為南京析津府所在)守將為權知南京留守事韓德讓以及權知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耶律學古。另有遼北院大王耶律奚底與統軍使蕭討古等軍在城北屯紮。宋軍先鋒東西班指揮使傅潛、孔守正巡哨城北,在沙河遇到遼軍,馬上以先至的兵馬與之交戰,後軍不久到達,而後諸軍齊集,大敗奚底、討古及乙室王撒合軍,斬獲甚眾,生擒五百余人。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又譯“色珍”)屯兵得勝口(河北昌平天壽山西北),看宋軍銳氣正盛,不敢與之直接沖突,便趁著耶律奚底新敗,在得勝口用青幟偽作收容潰軍之狀以誘敵。趙光義得到探馬報告,便有輕敵之心,麾軍繼續攻擊,宋軍將士乘勝追擊,斬首千余級。而斜軫抓住機會突然襲擊宋軍後方,宋軍敗退,與斜軫軍對峙於清沙河(北京城北二十裏)北。遼南京城內守軍得此聲援,固守之誌更加堅定。六月二十五日,宋軍看出耶律斜軫兵力不足,只是據險而守,僅能聲援幽州之敵,便只留壹部兵力與之對峙,而用大軍圍攻幽州城。定國節度使宋偓與尚食使侯昭願,領兵萬余攻城東南面;河陽節度使崔彥進與內供奉官江守鈞,率兵萬余攻西北面;彰信節度使劉遇率軍攻東北面;定武節度使孟玄喆攻西南面。並以潘美知幽州行府事。耶律斜軫部將渤海帥達蘭罕率部降宋,趙光義以其為渤海都指揮使。自此,城外宋軍對守城遼軍多方招降,使城中人多懷二心,後又有其鐵林都指揮使李紮盧存等率所部出降。原在城外的遼禦盞郎君耶律學古入城增守,與韓德讓等***謀守禦,安定軍心,守軍才安下心來守城。
六月二十六日,趙光義由城南寶光寺至城北,親督眾將進兵,攻擊清沙河遼軍,大戰壹日,殺敵甚眾,獲馬三百余匹,遼軍稍卻,仍然憑借險要堅守。三十日趙光義又督軍攻城,宋軍三百人乘夜登城,被耶律學古力戰所擒,後又發現並堵塞了宋軍挖的隧道,修守備待援兵。而當時,遼南京被圍,遠近震動,遼順州守將劉廷素、薊州守將劉守恩相繼率部降宋。
直到此時,宋軍壹直占據著戰爭的主動權。宋太宗趙光義似乎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即將收復燕雲十六州、完成大宋王朝的大壹統,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文治武功,以此來證明他的皇位名正言順,比哥哥宋太祖趙匡胤更加出色。然而,很快宋太宗趙光義的美夢破滅了。因為,遼國出兵了。
遼景宗耶律賢於六月三十日聞知南京被圍,耶律奚底、蕭討古、耶律斜軫等軍雖未大敗,卻不能進援,只能聲援,於是急遣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往救,其特裏兗(官名)耶律休哥(又譯休格)自薦請纓,遼主便以休哥代替奚底,統帥五院軍之精銳馳赴前線。
耶律休哥,字遜寧,出身契丹皇族。他的祖父名叫耶律釋魯,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三伯父,父親名叫耶律綰思。草原民族的皇室與中原王朝大為不同,耶律休哥自幼學習騎射,同時接受漢文化教育,所以在少年時就顯得與眾不同,“有公輔器”。遼穆宗耶律璟在位期間,烏古、室韋二個部落背叛遼,耶律休哥奉命隨北府宰相蕭斡討伐,耶律休哥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七月六日,耶律沙率大軍抵達幽州,趙光義督諸路軍攻擊,兩軍展開激戰終日,耶律沙敗走。
此時暮色漸濃,耶律休哥率軍從間道而來,他命手下將士手持兩炬。宋軍不知眾寡,十分慌張。於是耶律休哥與另壹員大將耶律斜軫統率騎兵,從左右兩翼對宋軍發起沖擊。激戰中耶律休哥身先士卒,身被三創。城中遼軍得知聞援軍已至,開門列陣,從背後對宋軍發起攻擊。宋軍腹背受敵,且不知眾寡,軍心大亂,紛紛逃竄。宋軍本就人困馬乏,加之四面包圍,心理已不占優勢,大敗而走。連夜向南撤退,死傷萬余人。趙光義與諸將走散,亂軍中宋太宗趙光義腿部中箭,近臣見形勢危急,侍從找了壹輛驢車讓他乘坐逃命用,壹路南逃回了宋境。耶律休哥激戰中負重傷,也不能騎馬,乘著戰車追至涿州。
七月初七天明,宋太宗見遼軍未趕上,方敢駐足觀望。而此時諸將仍在涿州守備,以為太宗死於亂軍中,軍中傳出了擁立太祖之子趙德昭的消息,得知太宗安全,方才作罷。宋太宗交代完了留守之事,抵禦遼軍的部署之後,與七月二十八才回到了東京城。他認為既然北伐失敗了,那攻克太原的功勞也不必賞賜,很多人覺得這樣處置不妥,趙德昭便上書進言:“當先行太原之賞,再行幽州失律之罰。”太宗本就對涿州之事耿耿於懷,加之這次又掃了他的面子,便冷言說道:“待汝自為天子,賞未晚也!”趙德昭無法自明,回到私宅後便自盡了。
此次戰爭是遼朝與宋朝第壹次在戰場上的直接對話,是五代十國時期結束以後的壹場重要戰爭,這場戰爭結束了宋朝統壹的步伐,並且在軍事上總體開始處於劣勢。此戰,遼軍發揮騎兵優勢,遠道增援,變被動為主動,給宋軍以沈重打擊;宋軍輕敵冒進,首戰失利,對以後與遼作戰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倉促出兵,準備不足。當時契丹作為中原第壹強敵,沒有充分的準備顯然是不宜輕開戰端的。無論是心理上還是實際行動上,都沒有充分重視敵人,事先沒有計劃而臨時改變決定,如同賭博壹樣,贏了些小利馬上就壓大本,顯然是冒險的。宋軍統帥趙光義尤其疏忽了壹點,如此大戰,而沒有設置戰略預備隊,萬壹不利,則壹發不可收拾,宋軍慘敗的事實也證明了這壹點。
2、行軍攻城,士卒疲怠。襲取幽州後,在耶律沙的援軍到來時尚能將其擊敗已是相當不易,然而得勝後追擊敵人壹下午只追了十余裏,追敵速度還趕不上正常的行軍速度,可見當時宋軍的疲憊程度。而在遼軍繼之而來的精銳騎兵的強大沖擊面前也就根本不可能進行有效抵抗,宋軍戰士此時逃命都跑不動。
3、未據要塞,地勢不利。高梁河之戰中,趙光義在戰術上的最大失策就在於此。如果他在圍幽州的同時,派兵奪取得勝口、古北口等要塞,壹來使幽州守軍成了甕中之鱉,二來據險阻擊遼軍救兵,可達圍城打援之效。耶律休哥援兵壹到,通過燕北要塞,而將與宋軍決戰的地點選在了四馬平川的高梁河,遼軍騎兵的機動性和沖擊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只可憐宋軍的步卒戰無可戰,逃無所逃,正可謂“壹將無能累死千軍”。
4、糧食運輸困難。當時北宋主要的運糧還是靠著人去運送,沈括《夢溪筆談》記載:“運糧之法,人負六鬥……馬騾壹石五鬥,驢壹石。”主要是靠著人,那麽估算壹下當時有幾十萬民夫參與了軍糧的運輸,這主要是說用人力,就是用人力給送朝廷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每見國朝發兵,未至屯戍之所,已於兩河諸郡調民運糧,遠近騷然,煩費十倍。”趙普曾經說,人搬糧,每鬥雇召之資賤者不下五百。元配二萬石數,約破十萬貫錢……所以典桑賣牛,十間六七,其間兼有鬻男女者,亦有棄性命者。”在其諫太宗伐燕疏中說:“今者伏自朝廷大興禁旅,遠伐山戎。驅百萬戶之生靈,鹹當輦運,致數十州之土地,半失耕桑。”運送軍糧要用大量的民夫,花費太高,而且遠距離運輸,耽誤了農事,真的是有點得不償失呀,在這樣的條件下,運軍糧效率也不可能高,高粱河之戰之敗後,趙光義自己也說了士卒疲憊,運輸距離遠,所以班師回朝。“以幽州城逾旬不下,士卒疲頓,轉輸回遠,……遂詔班師。”
此戰是宋軍先勝後敗,收復燕雲從此無望。而從長遠看來,此戰對北宋產生了巨大的不良影響。
(1)敗光了禁軍的精銳
禁軍作為北宋的精銳,在此戰中遭遇了巨大的挫折。這些精銳是從柴榮時代開始,經過精挑細選的嚴格考核得來的,參與了平定南方藩鎮,推平北漢等壹系列重大事件,也曾跟隨柴榮進攻遼軍,可謂戰功赫赫,鮮有敗績。但是這壹仗卻輸的這麽慘,不僅是損兵折將,更是在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面積。
此戰中,趙光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先是不顧滅亡北漢後的全軍疲憊,執意要乘勝進軍,以衰而竭的鬥誌和以逸待勞的遼軍碰撞,取勝是很難的。
戰前宋軍的情況差不多,分兵的結果是既沒有擋住遼國援軍,也沒有拿下幽州城,造成千古遺恨。
(2)失去了燕雲地區的民心,後來再也爭取不到當地人的支持
宋軍揮師東進時,沿途守軍紛紛投降,進抵幽州城下時,遼鐵林都指揮使李劄盧存率部下出降,壹時間宋軍士氣大振。如果此時趙光義能夠采取正確的策略,依靠強大的民心所向,宋軍取勝是很有希望的。
但是,高粱河壹敗,北宋的勢力再也沒有到達過燕雲地區,而這壹地區在遼國的經營下,對中原已經逐漸離心。戰後幾年,趙光義再次大軍北伐。但是,他所期待的沿途民眾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局面並沒有出現。北宋已經失去了他們的支持。
(3)壹戰打出了恐遼癥,其後戰略再也沒有了銳氣,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此戰對趙光義的心靈創傷是巨大的,他認為宋軍兵敗,完全是因為契丹人騎射好戰,這是幾乎無法逆轉的,因此從心底他對遼國充滿了恐懼。
不僅如此,此戰極大打擊了禁軍力量。此後,北宋的戰略進攻被迫停止,開始了被動防禦,這也拉開了宋朝三百年不斷挨打的悲慘進程。
而其後將近五百年的時間,中原王朝壹直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
契丹(28)耶律(12)幽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