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朝曾發明機關槍 壹次可連發28發子彈
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自福建起兵進犯浙江,響應吳三桂叛亂。康熙皇帝派遣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率清軍赴閩浙征討耿精忠。戴梓欣然棄筆從戎,隨軍出征。他向傑書獻上了自己發明的“連珠銃”。“連珠銃”又稱“連珠火銃”,壹次裝填之後能貯存彈丸28發。“連珠銃”的機關設計十分巧妙,可以將擊發和裝填彈丸兩個步驟連動進行,從而簡化了裝填手續,大大提高了發射速度。“連珠銃”在當時是壹種很了不起的發明,遠遠領先於西方國家的火器。由於其原理與現代的機關槍類似,也有人稱之為“世界上第壹種機關槍”。
三藩之亂平定後,戴梓因功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見,被任命為翰林院侍講。康熙二十五年,荷蘭ZF遣使來華。在荷蘭使節帶來的禮品中,有“蟠腸鳥槍”。奉康熙之命,戴梓很快就仿造了10支,並由康熙回贈荷蘭來使,令後者大為吃驚。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曾向康熙誇耀他們國家發明的“沖天炮”(又稱“子母炮”)威力無比,但他花了壹年時間也沒造出來,而戴梓只用了8天就造成了。康熙親率大臣觀看試射。試射之時,戴梓監造的“沖天炮”火力威猛、彈無虛發。康熙十分高興,把這門炮封為“威遠將軍”,並下令把制造者的姓名鐫刻在炮身上以示紀念。“沖天炮”在日後平定噶爾丹叛亂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於成功試制“沖天炮”,戴梓在無意中得罪了南懷仁。南懷仁嫉恨在心,伺機報復,他在康熙面前誣陷戴梓“私通東洋”。結果康熙輕信讒言,將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陽)。在那裏,戴梓艱難地生活了30多年,被迫以賣字畫為生,“常冬夜擁敗絮臥冷炕,淩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饑”。直到戴梓77歲時,他才被皇帝赦免,不久後便因貧病交加,溘然辭世。戴梓死後,他發明的連發火器並沒有成為清軍大規模裝備的武器,只能“器藏於家”,至乾隆朝後便逐漸失傳,給中國人留下了極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