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節的由來: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會議決定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意義: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教師節的建立,提高了教師在社會和政治上的地位,使得教師成為最受關註和羨慕的職業之壹。
中國教師節來歷可以說非常曲折,在1931的國民黨政府時期,當時民間將6月6日設為教師節,其目的是為了改善、保障老師的待遇和工作以及增進教師的修養。
但可惜的是這壹民間自發的教師節並沒有獲得政府的認可。後來1939年國民黨政府又將孔子的誕辰日8月27日定為教師節,不過並未能在全國推行。
直到戰爭結束,新中國成立,從1951中國曾將5月1日國際勞動節同時設為教師節,可惜後來由於特殊時期教師群體受到漠視,教育不再受到重視,更不用說教師節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節終於在1985年被正式確立於每年的9月10日,葉聖陶老先生曾提議“每年秋季學生入學的日子,讓學生在新學年的開始就記住教師的辛勤和光榮”。
香港與臺灣的教師節壹直是孔子陽歷的誕辰日9月28日,不過香港從1997年回歸之後也開始沿用9月10日教師節。臺灣則壹直不變。
設立教師節的目的
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有賴於壹代又壹代的教師的勞動。壹個社會、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如果沒有教師辛勤的、有效的勞動,那麽,這個社會、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程就會遭受損失。
所以,壹部文明史,離開教師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此後,每年的教師節,全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通過評選和獎勵,介紹經驗,幫助解決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改善教學條件等,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教師節可以進壹步提高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逐步使教師成為社會上受人尊重、值得羨慕的職業之壹。有利於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有利於全社會關心教育事業,有利於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