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屆(1990年)
最佳作詞人 ——張景洲 《針線情》
第02屆(1991年)
最佳作詞人 ——李安修 《老兵賣冰》
第03屆(1992年)
最佳國語歌曲作詞人 ——葉薇心 《別讓地球再流淚》
最佳方言歌曲作詞人 ——林央敏 《嘸通嫌臺灣》
第04屆(1993年)
最佳國語歌曲作詞人 ——林秋離 《我從南方來》
最佳方言歌曲作詞人 ——徐錦凱 《牽阮的手》
第05屆(1994年)
最佳國語歌曲作詞人 ——李子恒 《 牽手
最佳方言歌曲作詞人 ——吳文欽/吳念真 《戲棚腳》
第06屆(1995年)
最佳國語歌曲作詞人 ——姚若龍 《最浪漫的事》
最佳方言歌曲作詞人 ——王誌誠/路寒袖《 畫眉》
第07屆(1996年)
最佳國語歌曲作詞人—— 姚若龍
最佳方言歌曲作詞人 ——王誌誠
第08屆(1997年)
最佳作詞人 ——熊威 《火柴天堂》
第09屆(1998年)
最佳作詞人—— 蔡振南
第10屆(1999年)
最佳作詞人—— 林夕 《臉》
第11屆(2000年)
最佳作詞人—— 雷光夏 《原諒》
第12屆(2001年)
最佳作詞人—— 那英 《心酸的浪漫》
第13屆(2002年)
最佳作詞人—— 方文山 《威廉古堡》
第14屆(2003年)
最佳作詞人 ——李焯雄 《愛》
第15屆(2004年)
最佳作詞人——宋嶽庭 《Life's a Struggle》?
第16屆(2005年)
流行音樂最佳作詞人 ——鐘永豐 《臨暗》
傳統音樂最佳作詞人 ——施文炳 《鹿港懷古》
第17屆(2006年)
最佳作詞人 ——胡德夫 《匆匆》
第18屆(2007年)
最佳作詞人 ——鐘永豐 《種樹》
第19屆(2008年)
最佳作詞人 ——方文山 《我很忙》
第20屆(2009年)
最佳作詞人 ——巫宇軒 《電車內面》
李子恒 《禮贊》
第21屆(2010年)
最佳作詞人 ——林夕 《開門見山》
王安祈 《青冢前的對話》
第22屆(2011年)
最佳作詞人 ——李宗盛@縱貫線 《給自己的歌》
第23屆(2012年)
最佳作詞人 ——武雄 《阿爸的虱目魚》
第24屆(2013年)
最佳作詞人 ——焦安溥 《玫瑰色的妳》
第25屆(2014年)
最佳作詞人 ——李宗盛 《山丘》
第26屆(2015年)
最佳作詞人 ——李焯雄 《不散,不見》
金曲獎(Golden Melody Awards),是華語樂壇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音樂獎項。1990年起開始舉辦,由臺灣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每屆頒獎典禮約於每年5、6月前舉行。臺灣金曲獎、臺灣電視金鐘獎和臺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臺灣年度三大獎。
擴展資料金曲獎獎項起源:
說法壹
在1970年,金曲獎源起於今是有限公司與歌林股份有限公司音樂出版部合作制播《金曲獎》節目,於中國電視公司播出,播出期間長達18個月。
這個節目是由「神秘女郎(始終戴著面紗而未露面,故名)」洪小喬主持,以「鼓勵國內創作歌曲」為主旨,由作曲者、作詞者自由投稿,再邀歌星發表及演唱,並由觀眾票選優良歌曲,在當時造成相當大的轟動。
票選出來的優良歌曲,由歌林音樂出版部聘請歌星***同演唱,錄制成為壹系列的唱片。
說法二
金曲獎源起於1986年時行政院新聞局廣電處推廣的『好歌大家唱』活動,目的為征選優良詞曲創作來激勵臺灣音樂市場與音樂人,獲傳播媒體廣泛報導與社會熱烈回響。
1991年的第壹屆金曲獎,可說是新聞局從民國七十五年開始舉辦之第壹~三屆「好歌大家唱」的擴大。「好歌大家唱」采征選優良詞曲與作者的方式進行,外界反應還不錯。
自第八屆(1998)起將「唱片金鼎獎」與「金曲獎」二種活動合並辦理,重新設計獎項,除保留原有流行音樂外,並涵括了古典音樂、民族樂曲、地方戲劇、民族曲藝、口語說講及兒童樂曲等,並且首次接受世界華人作品及大陸地區作品之參賽,並將個人獎部份區分為「流行音樂類」及「非流行音樂類」。
行政院新聞局修訂第九屆(1998年)「金曲獎獎勵辦法」,取消參選者國籍或地區之限制,只要作品系於臺灣地區首次發行者均可報名參選,並增設獎金,「出版獎」各獎項得獎者,頒發新臺幣壹拾伍萬元,「個人獎」各獎項得獎者,頒發新臺幣壹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