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免費電影 - “八裏橋之戰”中鹹豐的主力軍覆的原因

“八裏橋之戰”中鹹豐的主力軍覆的原因

“八裏橋之戰”中鹹豐的主力軍覆的原因  

在距離京師僅8公裏的八裏橋曾發生過壹場重要的戰爭,這次戰爭導致鹹豐的最後壹只主力軍隊全軍覆沒,史稱“八裏橋之戰”。清軍身後就是王城,他們誓死抵抗,表現的前所未有的堅強,但是僅憑肉身,怎麽能打得過現代化的火槍大炮!

天津大沽口失守後,清廷與英、法談判破裂,英法聯軍8000人進犯北京城。在北京郊區八裏橋,與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短兵相接。

這場戰爭,是雙方實力懸殊的戰爭。

清軍還是中世紀的裝備,士兵們拿著長矛、弓箭這樣落後的武器,僅憑著壹腔熱血,對敵軍展開了視死如歸的沖擊;有些騎兵甚至沖到了敵人的指揮部附近。

面對著僅靠熱血和胸膛,毫無章法往前沖的清軍,這些金發士兵,只待指揮官壹聲令下,就會發射出密集的子彈和炮火。戰爭僅用了短短的壹個小時,就分出勝負。清軍的戰馬受到炮火驚嚇,在自己的隊伍中橫沖直撞,後面的步兵四散逃離,潰不成軍。因為敵方炮火的襲擊,清軍傷亡慘重,全軍覆沒。

八裏橋之戰,清軍1.7萬人戰死了三千人,而英法聯軍僅死了12個人。

壹名參加作戰的法軍軍官,在其回憶文章中,稱贊清軍的英勇說:清軍從壹開始就勇猛反復地沖殺,他們強壓火力傷亡慘重,但還是勇敢堅持,直到全體就地陣亡”。

窩囊的鹹豐皇帝,在接到戰敗的噩耗後,沒有選擇君王守國門,而是選擇了逃跑,躲進承德避暑山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隨即,英法聯軍占領了紫禁城,幹下了壹樁罪惡勾當,燒毀了“萬園之園”圓明園。

這場戰爭的唯壹好處,大概就是第壹次清醒認識到,天朝上國已經大大落後於那些,經過工業革命的國家,開啟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動力。

至此,鹹豐手中的二支主力軍隊,江南江北大營、僧格林全部消耗殆盡,他能依靠得只剩下,曾國藩的地方部隊——湘軍了。

鹹豐對曾國藩和主力部隊,壹直存在著“厚此薄彼”,令湘軍將士頗為不滿。

和春奉命重建江南大營後,和本國軍隊湘軍,因為鹹豐的“壹碗水端不平”,形成了針鋒相對的競爭關系。

他與兩江總督何桂清、軍機大臣彭蘊章壹夥,在朝廷內外傳遞消息,不斷在鹹豐面前打小報告,通過各種方式攻擊湘軍,恨不得湘軍覆滅,好收獲鎮壓太平軍的全功:曾國藩打了勝仗絲毫不提,打了敗仗稍微報告得晚壹點,鹹豐就知道了。

因此,鹹豐經常斥責曾國藩,惹得湘軍將士心怨氣強忍不發。

親生兒子不爭氣,無人可用的鹹豐,這才把兩江總督的位置,不情不願地給了曾國藩。湘軍勢力沒有了綠營軍搶功、掣肘,有了地方財政的滋養,湘軍很快兵強馬壯,兵力達到了12萬,士氣高漲兵強馬壯!

在祁門,曾國藩按照自己的思路,統籌部署圍攻安慶。1860年8月25日深夜,離八裏橋戰爭還有幾天。曾國藩突然收到了壹封,來自朝廷的十萬火急的上諭。鹹豐嚴詞命令他,即刻派悍將鮑超,率領三千湘軍精銳,日夜兼程,前往京師救駕,受勝保調遣。

曾國藩沒有馬上前往,這道上諭起碼有2處,讓他有疑慮。從大局上說,鹹豐的戰略計劃,曾國藩壓根看不上。

鹹豐的這壹命令,還和從前壹樣,頭痛醫腳、毫無長進、毫無遠見!皇帝有難,將軍勤王是歷朝慣例,以“忠義”標榜的曾國藩,心裏再不服氣,也不能表現出來。曾國藩還有壹個小九九,這上諭裏說,要把自己的悍將鮑超和幾千精兵交給勝保指揮。

勝保是個只會誇誇其談的滿人將領,在和太平軍作戰中,屢戰屢敗人稱“敗保”,卻深得皇帝信任。這明明就是要挖我湘軍的墻角,精兵派去了肯定有去無回。

欣然從命嗎?兩頭不落好,還要被對頭勝保算計壹支精兵!不去勤王,又擔不起這麽大的罪名,他陷入了兩難。

手下李鴻章獻了壹條以逸待勞的妙計。李鴻章分析說,不出十天,洋人必定會攻陷京城,結局就是議和割地賠款。洋人要的是利益,不是大清的江山。皇上和大臣為了保住江山社稷,盡快結束戰爭,必定會有求必應,雙方議和最多不超過二三十天。那時,和局已定,再出兵也是添亂。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壹個字:拖——。

曾國藩欣然采納了李鴻章的意見,他做事壹向穩妥,又做了壹條預案,以防萬壹。

九月初九,他才慢吞吞給皇帝回了壹道奏折說:“鮑超人生地不熟,級別又太低,派兵勤王是大事,恐怕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請皇帝在他和胡林翼之間,選壹個人帶兵前去。”

可以想見,這封信的內容很特殊,所以曾家後人壹直深藏不露,曾紀澤等人收集出版的各種曾國藩的文集都沒有收錄。直到20世紀80年代嶽麓版的《曾國藩全集》才公開此信。

我們只有根據曾國藩的回信,來推測曾國荃的那封信的大概內容。曾國藩給弟弟的回信,在所有的家書中,口氣之嚴厲絕無僅有:

初九夜所接弟信,滿紙驕矜之氣,且多悖謬之語。天下之事變多矣,義理亦深矣,人情難知,天道亦難測,而吾弟為此壹手遮天之辭、狂妄無稽之語,不知果何所本?

帶兵北上勤王本來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性格暴躁、草莽出身的曾國荃,正在用“結硬寨、打呆仗”的方式,把安慶圍得如鐵桶壹般,城內已經斷糧,眼看快勝利了。

因此壹接到大哥的信,當時就炸了。

他心裏的不滿,其實和曾國藩差不多,但是“心裏想”和“說出來”是兩回事。曾國藩收到他的回信,“且懼且惡”,這封信如果泄露出去,不但曾國荃要掉腦袋,恐怕曾氏壹族都要被滅門!

從曾國藩的回信看,他的回信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對朝廷來說全是大逆不道,滅九族的言論。

1、堅決不能同意撤安慶之圍。鹹豐這個命令,就是瞎指揮。如果大清真亡了,太平天國說不定早都平定了。

2、妄議鹹豐皇帝和恭親王奕,誰更有才幹,甚至誰更適合當皇帝。

3、批評鹹豐皇帝不會用人,才導致洋人打進北京,才導致自己北逃,真是活該。現在還要連累我放棄馬上就拿到手的戰功,可恨!

這裏面的任何壹條,都夠得上是欺君之罪。曾國藩怎麽能不害怕?我們大膽猜測,裏面很有可能想勸大哥取清朝而代之。可是曾國藩在心理沒做好準備,實際情況也不具備可行性。

當曾國藩和鹹豐的來往書信,在驛道上傳遞時,果然傳來消息:八裏橋之戰清軍慘敗,京師淪陷,鹹豐逃往承德,恭親王奕牽頭,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

果然,朝廷來信,不必派兵北上了!

僅僅過了不到壹年,安慶被湘軍攻破。“外長外行,內戰內行”的曾國藩,對城內同胞毫不留情,展開大屠殺,城中壹萬多名軍民無壹幸免。

這也是曾國藩被罵漢賊,遭人詬病之處。

拿下安慶後,太平天國首都金陵,就成了壹座孤城,太平天國的滅亡指日可待。曾國藩激動地給遠在熱河的鹹豐,寫信報喜。可惜,這封捷報還在路上,鹹豐就把自己作死了。

這個鹹豐也是個苦命的皇帝,從他登基第二天,太平軍就開始造反,後來又有撚軍、天地會等大型叛亂。各地小股起義不斷,十八個省,有十四個戰火不斷,後來被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割地賠款,還丟失了150多萬平方公裏的國土。

壹連串密集的打擊,把剛愎自用的鹹豐打折了,他恨不得早壹天死去。可悲的是直到死,他都沒得到太平天國戰爭,勝局已定的消息。

2年後,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南京攻陷。這場長達12年之久,世界史上規模最大的內戰,以清廷勝利結束。從防止中國的中世紀化來說,的確是曾國藩的大功壹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