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釋義:German musician and romantic composer of orchestral and choral works (1809-1847)
同義詞:Felix Mendelssohn
門德爾松簡介:雅科布·路德維希·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巴托爾迪(德文: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通稱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德國猶太裔作曲家,生於德國漢堡的壹個富裕家庭,逝於萊比錫。門德爾松為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壹。他的《〈仲夏夜之夢〉序曲》為浪漫主義作曲家描繪神話仙境提供了先例。他獨創了“無言歌”的鋼琴曲體裁,對於標題音樂和鋼琴藝術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啟示價值。他的審美趣味和創作天才都深刻的影響了後來的浪漫主義音樂。
門德爾松
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2.3 - 1847.11.4)德國作曲家、指揮家。 費利克斯·門德爾松1809年出生於漢堡壹個猶太家庭。祖父是哲學家摩西·門德爾松,父親是成功的銀行家,費利克斯在養尊處優又有文化修養的環境中成長。母親是鋼琴家,他的鋼琴啟蒙課就是母親教的。姐姐範尼·卡西裏(1805-1847)是壹位在鋼琴和作曲方面的可造之材,而且是費利克斯珍貴的摯友。 費利克斯·門德爾松是鋼琴神童,9歲就開始公開演奏,10歲時就為《詩篇19》譜曲,12歲已寫出壹首鋼琴四重奏(op.1),14歲組織自己的私人樂隊,16歲發表第壹首傑作《弦樂八重奏》,17歲時完成了《仲夏夜之夢》序曲。20歲時他通過指揮《馬太受難曲》在巴赫去世後的首次公開演出來宣傳巴赫的作品。這是1829年,演出地點為柏林歌唱學院。引起轟動而成為聞名遐邇的指揮家。為巴赫的作品得以復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同年赴英國指揮倫敦愛樂樂隊,這是他十次英國之行的第壹次。在蘇格蘭度假後,以《赫布裏底群島》序曲和《蘇格蘭交響曲》(No.3,A小調)表現他的觀感,雖然這兩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訪問意大利時才動筆寫作的。在羅馬與柏遼茲邂逅,並開始醞釀《意大利交響曲》(No.4,A大調)。下壹個主要停留點是巴黎(1831-1832),在那裏與李斯特和肖邦相遇。1833年返回德國,完成《意大利交響曲》並在杜塞爾多夫就任音樂總監。1835年成為萊比錫著名的布業大廳音樂會的指揮。1837年與出身於法國胡格諾教派家庭的塞西爾·讓萊諾結婚。1842年與舒曼等人壹起創辦萊比錫音樂學院。又設法再度訪問英國,在1846年的伯明翰音樂節上指揮他的清唱劇《以利亞》,取得輝煌成功。此時他的健康已是每況愈下,次年他心愛的姐姐病故,給他以沈重的打擊,加速了他的死亡。他於六個月後去世。享年38歲9個月1天。 1、人物簡述 門德爾松
門德爾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德國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祖父是著名的哲學家,父親是富裕的銀行家,母親具有廣博的文藝修養和音樂才能;在西方音樂史上,像門德爾松這樣有著輝煌的家族史、優越的家庭條件和良好的人文環境的音樂家實屬罕見,家裏經常聚集著當時知識界的代表:卓越的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如:歌德、海涅、黑格爾、威伯等。門德爾松是上流社會中貴族式的音樂家,他的壹生在平靜、幸福中度過,除了感受到家庭給他的溫暖和眾人對他的尊重之外,從未品嘗過生活的艱辛與苦澀。他被譽為浪漫主義傑出的“抒情風景畫大師”,作品以精美、優雅、華麗著稱。 2、代表作品 (1)小提琴曲:《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春之歌(出自無詞歌OP.62壹首鋼琴小品)》 (2)交響曲:《蘇格蘭交響曲》、《意大利交響曲》、《仲夏夜之夢》序曲 (3)鋼琴曲:八集48首鋼琴獨奏曲《無詞歌(songs without worlds)》 (4)室內樂:《E大調弦樂八重奏》(Op.20)、《弦樂四重奏》(Op.80) 當今門德爾松最著名的作品是《婚禮進行曲》(《仲夏夜之夢》第四樂章)以及《春之聲》交響曲 3、藝術成就 (1)在創作上,首創了高雅純凈、形式短小的鋼琴曲《無詞歌》(songs Without Words),它指的是那種在伴奏音型襯托下,旋律如歌的鋼琴小品,像日記壹樣把日常感受記錄下來;他對標題交響樂做出了重要貢獻,創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夢》、《蘇格蘭交響曲》和《意大利交響曲》,把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的特點交織在壹起,音樂既含有古典主義的邏輯性,又帶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性;他創作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具有華麗的技巧與甜美的旋律,表現生活中明朗的壹面,是舉世公認的精品。 (2)在音樂的啟蒙運動上,門德爾松使被人們遺忘了幾乎壹百多年的作品——巴赫的《馬太受難樂》重放光芒,這是音樂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壹,從此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巴赫。 (3)在音樂教育上,創辦了德國第壹所音樂學院——萊比錫音樂學院,為後來德國音樂教育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品賞析
《仲夏夜之夢》 門德爾松為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寫過兩部音樂作品,壹部是在1826年作者17歲那年所作的鋼琴四手聯彈《仲夏夜之夢》序曲,次年改編成管弦樂曲,被稱為是音樂為史上第壹部浪漫主義標題性音樂會序曲;另壹部是1843年為《仲夏夜之夢》所寫的戲劇配樂。其中的序曲就選用了當年的序曲。 《仲夏夜之夢》序曲是門德爾松的代表作,它曲調明快、歡樂,是作者幸福生活、開朗情緒的寫照。曲中展現了神話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詩情畫意。全曲充滿了壹個17歲的年輕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和清新氣息,又體現了同齡人難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樂表現力,充分表現出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及獨特才華,是門德爾松創作歷程中的壹個裏程碑。 在虛無縹緲的短引子之後,音樂進入小提琴頓音奏出的輕盈靈巧的第壹主題,描繪了小精靈在朦朧的月光下嬉遊的舞蹈。隨後出現的第二主題歡樂而愉快,有管弦樂齊奏伴隨著雄壯的號角,呈現出粗獷有力的舞蹈音樂,並立即轉入熱情激動而溫順的戀人主題,曲調樸素動人。經過多次音樂的發展變化,樂隊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題,具有幽默、諧謔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