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免費電影 - 如何正確朗讀《鄉愁》(余光中)?

如何正確朗讀《鄉愁》(余光中)?

重音和節奏的處理如下:第壹節稍平淡,回憶的口氣;第二節增加了遺憾的語氣;第三節,要體現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節,表現出而今的惆悵。節與節之間要有足夠的停頓,特別在前三節與第四節間,約停2秒。讀的時候要配合相應想象。

小時候?

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壹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壹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壹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擴展資料

簡介背景:

余光中,臺灣詩人,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於南京,少年時在外求學,過寄宿生活,1948年遷往香港,1950年去臺灣。直到1992年大陸臺灣互通往來,才第壹次返回大陸。由於臺灣和大陸長期阻隔,詩人流浪於海外,遊子歸鄉之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內容。

《鄉愁》寫於1972年。)(課件展示)?1972年,當時的臺灣與大陸之間仍不可以公開互相來往。但是很多臺灣人,包括海外的遊子,都是身在海外,但心在大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寫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摯的《鄉愁》。

品味這首詩歌的美點

(1)詩歌的結構美。“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這種表示時間的時序語句,不著痕跡的表現時間變化,情感增強。“鄉愁是……”的反復出現,營造出壹種回環往復,壹唱三嘆的旋律。“這頭”“那頭”“裏頭”“外頭”自然顯示了空間的隔離。

(2)詩歌的意象美。詩人在詩歌中用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代表著漂泊、隔離和訣別的具體事物來承載詩人抽象的戀國思家的鄉愁。感情是層層深入的,先是母子別,夫妻別,再是生死別,故國別,化虛為實,詩人由個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

(3)襯托手法:“壹枚”“壹張”“壹方”“壹灣”四個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正是用這些面積小重量輕的詞語,來反襯鄉愁之濃郁。

郵票雖小,卻承載了母子深情;船票雖窄卻聯系著夫妻之間濃濃的戀情;矮矮的墳墓盛不下生死離情之痛;海峽雖淺,隔斷的思鄉哀愁卻是如此之深。所以這幾個形容詞不但不能去掉,讀的時候,還應該重讀。

(4)用詞之美。疊詞的運用,既增強了詩歌的韻律節奏美,突出了意象的特點,又運用襯托手法,突出了鄉愁之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