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頭戴“詩人”桂冠的導演電影科班“海歸”第壹人
孫瑜生於重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學熏陶,父親是壹位頗具才學的前清舉人,年少時隨研究歷史的父親遊遍名山大川,見多識廣。1914年孫瑜入南開中學,與少年周恩來曾同學四年,當時周恩來在學校編演《壹圓錢》進步話劇,孫瑜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在清華大學文學系就讀時,孫瑜開始迷戀上電影。1923年他赴美留學,先在威斯康星大學研習文學戲劇,學位論文是《論英譯李白詩歌》,後又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電影編劇和導演,在紐約攝影學院學習電影攝影、洗印和剪接。
1926年孫瑜學成回國,作為中國在西方系統學習過戲劇電影的第壹人,他於1927年被長城公司聘為編導,進入影界。
由武俠片開始創作路
孫瑜的處女作是1928年為“長城”拍攝的《漁叉怪傑》,描寫了兩個漁民的生死之交,隨後孫瑜轉入“民新”,編導了另壹部武俠片《風流劍客》,在武俠片風靡的年代裏,有著自己的敘事理想的孫瑜拍攝的這兩部影片卻“悲壯孤高”、清新脫俗。
“聯華”成立之後,孫瑜的導演才能得到了展現的機會,“聯華”成立之初的兩部賣座影片《故都春夢》和《野草閑花》均出自孫瑜之手。自1933年起他所編導的《小玩意》、《體育皇後》尤其是《大路》,寫下了中國電影史上的光輝壹頁。抗戰時期他還拍攝過壹部反映空軍生活的電影《長空萬裏》。
接受 “詩人”的桂冠
在同期電影創作中現實主義風格居絕對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孫瑜影片中浪漫的詩情獨樹壹幟。
對於自己這壹創作特色,孫瑜在寫於1934年的《我可以接受這“詩人的桂冠”嗎》壹文中做過闡釋:“假如那是壹頂老是仰著頭對著天空,閉著眼睛唱著‘花呀’‘月呀’‘愛人呀’來欺騙自己,麻醉別人的所謂‘愛美詩人’的桂冠,我是壹定不敢領受的。但是,假如那壹項桂冠是預備賜給壹個‘理想詩人’的,他的眼睛是睜著的,朝前的,所謂他的詩——影片——是充滿朝氣,不避艱苦,不怕謾罵,壹心把向上的精神向頹廢的受苦的人們心裏灌輸,……我是極盼望那壹頂‘詩人的桂冠’,願意永遠地愛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