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繼光是個多義詞,它本來是指明朝時期的將軍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地區帶領將士抵抗倭寇。戚繼光的故事經過了幾百年,被編成了多部作品,名字都是《抗倭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雕像
倭寇是十四到十六世紀在我國沿海擾民的海盜,主要是由日本浪人組成,他們燒殺搶掠,嚴重影響沿海百姓的生活。戚繼光訓練出赫赫有名的戚家軍,用實戰經驗,譜寫出新的傳世兵法,消滅了為禍百姓的倭患,保障了當地人民的安全和發展了當地的經濟,
《抗倭英雄戚繼光》,壹是指近期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該劇從去年十二月開機,經過大半年的緊張拍攝,在今年和全國觀眾見面,總導演是候詠,演員朱曉漁、賈青、於榮光等加盟本部電視劇。該劇以戚繼光抗倭故事為背景,表現出中華兒女拼盡性命保護國家的安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今太平之時,更應該重視愛國情懷的培養,為民族振興和富強奉獻自己。
二是指中央壹套百家講壇播出的節目,由酈波副教授主講,以戚繼光的壹生為背景,分十四集講訴英雄成長的過程,分別是壹鳴驚人、少年壯誌、特殊考試、首戰告捷、尋找戚家軍、士兵突擊、夫人出山、怒戰花街、臺州大捷、勇闖奪命島、血戰林墩、平息海疆、血肉長城、將星隕落 。節目壹播出,觀眾反應很好,特別受中小學生歡迎,認為該節目對樹立高尚的愛國情操很有幫助。
戚繼光的故事戚繼光的故事有很多,這裏簡要的說幾個。戚繼光是名將的後代,他的名字就是父親對他的厚望,希望能夠繼承先祖的遺誌,保護大明江山,將戚家發揚光大。受家族影響,從小就學習武藝和兵法,父親還親自教他讀書寫字,他的文武兼修為後來建功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戚繼光圖片
戚繼光十七歲時,繼承父親的職位,當了登州衛指揮僉事,登州就在今天的山東。二十二歲的時候考中武舉,到京城會試,到京城正好遇到蒙古兵來進攻,他臨時被安排去守衛京城九門,還向皇帝上書守城的方略,他的軍事才能初步展現。二十六歲是被任命為都指揮僉事,管理的範圍擴大,主要職責是抗擊山東的倭寇,從此以後,戚繼光和倭寇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戰鬥,從山東到浙江再到福建,他的足跡幾乎遍布中國沿海地區。他抗擊倭寇的過程中,訓練了專門的軍隊對抗倭寇,人稱戚家軍,還創立了鴛鴦陣對付倭寇,十幾年的時間幾乎將沿海的倭寇蕩平幹凈,他被稱為抗倭英雄。
抗倭結束,戚繼光的故事還沒結束,他被派去駐守明朝的北邊,他到薊州後,先做好防禦工事,加厚城墻,然後再積極訓練軍隊,嚴肅軍紀、增強軍隊實力,創立車陣,保衛了明朝北邊的安全和穩定。
從抗擊倭寇到鎮守薊州,戚繼光工作都很出色。公元1583年,他受黨派之爭被調往關東,兩年後被罷免官職,公元1588年因病去世。
戚繼光名言戚繼光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壹生致力於抗擊倭寇,他常年駐紮在東南沿海壹帶,為保衛明朝海事領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戚繼光不但是位出色的軍事家,他還是位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在文學上,戚繼光留有大量的名言警句,後來成為激勵世人前進的座右銘。
戚繼光畫像
“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是戚繼光名言之壹。從這句話中可以得知戚繼光對讀書做學問的真知灼見。戚繼光認為,要想修養身心最好的辦法就是清心寡欲,而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讀書帶來的歡愉。這句話是戚繼光在實踐出總結出來的道理,和佛教主張的修行思想壹樣,如果壹個人想要有建康愉悅的身心,那麽就要忘卻名利追逐。只有個體沒有了欲望,心裏的負擔才會變輕,隨之也會帶來身體上的暢輕。古語有雲“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戚繼光看來,讀書是壹件無比享受和愉快的事情。能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徜徉,的確是壹件非常開心的事情。這句名言也是戚繼光的座右銘,他時刻提醒自己要對知識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除此之外,“男兒鐵石誌,總是報國心”也是戚繼光名言之壹。同時,這句話是戚繼光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在戚繼光看來,身為好兒郎,應該有壹顆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雄心。在戚繼光身上也看到了他對這名言的踐行。
戚繼光怎麽死的提起戚繼光,應該沒有多少人對他的名字感到陌生,原因無二,只因他不但曾經大敗倭寇,還建立了明代最為強悍的壹支軍隊--戚家軍,那麽在明朝舉足輕重的戚繼光怎麽死的呢?
戚繼光雕像
明代是壹個重文不重武的朝代,文官在明朝是很受器重的,而與此相對的武官在朝中無論是地位還是比例都是遠遠不如文官的,而戚繼光身為壹名武將很自然的壹開始並不被看重,但是抗擊倭寇的這幾場戰爭讓他發掘出了自己軍事才能,而戚繼光自己也知道武將的弱勢,所以他和朝中壹位手握實權的文官搭上了線,這個人就是皇帝的老師張居正,在得到了張居正的支持後,戚繼光才能在朝中穩穩地掌握兵權、積極應戰,也因此他才能完成全面抗擊倭寇、北上對抗蒙古等成就,但是這壹切隨著張居正的去世,全都回到了原點,壹直欺壓武官的文官門在張居正的勢力被迫認同武官,這對從明太祖時期就壹直在朝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文官而言無疑是壹種恥辱,所以在張居正死後,戚繼光也被文官們大肆打壓,就連皇帝都不再承認這位英雄的以往勛功,而是對他貶了又貶,連戚繼光自己辭職都被皇帝用撤職作為對他的處分,最終這位風光壹時英雄晚年只能獨歸故裏。
戚繼光回到故裏後沒過幾年,就在對朝廷中的心灰意冷中,貧病交加的死去了。
提到戚繼光怎麽死的讓後世人都比較惋惜,可惜英雄生錯了時代,才會在落魄中不甘的死去。
戚繼光戰績戚繼光是明朝時期的抗倭名將,也是我國傑出的軍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縱觀他的壹生,戚繼光戰績頗豐。以戚繼光的戰績為題材的文學作品有很多,多數為民間藝術作品。戚繼光從小就表現突出,並懷有偉大誌向。年少的他曾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而這些萌動、出現雛形的誌向,正是戚繼光豎下戰績的開端。
戚繼光雕像
因為從小就飽讀詩書的戚繼光也閱讀了大量有關軍事的書籍,所以他在軍事方面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這也為他今後建立種種戰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讀過關於戚繼光的戰績方面的資料後,不難發現,戚繼光的戎馬生涯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十年,戚繼光是在東南地區抗擊倭寇,後十年,他是在西北地區平定蒙古。草原和海洋都曾經見證過他英勇的身姿,和頑強不屈的強大內心。
說到戚繼光的戰績,人們很自然的就會聯想到他抗擊倭寇的故事。誠然,南平倭寇在戚繼光的生涯裏是戰績頗豐的壹段時光。岑港之戰中,他和俞大猷聯合軍隊擊沈了倭寇大船;臺州之戰中,他率軍將倭寇全殲於仙居;福建之戰中,他大破橫嶼倭寇,清繳倭寇據點六十多處;興化之戰中他圍攻平海衛,壹舉殲滅倭寇兩千余人。
走南闖北的戚繼光沒有壹刻閑息的時間,南平倭寇後,他又被派去北禦蒙古。他引兵擊退侵略青山口的北蠻子,也曾擊退董狐貍於桃林,更是活捉了董長禿,從此董狐貍不敢再舉兵侵犯薊門。
戚繼光戰績就像壹部精彩的小說,引人不由得壹讀再讀。
戚繼光修長城在中國歷史上最不缺乏長城的故事,長城作為中國標誌性的建築經歷幾千年的風雨而屹立不倒是有它的原因的。比如最有名的孟姜女,在那麽悲情淒慘的故事下戚繼光修整長城的事仿佛就沒有那麽多看點了,不過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當我們現在站在八達嶺長城享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可不要忘記了這位偉人。
戚繼光雕像
在戚繼光還未上任前這雄偉的萬裏長城由於風雨的侵蝕和人為的原因就已經是殘破不堪了。隆慶二年,戚繼光壹上任就向朝廷建議重修長城。修整長城是戚繼光抗倭之後第二件為祖國所做的貢獻,在今天看來他的勞動成果不亞於現在任何壹個建築家。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敵樓也是經戚繼光的手修整的,敵樓的作用是用來防禦和打擊敵人。修整後的長城更加宏偉壯觀,經專家鑒定八達嶺長城是中國歷史的精華所在,其布局和建造材料都非常利於躲避敵人及進攻。不過放在今天,八達嶺長城成為了壹處風景區,後人把它當做旅遊勝地。這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戚繼光給我們留下的壹份珍貴遺產。
如今的八達嶺長城經過幾千年的風雨依舊威武雄壯,這是先人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站在長城上,仿佛依稀能看到戚繼光是如何不分日夜的操勞,這片宏偉綿長的古建築物傾註了太多戚繼光將軍的心血。作為後人的我們,站在長城在觀賞祖國這片大好河山的同時更要心懷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