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民》(Earthlings,又譯:地球上的眾生、地球居民、聚居地球者),用了5年的時間制作,於2003年在美國上映。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地球公民 觀後感 優秀 作文 ,希望大家喜歡!
《地球公民》觀後感壹
上帝所造壹切生命裏,人類最為可惡.by馬克吐溫
很多人會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最震撼的壹部紀錄片",我以為這震撼的原因乃是因為看到了以前沒有看到的惡. 於我而言,這並不算是如何的新穎.
撇開動物不談,人類自身之間發生的那許多事,又何嘗是壹個正常人可以容忍的呢?有史以來,延續至今的戰爭;饑荒時代,人相食的慘劇;種族滅絕的暴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從紅色高棉,到南京的日本兵,從張獻忠到希特勒,這些壹切暴行都比我們看到的要更加血腥.
歷史和真相就在那裏,並不是說妳閉上雙眼,捂緊雙耳,就會因此而不存在.
人性的惡能到什麽程度,完全取決於妳的認識深度能到達什麽程度.也就是說,妳想象的到的所有的最惡毒的事情,那些都在人類身上發生過.
那麽妳今天看到的,這些對待動物的行為又有什麽可以詫異的呢?詫異源於無知.
本片裏,問題的提出,是個很好的開始.但是不算是最好.因為他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倘若決心做壹個有大愛的人,那麽他得[不吃壹切肉類,蛋類,奶類,不養寵物,不用真皮......] 等等等等 我相信很難有人能夠全部做到,在今天這樣壹個高度工業化的社會裏,很多時候往往身不由己...但是!!但是這絕不是我的借口,我的觀點是,如果可以盡量少吃少用這些東西,愛護它們,同時記得關註妳的家人和朋友,心中存善,方能救贖己身.
《地球公民》觀後感二
《地球公民》(Earthlings,又譯:地球上的眾生、地球居民、聚居地球者),用了5年的時間制作,於2003年在美國上映。該片系統全面地揭露了當今人類是如何大規模地屠殺和虐待動物,包括畜牧業、服裝、娛樂動物、伴侶動物、試驗動物等等。該片獲得過3項電影獎:2005年聖地亞哥電影節最佳紀錄片、2005年波士頓國際電影節獨立制片電影最佳內容獎、2005年藝術行動者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現在不妨來品品這部紀錄片。
鏡頭
首先要品的是鏡頭的選擇,同是BBC的作品,該紀錄片的鏡頭並沒有像《美麗中國》那樣追求美感,相反,鏡頭揭示的都是血淋淋東西,甚至很多鏡頭在偷拍時的強烈晃動,質量不高。它的鏡頭很散碎,但是卻堆積起來進行這樣的活動?記錄,正如在世界人類學第9屆大會上,人類學家通過了《關於影視人類學的決議》,寫道:“電影、錄音帶和錄像帶在今天已是壹種不可缺少的科學資料的源泉。它們提供有關人類行為的可靠資料,?它們能將我們正在變化著的生活方式的種.種特征保存下來,留傳給後世。”
其次,鏡頭的結構師該片的重中之重。冷冶夫在《紀錄片的敘事與結構》中說:“在紀錄片中,結構是敘事的具體化,敘事要通過結構才能流暢地進行,所以,確立結構,也就是確立展開和完成敘事的方式。”就是這樣零星散碎的鏡頭,按照壹定的敘事順序,成就了這部紀錄片震撼人心的效果。《地球公民》的結構特征非常明顯,分為三個大部分:前言、動物與人和結束語。其中動物與人又分為五篇:寵物、供肉食物、皮衣、娛樂、科學。每篇又分不同場合詳細敘事,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後,再品品鏡頭的表現力。該片多用特寫鏡頭,例如表現籠中動物無辜的眼神,給人強烈清晰的視覺沖擊,極具感染力。
解說
該片是傑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某)擔任配音。喬昆的身上,並沒有屬於他本來年齡的那份陽光和朝氣,從他那深邃的眼睛裏,就能感到太多關於人性的東西。他的聲音,滄桑感渾然天成,聽他成熟厚重的配音娓娓道來,與本紀錄片內容日月合璧,交相輝映。
筆者覺得解說詞中的亮點是運用了很多資料來說服觀眾,除了壹個個搜集的鏡頭之外,還有歷史、文學、宗教等多方面資料。紀錄片中提到諾貝爾獎獲得者辛格的小說《敵人,壹個愛的 故事 》,並引用其中的話來說明影片的觀點:“當赫爾曼經常目睹對動物與魚類的屠殺之後,他總有這樣的想法:從人類對待其他動物的方式來看,所有人都是納粹。”還涉及到莎士比亞的作品:在荒野中,李爾王問葛羅斯特伯爵:"妳是如何看世界的?"盲人葛羅斯特伯爵答道:“我滿懷情感地去看。”並呼籲充滿感情地去看這個世界!並巧妙地引用愛默生的話:“壹百多年前,愛默生說道:我們優雅地享用著面前的正餐,血腥的屠宰場被精心地隱藏起來,巧妙地座落在數英裏之外,這其間有壹種默契。”“哪裏有屠場,哪裏就有戰場。”這些列夫.托爾斯泰等名家 名言 穿插於整個影片中。
此外,佛教思想也在影片中得到體現。可見該影片資料豐厚,集納眾家之名言,匯聚百家之思想。
配樂
全片配樂是莫比,素有音樂奇才之稱。或許,只有莫比的音樂才能詮釋紀錄片的沈重內容,突出紀錄片的警醒意味。莫比本人總是充滿了壹種未來主義的氣質,在他的音樂中,總會或多或少地帶有內心警醒的思想,他脫離都市的喧囂、壓抑和困惑,甚至脫離安身立命的地球,努力追尋純凈和自由。雖然他是以電子音樂為主,但是總是能在自己所作的音樂中融合 其它 音樂的類型。
該片壹開始便以空靈的音樂主打。空靈者,難以明了,似幻非幻,輕逸縹緲,配以多角度拍攝的藍色星球,更覺天籟迎面,自然神秘。老子曾說“大音希聲”,那些難以察覺的聲音才是至音。莫比的配樂也是這樣,他不會選擇《加勒比海盜》似的氣勢磅礴,相反,他選擇了類屬輕音樂裏的空靈音樂,仿佛窸窣耳語,卻越發烘托自然力量的厚重。
等到描述日常生活之寵物篇時候,空靈樂中添加了打擊樂的成分,與日常快節奏的生活融為壹體。而拍攝動物慘死的鏡頭配樂中,會有絲絲低吟淺唱,仿佛垂死前最後的呻吟。在亢長的描述中,莫比保持了他壹貫的作曲風格,在電子空靈樂中插入了淒美的弦樂聲音,豐富了音樂的元素,使人的感情不會僅僅停留在空靈中徘徊。
莫比本人創造過吉尼斯記錄,他有首單曲速度高達每分鐘1015拍,成為吉尼斯紀錄史上最快的歌。在紀錄片涉及屠殺等片段中,莫比不忘發揮了他快節奏的速度,扣人心弦。
到結束語是,配樂變成輕迷浪漫的吉他聲,婉爾優美,聲聲不息,切合紀錄片整個主題。
影響
紀錄片要記錄什麽?紀錄片並不是僅僅是要呈現個體的日常生活或事件的自然發展;紀錄片的創作目的,也絕不是為了冰冷地機械復制生活的自然面目。世界紀錄片作為壹種藝術發展至今,盡管東西方流派、類型和創作理念各有不同,紀錄片導演們關註的題材和創作目的也有很大差異,但是有壹點是***同的,那就是那些只停留在表面記錄形式而無思想意味的紀錄片是毫無價值的。可以說:紀錄片的靈魂是思想。
具有影響力的作品,往往都是有爭議的。其實人類關於自己與動物之間關系的理解,壹直就在爭論不休中。或許在18世紀,盧梭讓我們意識到人類和自然是融為壹體的,然而康德在其倫理學演講裏告訴學生,對動物而言,人類沒有直接的義務,動物是無意識的。看了不少關於《地球公民》的影評,大多數人發出要做素食主義者的感慨,同時又有不少反對素食主義者的人,認為食物鏈是自然選擇。影片用佛家悲天憫人的思想來敘述,並最後提出:地球上三大主要的生命力量是:自然、動物和人類。我們都是地球這個大家庭的成員,我們彼此聯結,根本無從隔離!
《地球公民》作為壹部紀錄片,用5年記錄下了我們對於動物所做的點點滴滴,揭示的是真相。對待這樣的真相,正如影片開頭所說:真相為人們所接受的三個階段:1. 嘲笑。2. 強烈反對。3. 承認。不管持有怎樣的爭議和觀點,看到人類的所作所為,至少我們應該通過紀錄片得到反省:人類應當愛護動物,仿如已知者憐惜後知者,有力者愛護弱小者。
《地球公民》觀後感三
地球是壹個美麗的地方,但在它上面有壹種叫做人的膿瘡。?尼采
看這部紀錄片實在需要很堅強的承受力,幾次忍不住痛哭失聲。我希望能像小時候壹樣,用我的掌心為放養的小雞餵食谷粒,它們尖尖的嘴尖是那麽靈活並讓我的掌心有著壹種癢癢的舒服感覺,但現在無數的小雞在沒有任何麻醉的情況下被鋸去尖喙,因為要防止數以萬計的雞在擁擠壓抑的環境裏互相攻擊;我希望能打開那壹個個的鐵籠子,讓本應在原野上馳騁的獵豹回歸自然,它們被籠養起來如此焦灼地轉圈,就為了滿足人類對皮毛和時尚的愚蠢追逐;我希望能握住那些被施以野蠻的醫學試驗的小貓的爪爪,對它們說,對不起;輕撫被活體解剖或電擊試驗的猴子的額頭,對它們說,對不起;合上馬戲團的大象憤怒傷心的大眼睛,對它們說,對不起;拭去疲憊痛苦的公牛身體的血跡,對它們說,對不起。正如片子所言,它們有著跟我們類似的神經感知系統,難道這些被設計出來就是為了擺設嗎?它們絕望抽搐的身體、恐懼害怕的眼神、無聊低落的情緒,這都顯示著它們有著比植物與我們更類似的地方和親近的關系,否認這些,無異於否認感知與意識本身。在漫長的歷史中,人曾有過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人殘忍地折磨奴役自己的同類,就因為相信其他人不是人或者是比自己低等的人,這已被證明是愚蠢無比的,但人還在延續著同壹來源的“物種歧視”,就因為人不把動物當做是有感知、有感情、有它們本身獨立存在價值的生物。只要這種把動物異化的行為依然存在,那麽人性中自私殘忍的壹面也就始終不可改變,在動物屠宰場和動物試驗中慣用的手段,千錘百煉後最後還會用到人類本身。
動物被創造出來並不是為提供給人類圈養、食用、娛樂、愚弄、屠殺、試驗的,我們總是習慣根據食物鏈的高度把動物分為低等動物和高等動物,於是,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高級,食物本身越“高級”,食者也就越“高級”,但是靈長類動物這壹據說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類別,卻是食果動物,達爾文主義者不是喜歡宣稱人類是從猿猴進化來的麽,但是為什麽卻無視猿猴素食的天性,而洋洋得意地宣布人是雜食動物,縱使百萬年來,人類的消化系統依然沒有任何變化,還是保持與食果動物壹致、與食草 動物類 似的結構。人的唯壹變化就是更貪婪了,更血腥了,更自私了。
智慧的“高級”動物,卻被設計為素食的,這真是意味深長。正如無需任何活體試驗而莫名其妙發展起來的中醫的經脈學說壹樣,匪夷所思而又合乎天道。但是很可笑的是,當人類要表現得殘忍自私的時候,就說人嘛,也就是動物;當人要為所欲為征服自然的時候,就會強調人是智慧的主觀能動的有別於動物的。與其說人是矛盾的,不如說人是投機的。
我們就像所有其他生物壹樣,深深依賴於由大氣圈、水圈、生物圈支撐維持的地球,但是對食物鏈只有索取而幾無貢獻的人類卻如此自大傲慢,想壹想,究竟人類對地球作出了什麽貢獻?陸地植物貢獻了地球四分之三的氧氣,海洋藻類貢獻了地球四分之壹的氧氣,而人類活動為地球增加了60%的甲烷和35%的二氧化碳,這些都是地球已經不能承受不能平衡的。
蓋婭為何需要人的存在?看上去,我們與動物的唯壹區別就是有創造性的思維,但是我們的創造性都被用在了什麽地方啊!不是用於發展人類獨特高貴的精神性,而是用於滿足人類被過分誇大的物質需求。沒有人類,生物圈會運轉得更好。當然謙虛謹慎、充分認識自我與宇宙的人類,是可能擔負起整合物質與精神、增加世界的深度的使命的,只怕在更多人意識到這壹點之前,適合於人生存的地球就已經不存在了,更多無辜的生物也做了陪葬品。當然地球還是會壹直存在下去,發展出新的生命,傲慢的人類不得不承認,是微生物,而不是我們,才是地球真正的主人。而地球,假以時日,也最終可以舔去人類這個膿瘡留下的創痕,重新恢復生機,地球上真正的公民-那些誠實地遵循自然規律的earthling,將蓬勃發展。再也沒有那些假惺惺地說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人了,這樣壹個世界將多麽清凈。
《地球公民》觀後感四
我昨天下午準備壹個人去看電影,電影開始之前先瀟灑的去西餐廳吃了牛排。慢條斯理的切割入口咀嚼入喉。
看完電影之後我就決定開始素食。
我看的是動物總動員。
今天在家看到廣義素食者小組有人推薦這部紀錄片?esrthings
90多分鐘的電影我花了2個小時看了三分之壹。
我有太多時間需要暫停來捂嘴好讓自己不叫出來。
我很難評價它:畫面不是很清晰,大部分是很暗的。感覺更像是在暗訪偷拍。這部電影氛圍很壓抑,我聽見動物被傷害的時候的慘叫我沒辦法堅持看完它。
收容所的小狗被安樂死。壹個人抱著壹個人在小狗的腳上註射。 壹拔針,狗就猝死過去。牛被拔角的時候痛的整個身體都擺動著 仰著頭哞哞的叫。豬的頭上有大片的傷口,流著膿,被同類啃食著。被割開喉嚨放血,還沒死就放入沸水中脫毛。 豬吱吱的叫。
由於我們都居住在同壹個星球上,壹切眾生都是地球的公民。作為地球公民,彼此之間沒有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和物種歧視。
人類與天俱來有著不可壹世的優越感,總是忘記了地球並不是只屬於人類的。弱勢的動物任由人類燒殺搶掠,毀滅壹切,它們只能聽之任之。
就像動物總動員裏烏龜夫婦說的那樣
但地球並不屬於人類。人類只是滄海壹粟。人類並沒有譜寫生命的篇章。他們只不過是裏面的壹粒辭藻,因為我們都生活在這天空下。冉冉升起的薄霧,郁郁蔥蔥的綠色森林,落基山脈吹來的徐徐微風,還有驟雨之後清新的氣息,這些植物,人類與我們,動物。
我們和它們壹樣,都擁有某些相同的需求,都能感知某些相同的事物,都渴望得到食物、水、容身之處和友情,都希望能有行動的自由,並避免痛苦。
暴力不是真理。動物的明天只能寄希望於這樣的人類 文化 :人類學會超越自身來感知世界,我們必須學會感同身受,我們必須學會從它們的眼睛去讀懂,去感知,作為有活力的生物,他們的生命壹樣是有價值的。
有市場需求就會有殺戮。作為消費者,我們的罪行更是無法隱瞞的。“我們優雅的享用我們的正餐,血腥的屠宰場被精心的隱藏起來,巧妙的坐落在數裏之外,這之間有壹種默契。 ” 如果我們必須親手屠宰動物來獲取肉食的話,我們可能都成為素食者。
對於這個世界,我也願意滿懷情感的去看。生靈萬物相互連接無法隔離,壹個生命受到折磨,就意味著所有生命也承受同樣的痛苦。
《地球公民》觀後感五
物種歧視。人種歧視。性別歧視。人類從自身最有切身體會的開始做起,性別方面經過努力並有了成果,男女平等正在向好的壹面發展。人種歧視的最壞後果是屠殺,日本對中國,德國對猶太,這些屠殺至今在反
省
.這些會慢慢改變的原因,因為我們有壹樣的感官觸覺,我們聽到了受虐方的聲音,影像,文字,特別是心理過程,便可以化作我們的內心痛苦,感同身受,避免被殺,所以不殺;希望幸福,所以期待和平。然而,其他物種的聲音我們什麽時候會聽到?
特別不喜歡豬,算不算物種歧視。我見過規模化的豬養殖,進食素食發育成肉,只是壹種糧食與肉的轉換器壹般存在的。吃飯,排泄,長肉,生殖,除了有痛覺外,我覺得它都不像壹個生命。這壹切是人類養殖技術把豬改造成這樣的。那麽,人類能不能加加油,真的改造壹種動物,死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死了。跟植物壹樣。長大,開花,生小崽,老去。
讓我看到肉而不會想到它死去的痛苦吧
?
?相關 文章 :
1. 地球公民的觀後感300字
2. 2019《地球的故事》讀書心得觀後感800字匯總
3. 觀《行星地球》有感範文5篇
4. 地球的故事讀後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