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戰》《紅日》等電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電影的代表,這兩部影片包括那個時代的其他大部分戰爭題材電影,在感情戲上都是著墨不多或者幹脆沒有,像《南征北戰》裏稍微有那麽壹點兒苗頭,《鐵道遊擊隊》裏進了壹步但還不完整,也不是很浪漫。
相對來說,誕生在1954年的《渡江偵察記》裏卻擁有壹段比較完整也比較浪漫的感情戲,這在當時的戰爭電影裏是極少見的。
《渡江偵察記》之所以敢這麽拍,當然是有“後臺”的,有兩位元帥對該片給予了親自指導,甚至片中李連長和劉四姐愛情戲的源頭還是陳毅元帥提出的。
本文將從另壹個角度說壹下《渡江偵察記》的故事。
壹、《渡江偵察記》的創作背景,加強故事性
1951年,陳毅元帥和主席壹起看電影《南征北戰》,主席看後對電影給予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壹點看法,故事性有些缺乏。
編劇沈默君聽到陳老總的轉述後決定寫壹部故事性強的電影出來。
在下部隊采訪過程中,沈默君采訪到了壹段鮮為人知的歷史,1949年4月份,在渡江戰役打響之前,華野27軍曾經派出壹支三百多人的偵察部隊偷渡長江,在江南地區轉戰半個月,向江北報告了大量敵情,並有力策應了渡江戰役。
這件事的故事性肯定足,沈默君采訪了當時率領偵察部隊的隊長之壹慕思榮,同時將三百多人的部隊進行了精煉,提煉出五個戰士的形象,李連長、吳老貴、小馬、周長喜和楊威,寫成了劇本《渡江偵察記》。
其中吳老貴這個老班長的形象完全是虛構的,因為當時偵察部隊包括隊長全都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沈默君擔心觀眾不相信這麽年輕的偵察兵能完成這麽重要這麽驚險的任務,於是虛構了壹位老兵。
二、《渡江偵察記》主要角色和演員
孫道臨飾演的李連長是該片的男壹號,在籌備該片時,導演湯曉丹點名要孫道臨來演這個角色。但是上影廠其他領導甚至包括孫道臨自己都認為他不行。
孫道臨比較拿手的角色是知識分子,沒演過戰士更沒演過軍官,但湯曉丹認為孫道臨去過部隊,甚至還到過抗美援朝前線,對戰士和部隊不陌生,關鍵是他這個演員可塑性極強,完全可以勝任。
為了打消孫道臨本人的顧慮,情報處長陳述拉著他去了化妝室,親自給孫道臨化了軍人的妝,給他穿上軍裝,再壹看,孫道臨心裏就有底了。在體驗生活時,慕思榮和孫道臨始終在壹起,給他講了很多偵察故事和細節。
李玲君飾演的劉四姐是該片女壹號,原本這個角色湯曉丹是想找秦怡演的,由於秦怡懷孕了只能換人。上影廠準備讓兩位女演員出演劉四姐,壹位演八年前的,壹位演八年後的。但湯曉丹認為,壹個女孩經過八年在外貌上不會有太大變化,換人給觀眾造成的觀感不好,最後花落李玲君。
片中劉四姐兩次撐桿跳上船的動作是重要細節,這個動作李玲君私下練了很久,給她當動作指導老師的也是情報處長陳述。
飾演周長喜的康泰,對自己“當兵”也是有些信心不足,他在部隊體驗生活時為了找感覺,特意要求每天晚上自己獨自站夜崗。
飾演小馬的是孫永平,這個角色編劇沈默君推薦的是牛犇,但上影廠堅持用孫永平。偏偏孫永平不會遊泳,而片中小馬有壹場獨自遊過長江的戲。
於是孫永平加班加點學習遊泳,給他當遊泳教練的還是情報處長陳述,不過孫永平後來說,陳述教的沒用到,因為他教的是蛙泳和蝶泳,這在長江裏使不上。
陳述,情報處長,該片最大的反派也是最出彩的壹個,他在舊社會的上海曾在國際飯店裏工作,見識過很多國民黨高級軍官的另壹面。在參演本片時,他和飾演軍長的崔超明壹起去了南京軍事學院體驗生活,因為那裏有好多“常乃超”。
為了塑造人物形象,陳述為情報處長設計了壹個“梗脖子”的標誌性造型,再加上他那麽始終撇著的嘴,壹個陰險狡猾又有些誌大才疏的情報處長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值得壹提的是,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樣,陳述在劇組裏壹位多面手,他什麽都幹也什麽都會幹,甚至還能替演員化妝,他是壹位不可多得的多才多藝的好演員。在二十年後重拍《渡江偵察記》時,他又被召回演這個情報處長,別人根本無法取代。
三、《渡江偵察記》裏的愛情
其實,沈默君最早的劇本裏是沒有愛情的,甚至連女孩都沒有,他將劇本送給陳毅元帥審查時,陳老總問他“劇本裏怎麽壹個女的都沒有。地球上壹半人是女性,我們革命隊伍裏也有很多女軍人和女烈士,女同誌參加革命的何止百萬,不寫女性角色說不過去。”
沈默君於是把原劇本中的大胡子遊擊隊長毛和貴改成了女性角色,但他擔心這樣脫離史實,陳老總則用《羊脂球》《茶花女》《紅樓夢》等名作去開導他,文學是美學範圍,藝術要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的創作不僅要革命的現實主義,也要革命的浪漫主義。
沈默君重新搜集資料,發現在27軍偵察部隊偷渡潛伏戰鬥的過程中,確實有四位女遊擊隊員參與了這次行動,她們有兩位姓王,壹位姓秦,還有壹位姓張,都是二十多歲的年齡,於是沈默君將這四位女遊擊隊員合在壹起,誕生了“劉四姐”。
在影片中,劉四姐和李連長之間有著壹條完整的感情戲線索,這在其他同類型影片中是極其罕見的。
劉四姐和李連長第壹次見面是八年前,劉四姐救了李連長,同時給李連長留下了壹個撐桿跳船的深刻印象。
李連長則給劉四姐留下壹句話,我們壹定打回江南去。
這是感情的引子也是鋪墊。
等到八年後劉四姐和李連長再次見面,他們壹開始並沒有認出對方,直到劉四姐那個經典的撐桿跳船動作再現,李連長的回憶被喚起。
當李連長和劉四姐再次重逢時,相信絕大多數觀眾都會意識到,這次重逢絕對不僅僅是重逢。
在隨後幾天裏,劉四姐成為李連長的有力助手,幫助偵察小分隊做了很多工作。
而在工作之余,劉四姐開始關心李連長的生活,她為他采來故鄉的花,當李連長知道這是劉四姐送來的時候,他並沒有拒絕相反眼神中充滿了欣慰。
棚外,劉四姐註視著李連長的住處,眼睛裏充滿了和她遊擊隊長身份完全不壹樣的柔情。
當小分隊遭遇危險需要突圍時,李連長將最困難的任務留給了自己,兩人在交流完工作後,劉四姐忍不住問了壹句:那,妳呢。這不光是戰友的關心,還是個人的不舍。
註意,突圍成功後,李連長和劉四姐站在江邊看到對岸打來的信號彈,兩人的手情不自禁握在了壹起,這不僅是任務成功後的激動,也是壹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迸發。
到了影片末尾,李連長需要和隊伍匯合追擊敵人,他又壹次和劉四姐分別,而且有些欲言又止。
這壹次的分別,李連長和八年前壹樣留下了還要回來的諾言,只是不同的是,比上次多了壹些情愫。
劉四姐眼含淚花勇敢的說出了那句“我壹定會等妳!”
李連長的喉嚨劇烈聳動了兩下,他也是動了感情,但也只能說出壹句“再見”。
當然,這裏面的感情和他最後向大家喊出的那句“再見”是不壹樣的。
綜上,劉四姐和李連長的感情戲至少在片中是有始有終的,有過程、有鋪墊、有情感的遞進,這是本片的亮點,當然,在當時也是壹種危險點。
其實,《渡江偵察記》原來的結尾並不是這樣的。
在《渡江偵察記》拍攝完樣片去接受上級審查時,有壹部分人就提出了片中這樣的感情戲是否合適,是否需要刪掉或者刪壹部分的問題。
參與審查的羅榮桓元帥對本片給予了肯定,他認為片中的感情戲應該存在,只要不過分造成喧賓奪主就行。
陳毅元帥則提出,影片結尾的感情戲可以再豐富壹些,氣氛甚至可以再浪漫壹些。
在兩位元帥的指導下,湯曉丹修改了結尾,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他讓劉四姐和李連長告別戲的情感更為豐富,但在語言上則含蓄很多,“我們就會再見面的”和“我壹定會等妳”其實是壹語雙關的,這也符合當時的現實。而影片最後壹個鏡頭並不是大軍出發,而是劉四姐站在坡上遠望著李連長遠去的背影。
最後,用壹句什麽話來結束本文呢?
還是用陳老總那句話吧:我們的創作,需要革命的現實主義,也需要革命的浪漫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