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大屋
是清末豪門富商在廣州城西“西關角”(今荔灣區)壹帶興建的極具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形式,被稱為“西關大屋”。西關在明朝已成為廣州城區的商業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漸形成。而西關角形成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範圍包括文昌橋、大觀橋、泮塘、昌華園周圍壹帶。西關大屋集中在寶華路、多寶路、寶源路、逢源路。後來又擴展到西關的其他地區,多為名門望族、官僚巨賈所建。1993年8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黃華華省長的組詩《廣州新景贊》的? “贊新荔枝灣”中也不忘贊美嶺南西關,風景勝美:
重來不識荔枝灣,風情遠勝古西關。
宛如清明上河景,遊人忘卻把家還。
西關小橋流水,煙雨蒙蒙,花團錦簇時的景象,仿佛西關披上壹層神秘的面紗,為美麗的西關更添壹些詩意。
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用花崗石裝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這些住宅高大明亮,廳園結合,裝飾精美。基本布局是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要廳堂。中軸線由前而後,依次為門廊、門廳(門官廳)、轎廳(茶廳)、正廳(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二廳(飯廳)、二房(尾房)。每廳為壹進,壹般大屋為二三進,形成頗多的中軸線。兩旁偏間前部左邊為書房及小院,右邊為偏廳和客房。客房頂為平天臺,供乘涼、賞月和西關小姐們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廳、客房後部為臥房、廚房等。
庭園中栽種花木,築有假山魚池,頗為典雅清幽。廳與廳間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蓋,靠高側窗(水窗)或天窗通風采光。正間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臥室和樓梯間等。最後為廚房。門廳右邊壹般設有庭院小品,栽種花木,布置山石魚池以供遊憩觀賞。庭院後部為書房。大屋兩側各有壹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意),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風、采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糞便垃圾等多種功能。
西關大屋的布局圖,從其布局來看西關大屋平面布局狹長,結構獨特,利於通風,故有冬暖夏涼的優點,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且在風水學上也有吸納有利於屋主的先天之氣之意。 西關大屋對風水格局很講究,典型的西關大門壹般左上位奉有天官神位,左下角供奉門口土地神,天官主賜福,土地以驅邪,借此以避兇趨吉、保合家之平安。這布局也體現了人們的家族等級觀念和以中軸線為對稱線的傳統布局觀念。
西關大屋的門廊裝修與竹筒屋相同,外設矮腳吊扇門(又叫角門)、中為趟櫳、內為硬木大門三重門扇。趟櫳是壹個活動的欄柵,用13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壹般為紅木或硬木)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角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是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制的建築構件。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制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門腳藏石臼中,門後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
西關大屋最具特色的是趟櫳門,此門乍看像壹個大的木框,中間橫架著十幾根圓木,圓木數目須是單數,不能雙數,因為在粵語中“雙”和“喪”同音,有不詳之意。
東山少爺,西關小姐
廣州有句出名的俗語,叫作"東山少爺,西關小姐",句子來源是說,東山向來是廣州權勢實力人士的的世居地,出入東山多是官家子弟;而西關是自古廣州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們多數居住在那裏,花飛蝶舞,招搖過市。花園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是支撐著整個三十年代廣州商業社會的兩大縮影。
據歷史記載,晚清時期,廣州的女性壹年也有幾次可以"拋頭露面"的機會,如人日遊花地,乞巧節遊石門,鄭仙誕遊白雲等,在這花園錦簇人流之中,西關小姐以其新穎的裝束和高雅的氣質閃現其間,特別令人矚目。她們打扮入時,錦心繡口,與同窗好友結伴而行,穿梭於西關眾多商鋪之間,形成了壹道動人心魄的風景線。於是,"西關小姐"壹語叫起來了,越叫越響,歷久不衰……
西關小姐以群體的形象集中體現和代表了時代前進和潮流的方向,代表著廣州女性解放的先聲,代表著近代廣州最風雅和繁華的生活。這些活躍著各個階層的新女性,她們的服飾、生活方式、社會交往、學識----無不成為當日"時尚"的標誌。如女醫生、女學生、女運動員、女革命家等職業女性和社會活動家的脫穎出,第壹次使中國女性站到了歷史的舞臺上,也使"西關小姐"成為了壹個歷史和文化的綜合符號。
西關小姐 都比較有文化,或是在自己家的私塾讀書,或是上過小學、初中。據說,當時的真光中學和坤維中學都是女子學校,不少西關小姐就是在那裏讀的書。在20世紀30年代,不少西關小姐還在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上學。漸漸地,西關小姐變成壹個專稱延續至今,就成為永不落幕也不上臺的"廣州小姐"。
西關大屋滿洲窗
西關大屋最富特色的標誌之壹是滿洲窗。這些正方形的窗格用許多五光十色的玻璃鑲嵌而成。其工序十分復雜繁瑣。光是壹個滿洲窗就耗掉了15人10天的工時。因為滿洲窗的真正工藝早已失傳,據說每件窗的玻璃起碼要返工三次以上。所以,即使說建這樣壹座木石瓦房,其工程量相當於建壹座九層高樓,相信也不會令人覺得太驚訝
“西關大屋”不僅保留著可代表廣州的傳統建築風格,而且他們還從全國各地帶回了各地建築藝術之精華,加以運用和仿造,取長補短,同時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和歸國華僑的增多,也引進了不少國外的先進科技,使西關大屋的建築與裝飾日趨華美。
歲月的車輪,帶走了名與利,卻沈澱了厚重的文化。值得慶幸的是,廣州還有西關大屋這些歷史記憶能以建築的形式保留了下來,木趟櫳、滿洲窗、硬木大門……舊了,殘了,卻記錄著這座城市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