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免費電影 - 急我國民間藝術的現狀、發展及保存方法?

急我國民間藝術的現狀、發展及保存方法?

從江山現狀看我國民間藝術生存環境問題

浙江江山民間藝術資源積澱深厚,內容豐富,現存傳統民間藝術有近百種之多,分屬民間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遊藝、民間工藝、美術等25個種類。但由於外來文化的沖擊和保護不力,江山民間藝術發展前景令人擔憂,有的種類已經瀕臨失傳或處於“絕跡”的狀態。主要表現在:

1、民間藝術生存空間日漸萎縮。江山原有眾多民間劇團能演婺劇、越劇、采茶戲等,這些劇種被電影、電視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民間藝術生存空間正在逐步變小,現這些劇團全部解體。解放前,道士做道場時能演出儺戲、演奏《須江古樂》,現儺戲已經絕跡,《須江古樂》僅剩壹名78歲的鄭子勤老人尚能哼出。廿八都木偶劇團和四都道情,因沒有演出市場而停演。木偶劇團團長金宗懷是唯壹壹個年輕的木偶傳承人,今年38歲,與他拼團演出的演員均已年逾古稀,目前金宗懷守著40多具木偶道具徒嘆無奈。

2、許多傳統技能和民間藝術瀕臨失傳甚至絕跡。壹批具有重要價值、特色鮮明的民間藝術項目,如廣渡手舞獅、五程斷頭龍、上余采茶戲、須江道士音樂、四都道情、廿八都山歌、木偶、壁畫、剪紙、船燈、高蹺、石門擡閣、長臺蓮湘、三卿口瓷藝、吳村魚燈、鳳林紙紮、鳳林社火及江山西硯等,其制作技能和表演技藝的掌握者,大多人到老年,普遍面臨技藝失傳、徒弟來源短缺的境地。其中,廿八都壁畫藝術和鳳林社火現已失傳;上余采茶戲、廣渡手舞獅已處於瀕危狀態,即將失傳。大多數民間民間藝術處於自生自滅的“癱瘓”狀態。

3、城市“建設性”破壞和旅遊“開發性”對民間藝術資源破壞嚴重。舊城改造的推土機把大量的老城民居中附著的文化精華,如磚雕、木雕、石雕、壁畫等轟然推倒並碾碎。農村中壹些具有歷史、科學和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古街區、古建築群在集鎮建設中遭到破壞。民間藝術資源陷入經濟越發展、破壞越嚴重的沼澤之中。壹些部門看到民間藝術中蘊含的巨大商機,紛紛舉著民間藝術的旗號進行開發所謂的“旅遊資源”,這種開發行為,要麽是不懂藝術的“拍腦袋工程”,要麽是把民間藝術當成搖錢樹的唯利是圖之舉,往往成為變相破壞和摧殘。

4、大量民間藝術的珍貴實物和資料慘遭損毀。因為缺乏民間和民俗文化保護機構,缺乏對民俗和民間文化市場的管理,大量民間藝術的珍貴實物和歷史資料流失到域外甚至境外。如大陳鄉大陳村有的村民不識貨,九十年代把雕刻有十二生肖的花窗木門,以極便宜的價格賣給外地客商,令人殊為可惜。壹些散落在民間的珍貴遺產,由於保護不力或保護方法不當造成破壞、瀕危甚至滅絕。壹些獨特的民間習俗和民俗事象,如廿八都姑娘出嫁掛“連刀肉”的風俗習慣,因受到江山風俗的同化和影響,也在慢慢淡化中走向逐步湮滅。

5、研究人員和經費短缺制約民俗文化保護。由於民間藝術保護經費不足,造成缺乏現代科技手段和載體,無法開展緊急搶救而帶來湮滅的危險。缺乏研究人員,民間藝術既不能科學有效地進行保護,也難以形成精品,直接影響民間藝術的後續開發和合理利用。整體來看,江山民間藝術傳承與發展的生存環境漸趨惡化。

加強民間藝術的搶救和保護,是加強文化建設的壹項重要內容。當前,優秀傳統民間藝術的延續和發展令人擔憂,急需政府引起足夠重視並制定相關政策,以加強搶救和保護工作。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壹)加緊制訂民間藝術保護規劃。要著眼長遠,立足實際,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壹,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思路,加緊制訂民間藝術保護規劃,真正把民間藝術資源建設列入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對壹些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典型民間藝術,建立健全資料檔案,列入《保護名錄》,制定詳細、操作性強的搶救保護方案,落實保護措施和經費,進行系統全面的保護。

(二)加強民間藝術傳承人隊伍建設。對瀕臨失傳、又具有重要價值的民間絕技、絕藝、絕活,要采取重點扶持政策,鼓勵帶徒授藝,使民間絕技後繼有人,同時組織人員進行記錄、整理,盡快用錄像、錄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把民間藝術的資料留存下來;對長期從事優秀民間藝術制作、表演,形成風格、自成流派、有成就者,要給予壹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要引導年輕人學習民間藝術,培養下壹代傳承人;要創造條件,促使民族民間藝術進學校、進課堂,在中小學倡導成立興趣班,建立民間藝術傳承、保護、研究的骨幹隊伍,促進各種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研究。

(三)提供民間傳統文化的堅強保障。要切實加強領導,成立省、市、縣三級民間傳統文化保護與開發領導小組,為民間藝術資源建設提供組織保障;要建立長效機制,加大財政投入,設立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專項資金,並列入每年財政預算,主要用於民間傳統文化資源的普查、征集、保護、利用、人才培養及重要項目和傳承人的扶持。同時,積極開拓多種籌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民間藝術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建立國有和民間相結合的多元投入機制。

(四)創造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在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同時,開展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保護與建設的關系,挖掘壹批文化藝術資源,參與到旅遊和經濟活動中去,走邊保護邊開發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積極創新農村文化活動載體,經常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以及參與面廣、影響深刻的節慶活動,引導這些活動之與民間藝術資源的發揮相結合,既滿足群眾“求美、求樂”的需求,又為民間藝術資源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五)樹立全民保護民間藝術的意識。積極宣傳保護民間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從文化資源是壹個地區軟實力標誌的高度,鼓勵人們更多地了解民間藝術資源,進壹步提高廣大民眾對搶救和保護民間藝術的認識,增強全民保護民間文化的自覺性,培養人們對民間文化的感情,努力在全社會形成關註、支持、保護民間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作者:王萌) (來源:文化傳播網)(編輯/高山)

==========================

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產業方興未艾

近日在蘭州召開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產業建設研討會表明,我國傳統的民間文化藝術產業方興未艾:民間藝術及相關產業就業人口1274萬,占就業人口的5%;創造增加值3577億元,占GDP的3.1%,民間文藝產業呈良好發展勢態。

我國民間文藝產業起步較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

大。近年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響應中央號召,圍繞民間文藝保護、傳承、轉型、創新、產業的五大目標,采取了壹系列措施,通過舉辦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加大民間工藝品的社會影響力,開拓民間工藝品的經濟市場。去年5月和今年6月,分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和中國農展館舉辦了兩屆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取得了成功;2004年9月在天津舉辦了第二屆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來自40多個國家萬余人和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的民間藝術團體進行了藝術展示、交流和展銷活動,成為國際民間盛會;2004年10月舉辦了中國杭州清河坊民間藝人節及藝術品交流會,吸引了數十萬人參加;今年9月又在廣東舉辦了中國收藏與民間工藝品博覽會,每天有5000余人參觀和購買;2003年8月、2004年8月和今年8月,連續3年舉辦了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總成交額達6000多萬元。

近年來中國民協還舉辦各種活動,弘揚民間文藝,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如2004年在山西榆次舉辦的第6屆民間藝術節,今年6月在南昌舉辦的國際儺文化節、9月在廣東汕尾舉辦的泛珠三角民間藝術節、10月在江蘇張家港舉辦的長江流域民間藝術節及在山西臨汾舉辦的全國民間鼓舞鼓樂山花獎評選等活動,均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民間文藝產業的興起,促進了各地加大對民間文藝的搶救、研究和保護力度。如山西榆次老城古建築古民居,在研討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民間文化博物館;河北蔚縣建立了中國剪紙藝術基地;山東濰坊寒亭區建立了木版年畫研究基地。

廣東東莞樟木頭鎮被命名為“中國麒麟之鄉”、湛江遂溪被命名為“中國醒獅之鄉”,甘肅臨夏、岷縣分別被命名為“花兒之鄉”、慶陽為“香包之鄉”,湖北宜昌青林寺為“中國謎語村”,河南桐柏縣為“中國盤古之鄉”,河北峰峰礦區為“中國民窯研究基地”、邯鄲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永年為“中國太極拳之鄉”等。中國民協先後為各地命名了壹批民間藝術之鄉和民間文化傳承基地,既保護了地方傳統民間文化品牌,又在傳承的基礎上向經濟市場滲透和延伸。

======================

還有壹篇很好,有圖,不方便放上來,給地址/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0488&messageid=3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