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藏高原
位於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青海的絕大部分與四川、新疆、雲南、甘肅的壹部分。位於昆侖-阿爾金山以南,祁連-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脈以東、以北。
特點:
①地勢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
②面積大,占全國面積的1/4;
③高原上多大山,但相對高度較小。
2、內蒙古高原
位於中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分與甘肅、寧夏、河北的壹部分。西至河西走廊,東至大興安嶺,南接黃土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北至國界。
特點:
①地勢起伏和緩、山脈少;
②為中國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
③東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
3、雲貴高原
位於中國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的大部分。位於橫斷山脈以東,雪峰山以西,四川盆地以南。
特點:
①地勢崎嶇不平,海拔1000—2000米;
②多峽谷,多小型山間盆地;
③石灰巖分布廣,多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4、黃土高原
位於中國中北部,包括山西的大部分與陜西、甘肅、寧夏的壹部分。位於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致以長城為界),秦嶺以北,太行山脈以西,烏鞘嶺以東。
特點:
①海拔1000—2000米,地表覆蓋深厚的黃土;
②地表破碎,溝壑縱橫;
③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
擴展資料:
簡介:
1、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國境內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區、四川省西部以及雲南省部分地區,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以及甘肅省部分地區。
整個青藏高原還包括與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接壤的部分,總面積近300萬平方公裏。
境內面積257萬平方公裏,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青藏高原舊稱青康藏高原(北緯25°~40°,東經74°~104°),是亞洲中部的壹個高原地區,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
2、內蒙古高原
海拔1000~14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東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邊境壹帶是斷續相連的幹燥剝蝕殘丘,相對高度約百米。
高原地面坦蕩完整,起伏和緩,古剝蝕夷平面顯著,風沙廣布,地面坦蕩,起伏和緩,多寬廣盆地,草原遼闊。西部沙漠分布廣,從飛機上俯視高原就像煙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稱之為“瀚海”。
高原上既有碧野千裏的草原,也有沙浪滾滾的沙漠,是中國天然牧場和沙漠分布地區之壹。
3、雲貴高原
中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它大致以烏蒙山為界,分為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西面的雲貴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較為明顯。東面的貴州高原起伏較大,山脈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稱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
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相連在壹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稱為“雲貴高原”。雲貴高原位於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湘桂丘陵及中南半島北部高原之間,屬於中國地勢第二階梯。
雲貴高原地形復雜,礦產資源、生物資源豐富,因為地勢的差異,水能資源豐富。
4、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於缺乏植被保護,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
氣候較幹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壹般不到1/10,絕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塊狹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機械化,水土流失嚴重。
黃河每年經陜縣下洩的泥沙約16億噸,其中90%來自黃土高原,隨泥沙流失的氮磷鉀養分約3,000余萬噸,這也是導致黃河下遊泥沙堆積,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壹。
百度百科-中國四大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