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免費電影 - 莫紮特資料

莫紮特資料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紮特1756年1月27日誕生在萊奧波爾德·莫紮特是壹個提琴家、管風琴家、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他所著的小提琴演奏教程,不僅在奧地利和德國,而且在歐洲其他國家都享有盛名。

莫紮特從三歲時就顯出了非凡的音樂天才,他時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有壹次,莫紮特的父親和朋友壹起回家,年方四歲的莫紮特正坐在桌旁,父親問他在幹什麽,他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當他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看時,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妳看,這裏寫的壹切是多麽正確而且是有含義的啊!”

莫紮特有著驚人的聽覺和音樂記憶力。七歲的時候,有壹次他用父親的朋友沙赫特涅爾的小提琴演奏,兩天後莫紮特又在自己的提琴上練習。當沙赫特涅爾再次上門時,莫紮特對他說,我現在用的小提琴比前兩天奏的那把小提琴低八分之壹個音。沙赫特涅爾以為他在開玩笑,但莫紮特的父親完全了解自己兒子,他請朋友把小提琴從家裏取來,經校對後,發現莫紮特的判斷完全正確。

1762年,將近六歲的莫紮特就掌握了古鋼琴的彈奏技術,與此同時,他又開始學習拉小提琴。這年秋天,父親從大主教那裏為自己掙得了休假,他帶著莫紮特和姐姐南涅爾到維也納去。莫紮特壹家的到來,使維也納大為轟動。在別人的建議下,父親把莫紮特姐弟倆帶進了宮廷,皇族讓孩子們單獨地演奏或四手聯彈,並根據別人所給的主題作即興演奏;人們還用布蒙上琴鍵,讓莫紮特演奏復雜的曲子。諒人的技奧地利薩爾茨堡城的壹個傑出的音樂家的家庭裏。他的父親巧同兒童的純樸天真結合在壹起,音樂使周圍的人們感動不已。在宮廷裏,他們表演了兩個星期之久才離開。

父親的休假結束了,1763年初,他們回到薩爾茨堡。同年夏天,莫紮特的父親又向大主教請假,帶著孩子們做更長的音樂會旅行。在去巴黎的旅途中,他們先後去了德國的許多城市,如募尼黑、海德堡、法蘭克福、波恩.科隆等地。每到壹處,莫紮持姐弟倆都舉行壹次音樂會,每次音樂會都轟動了當地的貴族和居民。在法蘭克福有這樣壹張海報:“今天8月31 日,星期三晚六時將舉行最後壹次音樂會,十二歲的女孩和七歲的男孩進行古鋼琴演奏,除了這個女孩演奏偉大大師們最難的作品以外,男孩將演奏小提琴協奏曲。在演奏交響曲時,男孩還將以古鋼琴伴奏,並將在蓋上布的琴鍵上自如地演奏。人們如果在古鋼琴或其他任何樂器上彈壹個音或壹個和弦,或者用其他東西,如小鈴、玻璃杯等發出聲音,他都能準確地說出這些音的音名。最後他將用鋼琴和管風琴作即興演奏,並用聽眾向他要求的任何調性作即興演奏。”從海報上看,可見音樂會在當時的影響之大。

1763年11月,莫紮特和家人壹起終於到了巴黎,法國首都的音樂生活極大地開闊了他的藝術視野。在巴黎,他聽了許多名演奏家的演奏,還聽了不少交響音樂會、教會合唱及管風琴音樂會。巴黎復雜的社會生活、激烈的文藝論戰以及自由和廣闊的思想觀點是德國和奧地利那種閉塞的生活所不能比的。面對著壹個嶄新的文化環境,莫紮特在巴黎盡情地活動著,他非常成功地舉行了兩次公開音樂會,並且成為巴黎上流社會最引人註目的形象,尤其是受到宮廷的百般寵愛,甚至在新年的時候準許他站在國王的桌子邊,這對當時的音樂家來說是壹個莫大的榮譽。在巴黎期間,莫紮特還創作了不少音樂作品,並在那裏出版了最初的四首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這時候,他才七歲。

結束了巴黎的旅行生活後,莫紮特壹家又於1764年4月來到了英國,他們在英國逗留了壹年多。在這壹年多時間裏,莫紮特壹方面贏得了英國聽眾的贊賞,另壹方面也開闊了他自己的眼界。英國的聽眾對他抱有極大的興趣,他們讓他視譜演奏當時最難的新作品,並且根據固定的低音即興創作曲調;還安排他給歌唱家和演奏家作即興伴奏。此外,莫紮特還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內接受別人登門采訪,每次都使這些試探者大為驚嘆。在英國,他第壹次聽到了亨德爾宏偉的清唱劇,這殿堂壹般的音樂使他驚奇萬分。在那裏他還認識了偉大的 J·S·巴赫的第二個兒子約翰·克裏斯蒂安·巴赫,這位當時已經聞名於歐洲的作曲家給莫紮特以深刻影響,他音樂中的樂觀情緒和明朗色彩深深打動了這位音樂神童的心。由於受約翰·克裏斯蒂安·巴赫的影響,莫紮特逐漸把作曲看作生活中最快活的事情,除了開音樂會和接待客人外,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傾註在音樂創作上。他不但創作古鋼琴、小提琴等室內樂,而且還著手交響樂的創作。在他父親臥床生病的時候,莫紮特竟連續創作了三部交響樂。在倫敦,他出版了六首古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三部交響樂及壹部包括四十三首小型作品的曲集。當他離開英國的時候,己經成為壹名作曲神童了。

由於荷蘭大使的邀請,莫紮特壹家離開倫敦去荷蘭海牙、阿姆斯特丹舉行音樂會。在荷蘭為期十個月的巡回演出中,演奏的作品幾乎都是莫紮特自己創作的。以後,他們踏上了歸途,並繼續沿途演出,先後在巴黎、日內瓦、伯爾尼、慕尼黑等地舉行音樂會。最後,於1766年11月從慕尼黑回到了闊別三年的故鄉——薩爾茨堡。

差不多三年的旅行演出,使莫紮特成熟了不少。雖然他才十歲,但卻從不認為自己是壹個孩童,強烈的創作欲望使他壹味地朝著作曲的方向發展。三年前,當他離開薩爾茨堡的時侯,只是壹位演奏神童,如今,當他重返故鄉的時候,卻已經顯露出非凡的作曲才能。回到薩爾茨堡不久,當地的大主教就邀請莫紮待與其他壹些成年作曲家壹起為教會創作壹部大型清唱劇,年僅十歲的莫紮特為這部清唱劇寫了完整的第壹樂章。第二年,他又為薩爾茨堡大學的戲劇節與了壹部小型的歌劇《阿波洛恩和吉阿倩特》。同年9月,為了參加公主瑪麗亞同那波裏國王的婚禮,莫紮特的父親帶領兒子前往維也納。他們在維也納差不多逗留了壹年多,由於當時維也納的貴族階層已經把社交的興趣從音樂會轉向舞會,所以,莫紮特在那裏並沒有受到上層社會的青睞。盡管如此,維也納之行仍然給他帶來壹些收獲。在那兒,他接受了兩部歌劇的創作並全部完成。第壹部歌劇《假傻姑娘》選自意大利戲劇家柯爾切裏尼的劇作,莫紮特希望自己的這部歌劇能得到當時在維也納演出的意大利喜劇團的支持和排演,但由於經濟問題,劇院領導放棄了上演的計劃。第二部歌劇《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安娜》是受當時維也納著名的催眠術家美斯麥爾大夫的委托而寫的。美斯麥爾是壹位音樂迷,他擁有壹個家庭劇院,由於他的支持,莫紮特的這部小歌劇得到了上演的機會,當時維也納的許多報刊都這樣報導了這次演出:“這個慶祝會的全部音樂是著名的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紮特——在薩爾茨堡公爵教堂裏任職的萊奧波爾德·莫紮特先生的12歲的兒子,以他絕無僅有的天才新寫的,使大家驚奇和贊賞的是作者自己非常精確地指揮演奏了這些音樂,同時自己還唱了經文歌。”維也納之行使莫紮特變得更為成熟了。

意大利是歐洲歌劇的發源地,也是當時歐洲音樂的中心,對於壹心想成為音樂大家的人來說,這應該是壹個必去之地。 1769年年底,父親帶著莫紮特前往意大利。這之前,對於莫紮特的傳聞早已在意大利音樂愛好者中間流傳,當莫紮特父子到達羅威列托城時,就開始引起人們的註意。他準備在教堂演奏管風琴的消息壹經傳出,聽眾紛至沓來,人數之多,以致堵住了通往教堂的道路。之後,莫紮特又相繼在維羅納和曼圖亞等城市舉行音樂會。意大利人幾乎把他們對音樂的崇拜心情都傾註到了這位十三歲的神童身上,當地的報紙這樣吹捧他:“莫紮特的誕生是為了壓倒所有被公認的音樂大師。”

莫紮特音樂會的曲目非常豐富,形式也多樣,他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奏家和指揮家,更令人吃驚的是,他還以歌唱家的身分自彈自唱了歌劇詠嘆調。莫紮特在音樂方面表現出的天才,引起了當時世界上第壹流的米蘭歌劇院的註意,歌劇院約請莫紮特為他們寫壹部歌劇。在意大利的文化中心鮑倫亞城,莫紮特還結識了當時在歐洲負有盛名的作曲家、理論家和教育家鮑倫亞音樂學院院士馬爾齊尼神甫,這位宗教音樂大師給莫紮轉在賦格曲的寫作上以深刻的影響。這以後,莫紮特又相繼在羅馬和那不勒斯等城市舉行了音樂會。在意大利整個演出期間,莫紮特同時也吮吸著意大利歌劇的精華,意大利的音樂文化深深地印在他的記憶裏。有壹次,他在教堂內聽了作曲家格裏戈裏奧·阿利格利著名的多聲部合唱《贊美歌》後,竟憑記憶寫出了全部多聲合唱的總譜。莫紮特的天才使羅馬教皇深受感動,並授予他“金距輪”獎章,1770年8月,鮑倫亞音樂學院又授予這位14歲少年院士的稱號。

同年12月,莫紮特的歌劇《米特利達特·黑海王》在米蘭歌劇院上演,演出獲得意外的成功。意大利聽眾無論如何也沒有預料到壹位年僅14歲的外國作曲家竟能如此成功地創作出壹部正統的意大利歌劇。歌劇壹連上演20場,觀眾場場座滿。在從意大利返回薩爾茨堡的途中,莫紮特又先後在都靈、威尼斯、帕達亞舉行音樂會。當他歸途中又壹次來到米蘭時,再次應約為1773年狂歡節與了第二部歌劇。

1772年10月,莫紮特回到薩爾茨堡,四個月之後,當那不勒斯的費爾丁安德公爵的邀請,再次赴意大利米蘭。莫紮特為公爵的婚禮創作了壹部題為《阿爾巴的呵斯卡尼奧》的戲劇小夜曲,這部作品采用當時意大利牧歌的形式,並且還伴有芭蕾舞場面,音樂非常迷人。小夜曲在數天的婚禮慶典活動中反復上演,使同時參加演出的其他作品黯然失色,費爾丁安德公爵的母親、奧地利女皇瑪利亞·切列濟亞十分高興地送給莫紮特壹只帶有她自己肖象的金表,這是當時貴族階層對人最寵愛的壹種表示。但是,正當少年莫紮特才氣橫溢的時候,壹連串的不幸降臨了。費爾丁安德公爵改變了留用莫紮特的主意;莫紮特父親的保護人薩爾茨堡大主教西吉茨蒙德突然逝世,新主人伊耶羅尼姆·柯洛列多伯爵對他們百般苛刻;同時,莫紮特想在米蘭和維也納宮廷任職的夢想又相繼落空。於是,他不得不回到薩爾茨堡。雖然,當時著名的音樂評論家舒巴爾特在《德國新聞》雜誌上熱情地贊揚莫紮特將成為 “古往今來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壹”,但是,作為壹名樂師,莫紮特被困在薩爾茨堡的宮廷中,完全失去了自由,成為壹名音樂仆人,這對於少年莫紮特的成長和發展,無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坎

坷的青年時代

莫紮特在陽光下度過了童年和少年,然而,正當他開始真正認識人生的時候,卻被禁錮在大主教陰森的目光下。他沒有自由,沒有歡樂,更聽不到觀眾熱烈的喝彩聲。大主教經常阻止莫紮特的父親參加宮廷的音樂生活,企圖隔絕莫紮特父子之間的關系,同時,又對莫紮特施加種種壓力,只要壹發現他稍有抵觸情緒,就采取粗暴方式加以屈辱。大主教只容忍別人迎合他的藝術趣味,對於莫紮特的天才以及他獲得的榮譽,嫉恨萬分,企圖摧毀這位天才的意誌,使他變成壹名馴服的仆人。

然而,柯洛列多主教的夢想並沒有實現,天才的莫紮特憑著堅強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依然在心中建造自已的音樂世界。另外,和睦的家庭氣氛、友好的朋友關系以及大自然的美夢景象,也使他產生了從精神上擺脫大主教禁錮的力量。當然,最強大的力量莫過於他的創作欲望,壹旦他埋頭作曲,周圍的壹切醜惡似乎都悄然離去。此時的莫紮特已不象他當初還沒有出去旅行演出的時候了,歐洲各地的音樂文化、各家名流的音樂創作都已深深印在了他的腦海中,知識的積累,視野的開闊,使他的創作開始走向成熟。莫紮特先後創作了富有戲劇性的《g小調交響樂》、富有幻想性的《G大調鋼琴奏鳴曲》以及富有詩意的《D大調小步舞曲》。特別值得壹提的是他在這壹時期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在1775年僅僅壹年的時間裏,莫紮特連續創作了五部小提琴協奏曲。這些作品無論在表現力方面,還是在結構的精美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深刻地體現出莫紮特音樂感情奔放、歡樂以及蘊含在這歡樂歌唱中的深遂的悲哀。

在柯洛利多主教手下工作的這幾年,莫紮特雖然受到主教的種種限制,但他還是利用自己溫和的性格、平易近人的態度以及十分吸引人的才華,和周圍的貴族階層廣泛交往。莫紮特經常為貴族家庭的慶典活動寫壹些室內樂作品,也為他們演奏,為他們教課。但這些愉快的往來並不能改變莫紮特真正的生活環境,他幾乎按捺不住內心熾熱的烈火,熱戀著歌劇藝術,渴望著自己能創作戲劇音樂。由於莫紮特的才華得不到發揮,他只能在薩爾茨堡渡過他青年時代最為痛苦的時光。莫紮特忍受著痛苦,因為他深知萬壹與主教決裂,其結果便是父親的解雇和家人的挨餓。莫紮特曾經懷著痛苦的心情給尊敬的老師瑪爾丁尼神甫寫信,向他吐露積壓在心頭的苦水。信中說:“敬愛的大師,我常常想就在您身旁和您談話,和您交換我的看法。我住在壹個音樂不走運的國家裏,雖然除去從這裏走掉的音樂家們之外,我們還有很有修養和很有天才的真正的藝術家和卓越的作曲家。劇院的情況很不好…… 我離您多麽遠啊,我有多少話要向您說啊!”就在莫紮特深感痛苦之時,生活似乎出現了新的轉機,大主教終於同意莫紮特休假,並準許他暫時離開薩爾茨堡。

1777年9月,莫紮特在母親的陪同下終於再次踏上旅行演出的道路。他們首先到達慕尼黑城。少年時的莫紮特曾經在這裏舉辦過音樂會,也曾經在這裏結識過不少貴族朋友,此時,這些人卻無力幫助他,只能為這位昔日的神童安排壹些小型的家庭音樂會,以表示他們的誠意。隨後,他們離開慕尼黑,來到阿烏拉斯堡和曼海姆。曼海姆是當時德國音樂的中心,它還擁有壹個很好的歌劇院,莫紮特在這裏受到當地音樂家熱烈的歡迎。他為長笛家溫德林加創作了兩首長笛協奏曲,為雙簧管家拉瑪也寫了壹部協奏曲,同時,還為曼海姆交響樂隊的小提琴家寫了幾首小提琴奏鳴曲。莫紮特在曼海姆結識了著名歌劇作曲家戈爾茨包耶爾,並觀看了他的歌劇《居恩切爾·封·史瓦爾茨堡》;他還與著名的文學家維蘭德交上朋友,這位文學家給予莫紮特以後的歌劇創作許多啟示。

曼海姆的壹切使莫紮特完全沈浸在音樂之中,他似乎覺得自己充滿了創作靈感,尤其是歌劇創作。他決定要從意大利風格中擺脫出來,著手創作德奧民族歌劇。正當他雄心勃勃之際,恰恰遇上了平生第壹位戀人——年輕的女歌唱家阿羅伊齊亞·韋伯爾,強烈的愛情沖垮了他創作歌劇的欲望。他為她創作了壹首非常優美的詠嘆調,還寫了壹首《e小調小提琴奏鳴曲》,傾註了對她的感情。愛情生活完全打亂了莫紮特在曼海姆的計劃,他甚至想帶著阿羅伊齊亞去意大利旅行。這壹切終於遭到他父親的反對,再加上他和母親的旅費差不多已在曼海姆耗盡,莫紮特不得不含淚告別自己的情人,去巴黎尋找新的機會。

1778年,莫紮特和母親壹起來到巴黎,他們住在壹個破爛的小旅社裏,生活十分艱苦。當年的神童似乎已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他到處尋找往日的朋友,但都以冷淡的態度對待他。莫紮特感到灰心喪氣,此時他也真正意識到上層人對藝術只不過抱著壹種娛樂的態度,他們當初對他的熱情,給予他歡呼聲,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消遣的欲望。如今,他長大成人了,盡管在藝術上已經有很大的發展,但不能再把兒時的神秘感帶給那些達官貴族們。另外,巴黎當時正在進行壹場轟動壹時的藝術爭論,這就是著名的歌劇改革家格魯克與意大利正統派皮契尼之間的論戰。因此,人們的註意力根本不會投向這個來自小地方的青年。最後,幸虧父親的幾個老朋友介紹他到壹些貴族家庭當音樂教師,才勉強維持生活。

在巴黎期間,莫紮特為居英公爵和他的女兒創作了壹部長笛與豎琴協奏曲;為著名的舞蹈家諾威爾寫了壹部小型舞劇;還寫了壹部交響樂,並得到上演的機會。但這壹切都不能改變莫紮特在巴黎的地位。最不幸的是,由於天氣悶熱和營養不良,他母親得了重病,壹直臥床不起,莫紮持四處求醫仍無濟於事,終於在7月3日深夜離開了人世,剩下莫紮持壹個人孤苦伶仃地生活。這以後,莫紮特既得不到朋友的幫助,又找不到能擺脫困境的其它方式,於是他埋頭創作,在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裏連續完成了《a小調鋼琴奏鳴曲》、《C大調鋼琴奏鳴曲》、《F大調鋼琴奏鳴曲》和《A大調鋼琴奏鳴曲》,這四部作品顯示出莫紮特的創作趨於成熟。面對著冷酷的現實,莫紮特終於在父親的逼迫下離開了巴黎。在回家的途中,他念念不忘阿羅伊齊亞,但是,當他在慕尼黑劇院重新見到她時,卻遭到了冷眼相待,莫紮特懷著痛苦的心情回到了薩爾茨堡。

在薩爾茨堡,莫紮特又重新過著類似於被監禁的生活。主教規定他不能私自演出,不能隨便離開本地,也不能隨便為他人創作音樂,他的壹舉壹動都受到監視。這期間,父親因為年邁而變得孤辟而固執,他完全投身於宗教,不能再給莫紮特任何精神上的安慰,這更加深了莫紮特內心的痛苦。使他唯壹感到安慰的是,1780年秋天,他獲得了壹次準許寫歌劇的機會。慕尼黑劇院說服了大主教同意莫紮特為慕尼黑宮廷的慶典活動寫壹部歌劇,並給了兩個月的創作假。歌劇腳本選自希臘神話《伊多梅紐,克利特之王》的故事,這對莫紮特來說並不是壹個理想的題材,但出於對歌劇創作的強烈欲望,他仍然很快就完成了初稿。兩個月後,這部歌劇在宮廷的壹個大廳裏開始排練,莫紮特與眾不同的音樂手法雖然使壹些演員難以接受,但也同樣使人們感到震驚。選候聽完第壹幕的排練後,十分熱情地召見了莫紮特。1781年1月29日,當歌劇正式上演後,音樂行家們贊不絕口,而普通的慕尼黑觀眾卻冷言對之。不管別人怎樣說,莫紮特從這部歌劇的音樂中看到了自己新的發展,他對創作歌劇充滿了信心

這種新的追求必然使莫紮特對自己所處的奴仆生活越來越厭煩,他憎恨大主教,厭倦宮廷樂師的工作,終於有壹次在倍受侮辱後與大主教徹底決裂,他辭去樂長職務,決定離開宮廷。懷著憤怒的心情他給父親寫信說:“粗暴無禮和殘酷地對待我,強迫我掃地、收拾房間,只付給很可憐的壹點錢。我不能再忍受這壹切了。心靈使人高尚起來,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繼承來的公爵要正直得多。”當父親勸他回心轉意時,他卻說:“我的幸福到現在才開始!”莫紮特毅然擺脫了大主教的束縛,雖然等待著他的將是貧困和饑餓,但他情願忍受這壹切也不願意失掉自己的自由。從此,他走上了壹條新的生活道路,這也正是他的創作走向新的階段的開始。

成年以後的成就和余年均悲哀

1782年,莫紮特只身來到維也納,平生第壹次孤身生活。在以往的日子裏,他從未離開過家庭,即使是旅行演出,也總是由父親和母親陪伴著他。在維也納最初的日子裏,他過著極無規律的生活,同時,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幹極繁重的工作。他上午寫作,下午教課,晚上演出,演出回來後繼續寫作到深夜。從早到晚沒有壹點空閑時間。如此賣命地工作,僅僅換來勉強能維持生活的報酬。盡管這樣,莫紮特的精力仍然非常充沛,尤其是精神上的自由感,使他完全忘卻貧窮與困苦。莫紮特的真誠、和善以及他的天才,使周圍的人都願意與他接近,在維也納他很快建立了自己的交際圈,壹些他曾經敬慕過的文學家、音樂家、戲劇演員和學者,如今都成了與他經常往來的朋友。

在維也納,莫紮特意外地與韋伯爾壹家相遇。當年他熱戀的阿羅伊齊亞,現在已是大名鼎鼎的歌劇演員,幾年前已經嫁給宮廷藝術家朗格。老韋伯爾已去世,韋伯爾夫人帶著三個女兒和阿羅伊齊亞住在壹起。憑著當年的友情,莫紮特被請到韋伯爾家居住,有她們幫助自然減輕了不少家務煩惱,更重要的是,韋伯爾姐妹對他的溫情完全彌補了他遠離家庭的痛苦,由於頻繁的感情交流,莫紮特對阿羅伊齊亞的妹妹、18 歲的康斯坦齊亞產生了愛情,康斯坦齊亞也非常愛他,莫紮特不顧父親的反對,於1782年8月4日與她給了婚。

結婚使莫紮特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與此同時,他的創作事業也出現了新的轉機。由於奧地利各界人士掀起的壹場弘揚民族精神的浪潮,約瑟夫二世被迫順應民意,在維也納成立了壹個民族劇院,該劇院專門上演富有民族內容的歌劇與話劇。劇院委托莫紮特寫壹部民族歌劇,這正是莫紮特渴望已久的願望。歌劇取材於當時奧地利最受歡迎的戲劇主題,劇名為《後宮誘逃》,腳本由莫紮特的朋友、壹位很有才華的戲劇演員斯特凡尼撰寫。這位天才的舞臺實踐家從觀眾趣味出發,創作了這部形象鮮明、情節感人的歌劇腳本。莫紮特對腳本的質量非常滿意,很快就把全部熱情投入到該劇音樂的構思和創作中。在這部歌劇中,作曲家融合了多種創作手法,象當年創作《伊多梅紐》壹樣,莫紮特把喜歌劇、正歌劇以及浪漫曲和民間抒情歌曲的寫法融為壹體,圍繞著樸實、真情的內容,力求使歌劇語言擺脫意大利正歌劇過於外在的程式化。在這部歌劇的詠嘆調中看不到任何裝腔作勢的地方,它們都好象是語言的自然流露,旋律的發展和節奏律動也都與唱詞的結構十分壹致,甚至連花腔也不帶有任何做作和裝飾性,而是有機地融合在感情的自然流露之中。莫紮特在《後宮誘逃》中所取得的成就,對他後來幾部歌劇代表作的出現,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後宮誘逃》在維也納上演後,引起音樂界的關註。著名歌劇作曲家格魯克對這部歌劇非常賞識,遺憾的是,這位當年頗有威望的作曲家如今已年老體衰,不能再給這位年輕的天才任何幫助,莫紮特還是依靠自己的勤奮和才華,贏得了維也納聽眾的歡迎。在1783—1785年間,他幾乎每天都演奏,有時壹天要演奏兩次。此時,莫紮特已成為維也納最受歡迎和受尊敬的音樂家,童年時代的光輝似乎又在莫紮特身上閃現。

然而,莫紮特的成就絲毫沒有得到宮廷官方的承認。約瑟夫二世從未打算讓莫紮特進入宮廷音樂生活,更無給他任職的想法。這除了官方的偏見以外,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奧地利的宮廷音樂生活被壹些接近皇室的音樂家所把持,他們害怕莫紮特的天才會沖擊他們的地位,於是千方百計阻止莫紮特進入宮廷。在這些人中,對莫紮特危害最大的要數作曲家薩爾耶利。薩爾耶利繼格魯克之後擔任宮廷樂長,出於小才對大才的嫉妒,他對莫紮特壹直抱有敵意,並施展各種手段不讓莫紮特進入宮廷音樂的圈子。雖然莫紮特並不在乎這位卑鄙者的所作所為,但後來他還是痛苦地稱薩爾耶利是他壹生中的惡魔。

這壹時期,最使莫紮特感到欣慰的是他與海頓所建立的深厚友誼。海頓比莫紮特年長25歲,當時他正處在創作鼎盛時期,他以天才的洞察力斷言莫紮特是當代最偉大的作曲家。得到海頓的承認,對莫紮特來說是最大的榮幸,在他看來,整個宮廷集團對他的評價比起海頓對他的賞識,意義要小得多。海頓的創作對莫紮特有重要的影響,莫紮特也深深感激這位年長者對他的幫助。為了答謝海頓,他寫了六部四重奏獻給這位受人尊敬的音樂大師。

頻繁的演出活動,促使莫紮特不斷創作出新的鋼琴作品。從1782年開始,莫紮特的鋼琴創作達到了壹個新的水平。在海頓的基礎上他為鋼琴奏鳴曲奠定了四個樂章的形式,並且賦予各樂章的主題材料以鮮明的個性和驚人的表現力;他的《d小調第20鋼琴協奏曲》(K.466)、《A大調第23鋼琴協奏曲》(K.488)等作品都是歐洲古典協奏曲的典範。此外,他還創作了壹些即興性的鋼琴作品,其中《c小調幻想曲》最為著名,作曲家賦予這部作品嶄新的織體與和聲,使它在體現音樂戲劇性方面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從1782到1786年間,莫紮特的創作技巧和音樂表現力在維也納已所向無敵,最好鋼琴家的名聲和友善的為人,使維也納整個藝術界都與他十分友好,他的寒舍始終坐滿了藝術界的客人。在這些客人中,有壹位名叫L·達·龐特的宮廷詩人 (原名叫艾曼奴愛羅·康涅爾揚諾),他對莫紮特歌劇創作方面的成功起了關鍵作用。他是猶太人的後代,從小被壹個僧侶學者收養,後來當了神學院的院長,他對宗教活動並不感興趣,憑借自己的文學天才當上了維也納宮廷詩人,並負責為皇帝選定的歌劇寫腳本。達·龐特在遇到莫紮特以前絲毫沒有顯露出他的才華,只是當他與這位音樂大師相遇之後,才橫溢出他的靈氣。1785年,當莫紮特再次獲得為維也納劇院寫歌劇的時候,毅然找了這位合作者。兩位情投意合的藝術家決定采用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劇本《費加羅的婚禮》作為歌劇腳本的素材。由於該劇本含有某種進步的革命思想和社會意義,致使包括奧地利在內的歐洲不少國家的統治者把它拒之於門外,禁止上演這部劇作。然而,達·龐特對它作了巧妙的改編,在回避鮮明的政治傾向的前提下,保留了劇中最精彩的情節。莫紮特對腳本的初稿並不滿意,幾經修改後才開始構思音樂。1786年5月1日,這部劃時代的歌劇終於在維也納上演,莫紮特親自任指揮,觀眾熱烈的歡呼,致使劇中的重要唱段幾乎全部重復壹次。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以完美的形式和鮮明的思想性標誌著莫紮特的音樂創作走向了頂峰。

1786年,莫紮特計劃以個人的名義舉辦壹次大型音樂會。音樂會的經費要依靠貴族音樂愛好者的資助。在以往的日子裏,莫紮特可以毫不費力地獲得許多貴族的認捐,但這壹次卻十分淒慘,只有斯維田男爵壹個人簽了字。也就在這時候,他又面臨著孩子的出生和妻子的病痛,於是,他只能忍受屈辱伸手借債,他還被迫廉價出售自己的手稿。由於經濟問題,他們全家不得不搬到條件十分差的住所生活,莫紮特的工作條件也隨之變得更差。在如此困苦的情況下,莫紮特壹家仍然抱著樂觀的生活態度,並不斷地尋求新的機會。

1787年,莫紮特終於獲得了布拉格劇院約請他寫歌劇的機會,這可聊補莫紮特經濟上的不足,他全力投身創作。歌劇取材於西班牙民間傳說《塞維爾的登徒子》,該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