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免費電影 - 為什麽去電影院看了很多國產電影都感覺被騙錢了

為什麽去電影院看了很多國產電影都感覺被騙錢了

中國電影市場真是壹個熱中有冷,爛中開花的神奇存在。高票房電影已經被翻來覆去地研究了個透,炮灰電影看似“沈默的大多數”,但仔細打量這些奇葩,同樣是觀察中國電影的壹個維度 2013年就要過去了,票房贏家們很懷念它。截至今年12月8日24時,中國內地的電影票房突破了200億元大關。在2005年,全年總票房才剛剛過20億元,2010年則剛過100億元。就算再外行的人也看得出來,中國電影市場正熱得滿臉通紅,眼瞅著就要發燒。另壹組數字是,2013年全國電影院平均上座率僅15%,投入市場的影片有700多部,其中能盈利的不足10%。

國產驚悚:“妳神經病啊”

以前人們還可以說,國產驚悚片就是中國足球,但現在恒大得了冠軍進了世懼杯,只留下國產驚悚片孤獨地扮演著扶不上墻的阿鬥。在2013年票房炮灰電影裏,國產驚悚片是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映的國產驚悚片有將近20部,票房在幾百萬到壹千多萬不等,七成以上都是賠錢的。這些電影的網站評分幾乎都在5分以下,評論中最常見的壹句話是:“早就知道國產驚悚片全是爛片,我就是犯賤/腦子抽了/閑得蛋疼才會來看。”國產驚悚片=爛片已經是公認準則,但每部爛片都各有各的神邏輯。霍思燕主演的《午夜火車》裏,女主收到壹張不知道哪裏來的火車票,莫名其妙地上了車,車上有個男的,限制級鏡頭時有出現。最後發現自己失憶了,原來她小時候玩煙花爆竹燒死了包括自己小玩伴在內的壹車廂人,而這趟火車就是當年那個列車長承包的,聚集起死難者家屬,壹起去上墳。當女主角意識到我國鐵道部還沒有提供包火車業務時故事就結束了。最讓觀眾疑惑不解是,車上的男人是她自己分裂出來的另壹個人格,但這段跟最後揭開謎團完全沒有關系。吐槽無力的觀眾只能認為這是為了展示影片的宣傳口號:“不只有恐怖,還有感情和愛。”關於這部電影最生動的影評標題為:《朋友是影城的經理,我想看,她告訴我說這電影沒人看除非妳包場》。

中國國情是,不允許電影裏真的有鬼或其他超自然力量,因此國產驚悚片只能不斷制造靈異事件,把恐怖因素指向壹個又壹個神經病。日子久了觀眾也對這種模式有所準備,有點蛛絲馬跡他們就立刻明白了,這就是趙又廷的臺詞:“妳神經病啊!”《搏擊俱樂部》式的精神分裂橋段也被導演們重復到泛濫,在《咒·絲》、《女蛹》等片中都有這種劇終才揭秘某個角色只是精分人格的故事模式,非常地“走進科學”。在神經病們中還經常跳躍著莫名其妙的激情戲,純是為了放在預告片裏增加噱頭,多半和情節沒有關系。當“神經病梗”被用濫之後,更奇葩的橋段出現了,那就是做夢。

《校花詭異事件》專門討好學生中愛驚悚的人群,打出“女高怪談中國版”的宣傳語,安排校花女主角在壹個詭異的旅店裏不斷遇到恐怖事件。恐怖橋段變笑點,觀眾已經見怪不怪了,電影的驚人創意在於,旅店裏的人都變成了鬼,校花以紫薇自殺的姿勢墜崖,這時忽然逆轉,校花在做噩夢。下壹個鏡頭壹秒鐘變小清新,男女主角演了壹點校園純愛MV,電影結束了。創作上固然有限制,但創作者的思路匱乏,對“驚悚”的低層次理解也顯而易見。參加過國產驚悚片宣發的小魚說,國產驚悚片常見的宣傳手段就是渲染恐怖,但最近幾年受眾見多識廣,刺激點不斷提高,再加上這個類型的國產片幾乎是“臭名在外”,創作者幾乎已經才盡。大批量粗制濫造的國產驚悚片不斷湧進影院,和前幾年部分電影的成功有關。2009年的《午夜出租車》成本200萬,票房1200萬,2010年同等規模的《午夜心跳》收獲了3200萬的票房,2011年《孤島驚魂》撞了楊冪走紅的大運,票房收獲9000萬元人民幣。這幾年是國產驚悚片的開荒年,沒有知名演員、導演,甚至沒有好劇本,只要宣傳嚇唬人就有票房,因為驚悚片愛好者是壹個固定人群,很容易被忽悠進電影院。開荒時代的驚悚爛片賺得盆滿缽滿,熱錢湧進了這個行業,國產驚悚片的好日子也到了頭。大部分驚悚片不需要大投資,急功近利的資方拼命壓縮成本,讓這個類型的電影成了不知名導演和演員的集中展示區。這時驚悚片粉絲們也漸漸明白了這些電影的含金量,不再因為恐怖的海報和通稿而進影院,國產驚悚片們淪落到院線不想排,觀眾不看也直接打壹星的境地。

大家壹起“囧”

國產電影宣傳有壹套固定的庸俗語匯:超強陣容、賀歲巨獻、老戲骨、萬眾期待、網絡熱議……這幾年他們最愛用的壹個詞,非“接地氣”莫屬。學院派對此的評語是:“戲劇是反現實敘事,接地氣什麽時候成了好電影的標準了?”接地氣可以是某壹種電影風格,卻被跟風跑的中國電影人用成了壹個褒義詞。但凡都市題材的電影,動輒就標榜自己“接地氣”,妳們考慮過“地氣”的感受嗎?

絕大多數這類電影只是對高票房電影的機械模仿。《人再囧途之泰囧》走紅之後,囧字成了低成本國產喜劇最喜歡的字眼。《臨終囧事》明明是講殯儀館的故事,硬要往“囧”上攀,最後搞成了四不像。男主角小時候被雷劈過不會笑,觀眾以為導演要搞雷喜劇了,話鋒壹轉說他家祖傳開棺材鋪,從大山走進城找的工作還在殯儀館。妳以為導演要來中國版《入殮師》了,男主角卻在殯儀館裏各種見鬼,觀眾剛準備迎接壹部國產驚悚片,溫情戲緊接著又來了。如此天馬行空,宣傳方卻說這是

“接地氣”、“展現小人物悲歡”。另壹部囧字頭的《囧人之越撓越囧》,鐵了心要復制泰囧式的繁復挫折,設計了壹對七年之癢的夫妻,丈夫靠妻子發家卻在外面包小三,妻子找偵探拍證據想要丈夫凈身出戶。兩夫妻相互算計,小偷騙子全用上了,故事卻單薄到只靠相互追著跑來解決。喜歡看輕松喜劇的人沖著“囧”進了電影院,看得壹頭霧水只記住了壹個“跑”字。難道壹直在地上跑就是“地氣”的精髓?直接用網絡熱詞的電影更是爛出了新水平。先請體會壹組片名:《光的棍》、《午夜微博》、《負二代》、《不要迷戀姐》、《別跟我談高富帥》……不祥的氣息撲面而來。創作者們壹個人在家裏憋創意,網絡上億萬人壹起攢創意,電影從網絡裏得靈感也無可厚非,但通常簡單粗暴地移植熱詞意味著拙劣地追逐“潮流”,最終形成極其土鱉的文化產品。鑒於電影有生產周期,他們

呈現的是半年到壹年前的熱門段子。演員們面癱地來壹句“太給力了”,基本上就把電影送進了虧錢的絕路。《別跟我談高富帥》裏,白富美和男朋友吵架,進山度假遇到了男屌絲,先吵架再相互了解再陷入愛河的俗套劇情再次上演,她的閨蜜壹直忠心耿耿,忽然壹變臉就成了勾搭前男友的壞女人。白富美住的旅館是大學生消費水平的農家樂,整個畫質看上去像中學生DV作品,碰上了憂愁,白富美就脫光了跑到河裏去邊洗澡邊思考,導演借此順利展示了肉體。整部戲看上去

像胡鬧,壹位觀眾看完的感想是:“拍這戲大概幾百萬吧?大家站在黃河邊上把300萬人民幣換成硬幣往河裏扔,扔壹個小時也比拍這電影有意思。”據“中國電影票房吧”數據,這部電影的票房是2萬。有了這些電影的襯托,《富春山居圖》還是挺好看的。“跟風、模仿,是國內每個行業的通病,不只是電影。”麥特文化傳媒總裁陳礪誌說。他發現在《致青春》之後,同類型題材電影項目明顯增多乃至泛濫,而因為80後都市情感題材的熱門,明年“閨蜜題材”必將大熱,跟風者眾。但他對大多數趕時髦的電影都不看好:“今年上半年的幾部片子都有其特殊屬性,例如《致青春》能引發全民懷舊。但跟風者做不到這些,只有市場才能去教訓他們——必然血本無歸。”另壹方面,陳礪誌也認為市場環境在變化,以小博大的電影勝算在降低:“平均每周有七八部電影上映,其中壹定有大片,這樣的市場容量留給小片的機會越來越小。”想成為黑馬顯然不能只靠跟風亂貼標簽。

電影中的三聚氰胺?

喜羊羊走上大銀幕,每年春節都能輕松順利過億,兒童片再度成為投資熱點。喜羊羊給了資方無窮的想象:成本低、受眾廣、制作不麻煩,甚至情節也不費腦子,不就是狼抓不到羊嘛。兒童片,不管是動畫的還是真人的,就此成為低質量電影的重災區。和皮克斯那些全家觀看的高分動畫電影不同,國產動畫電影幾乎都是孩子愛看,家長陪睡玩手機的狀態,電影網站上關於此類電影的低分評價都是被迫進電影院的成年人留下的。今年8月上映的《高鐵英雄》票房78萬,由常州電視臺和東京電視臺合作出品,購買了1998年著名日本動畫片《鐵膽火車俠》的版權,但CG效果慘不忍睹,表情僵硬動作緩慢,高鐵俠形象簡單得像兒童畫,劇情則是幼稚的“拯救世界”。帶孩子看片的家長認為“直接把98年電影放上銀幕也比這個好”。動畫片太幼稚,真人兒童片卻太不像孩子。主打今年暑期檔的兒童電影《小神來了》,山寨《小鬼當家》,講述三個孩子在家碰到蠢賊的故事,小童星們裝腔作勢地在家商量捉賊大計,過分地賣弄可愛,完全是“大人臆想的可愛的小孩”,而沒有孩子該有的稚氣、純真以及說話的磕磕絆絆。再加上柳巖和邱啟明在片中扮演壹對情

侶,讓電影氣氛更加奇怪。暑期檔裏這部電影僅有65萬票房。壹部名為《西柏坡2:王二小》的動畫片,用動畫做了個兒童版的抗日神劇。王二小的故事被重新演繹,他和小女孩棗花壹起出抗日奇招,最終犧牲,票房40萬。縱然有炮灰,但也有運作得好的兒童片成了票房黑馬。《我愛灰太狼2》有喜羊羊系列的噱頭,動畫當引子,主要是真人演,劇情在大人看來沒有邏輯,上線18天收

獲票房7251萬;《洛克王國2聖龍的心願》累計票房6556萬元;《巴啦啦小魔仙》4702萬元,靠的都是已有遊戲、電視劇的品牌效應。成年人頻頻以“弱智”、“低級”來形容國產兒童片,最嚴重的說辭是“電影中的三聚氰胺”。指導最新壹部“小魔仙”系列的導演於人覺得這些意見情有可原:“確實存

在太多劇情簡單的作品。”於人很早就從事兒童影片工作,早年國內的工作習慣是“壹定要寓教於樂”,以說教姿態拍電影,自然比不上迪士尼的吸引力,但這幾年有電視動畫的示範,影片又漸漸趨於低幼處理。尤其是用已經形成產業鏈的品牌做電影,對創作者的限制更多,於人就聽說某兒童品牌要拍電影,對導演最多的要求就是展示玩具環節不能少,重復動作以帶動兒童消費習慣。

瑞格奇跡副總裁邢芳正從事兒童動畫工作,她直言國產兒童片從創作到技術還都很不成熟,“產業整體水準落後”。“從《大鬧天宮》到現在創作者的斷檔,折射出來的是過去二三十年教育的失敗:原創力量枯竭,學外國又學不到根基和精髓。”

作者:王英俊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