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無數革命先驅,與日薄西山的清廷的對比,更是凸顯出了革命者的無畏,偉大,背叛是背叛者的通行證,愛國是愛國者的墓誌銘,只因他們的身先士卒,為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作下了血淋淋的鋪路。
看罷《百年情書》,這亂世之中的愛情、親情與革命所演繹而成的紀念辛亥革命的壹部電影,總是無法忘懷,“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人都成眷屬”,然,“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計數,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這是怎樣的壹種大情大愛,因為明白自己對妻子的深愛,所以理解“天下人”生離死別的苦難,所以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全更多後來人的幸福……
“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
亂世中的愛情,終是不忍獨善其身,也方顯其愛之深,思之切,然終是無法兩全,國家不幸,個人之安逸又來自於何方?這是必然,但又是無奈的,如斯亂世,身為壹名中國人,妳又能如何,為了革命大業,縱使煩亂又怎樣,傾吾所有又何妨?相貌如玉,然肝腸如鉄,心底光明如雪,為了自己心中的光明,願意為之而赴湯蹈火,萬死不辭,還記得黃興說的:“我們就是要用我們的血去澆灌自由之花”。覺民也曾言:“吾輩此舉,事必敗,身必死,然吾輩身死之日,距光復起義,必不遠矣。”於是廣州起義,於是武昌起義,於是辛亥革命。
明明就還在用文言,明明還在清廷的壓迫下,本是書生壹輩,卻能扛起國家大任。
還記得妳說“死有何懼,我等莽撞書生,奮起壹擊,喚醒億萬炎黃胄裔,雖頭斷血流,暴屍街頭,但華夏大地少了壹幹英傑,黃泉路上多了壹群鬼雄,我等壹死,死得其所,血灑神州,快哉,快哉”家與國之間,妳選擇了國;筆耕與槍戰之間,妳選擇了為國而槍戰,而犧牲,只因壹句,良心未泯,國事不平,何以為家?是的,死有何懼?當林文喊“新軍兄弟們,當同我們戮力同心,推翻清……”廷字都還沒說出就被打死的時候,妳們就應該已經真正無畏了,當新婚的聲洞執意要參加敢死隊時,當驍超與元棟雙雙就義,元棟的眼鏡被踩碎,珺瑛在城門外留下了傷心的眼淚,同生***死的誓言,得到了熱血的回應。
還記得妳們兩人,意映與妳在院中跳舞,放著sakura的音樂盒;海邊放紙鳶,意映說妳是高高於天的鳶,但妳卻把舵放入其手中;還記得妳們壹起相擁於竹林;妳給她梳頭,看京劇,意映等著妳,從初為人婦,到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從齊劉海到頭發長長,不梳劉海。
還記得待妳如親生的父親,雖然氣妳在考試中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但其實心裏何其慶幸妳不愧於祖宗社稷,雖然打妳打在手上,但卻也痛在心裏,雖有些迂腐,希望妳好好念書,但在我看來,卻有更多的開明,願意放妳走……
明明就還是白衣書生,明明就還是卿本佳人,卻要承擔這樣的亂世所帶來的痛苦,父子夫妻分離,然而這不就是那個時代麽?汝輩此舉欲喚醒華夏胄裔,雖事必敗,身必死,然汝輩死身之日,距光復起義,必不遠矣,而後辛亥,終醒國民,後建新中國,站國人,後開放,富國家,而汝輩之人也必將含笑九泉,不枉以壹副副錚錚熱血之軀慷慨就義。
吾此輩何德何能,能享樂於先烈們赴湯蹈火所換之盛世,吾有何顏面以對之?以受之?以樂之?雖生有所戀,然死又有何懼?吾輩之人,必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非此則無以為報先烈之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