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大提琴的時候,我們總會遇到很多關於手形上的問題。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大提琴演奏手形的幾個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1、低把位手型
在演奏大提琴的時候,低把位手型就是從第壹把位到第二把位的手型。根據曲子的需求,隨著演奏難度的增加和創新,手型也是壹直隨之發生改變。
它的基本姿勢是左手自然地擡高大臂和小臂的角度約30度,手掌大致平行於小臂。在壹條直線上,手半握著,就像握著壹只雞蛋,手有點鼓起來。四個手指為直線型自然地貼在琴頸上,拇指放到琴頸後面彎曲起來跟壹指和二指中間的部位相對。
當使用大把位的時候,用拇指和二手指可以同時降低半音,手掌的重心是二指和三指的中間,這種手型更為自然和漂亮,可以使整個手臂處於放松狀態。
正確的手形是保證發音準確的基本條件。有些初學者在剛開始學習時不能準確掌握左手的手型。手指僵硬,重心比較往上或太靠近底部,第三關節下塌,限制和影響手指的靈活性,不能及時調整發音。
第二種情況是,左手在指板上的位置過於高或低,所以除了空弦以外,所有的聲音都不準確。第三種情況是固定位置的整體位置是正確的,但是手指之間的距離是偏離的。
2、拇指把位手型
拇指從原來的琴頸後面移動到琴頸上。不要跟壹指彎曲成2度的關系,剩下的手基本沒變。手臂的大臂小臂在同壹條水平線上形成壹個整體。
與較低的把位相比,身體應該更靠近琴身,有壹種把琴抱在懷裏的感覺。整個手臂應該處於放松狀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全部的力量,分布到手的各個部位。
拇指也可以自然地放在指板上,其他手指也會受到手臂重力的影響,在琴弦上可以是強壯、自然、放松、富有彈性的按動琴弦,使其產生最自然的音色。
拇指把位的音高比低把位的音高更難掌握,因為除了在低把位會遇到壹些音準的問題外,拇指按弦也會出現。初學者在第壹次使用拇指按弦時動作不正確,而且笨拙且難以控制。壹些學生在按琴弦時,拇指關節會塌,手指會變硬,導致關節緊張,使其他手指不能靈活移動。
其次,拇指不緊,不均勻,不可避免的會導致聲音不佳,不準確。因此,應強調拇指的靈活性和舒適度。當按壓琴弦時,整個拇指應放平,使琴弦牢固地附著在指板上。這樣不僅可以保證音高,而且可以使聲音演奏時達到統壹。
3、在換把中容易出現的音準問題
換把是大提琴左手技巧的基本內容。它需要靈活性、及時性、連續性和和諧性。最基本的是音準的訓練,這是換把最基本也是最困難的問題。
這是因為原來的手型在換把時不易保持,在移動時很難找到音準的正確位置,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是壹個很困難的練習。
在換把的過程中,我們要有壹定的規則和技巧。其實,換把就是把在琴頸上原來的位置換到另壹個位置的過程。四個手指的形狀保持不變,只是移動到另壹個位置,這是換把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