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爭與愛情》訴說真實感人的故事。
不只是“愛情至上”“愛是唯壹”的膚淺意念。
讓觀眾瞭解戰爭的真相,侵略的殘酷,人生的無奈。
讓觀眾體會自由、民主、家國、親情、愛情的可貴。
不為商業收視,不為塑造偶像。
只是呈現「事實」---戰爭的殘酷
只為闡述「理念」---和平與正義
戲劇的本質,不就該是這樣嗎?
導演以攝影機當畫筆,描繪人世。
演員將感情融入肢體,詮釋人性。
觀眾因戲劇感動深思,瞭解人生。
2 《戰爭與愛情》以電影的敘事方式,展現獨特的抒情風格~~壹種“沈默的悲痛”
越是哀傷悲慘的時刻,反而越是沈默無語。 。 。
甚至連慘叫哀嚎聲,都被導演以音樂掩沒。
不是以音樂填補薄弱的劇情,粉飾空洞的情感。
而像是以“不忍”之心,讓音符代替哭喊。
隱忍的哽咽,比無止盡的流淚更令人鼻酸。
3 能放能收的演員難得。
不溫不火,不濫情、不煽情的導演也是難尋。
宏偉的景觀,寫實的畫面,自然的采光,動人心弦的音樂。
整體有史詩的氣韻與濃郁的情感。
氣勢磅礴,又細膩感人。
沒有現在戲劇常見的誇張渲染,反而是沈穩內斂的事實陳述。
第壹幕戲熟練的呈現動作電影的運鏡剪接,
臺詞簡短,以畫面和音樂訴說劇情,營造氣氛。
4 這部戲也少見韓劇常有的悲情哭泣和繁瑣對話。
南川兩度離家,壹次是母親為了他的前途勇敢的逼兒子離鄉。
壹次是南川被迫從軍。
臨行前,母親不但沒有淚眼相對,
反而說:不能哭,會不吉利。
關愛兒子的慈母,在鐵道邊苦等列車經過的瞬間,
奔馳的火車中,離家遠征、前途未蔔的青年,
與田間守候的母親,互相揮動雙手,
母子間的親情與牽掛不在淚水哭訴之中,
而是在如梵谷畫作般質樸感人的畫面裏。
5 少年南川投靠伯父,伯母心存芥蒂,不願接受。
某些戲劇,會加進許多瑣碎情節,演上好幾天,
讓伯母虐待南川,伯父夾在中間為難,
南川忍受屈辱,辛苦工作,終於讓伯母心軟。
但是南川簡單壹句善解人意的話,
幾個默默做事,低頭吃飯的鏡頭,完全顯現伯母人性的心態轉變。
用壹封給父母的信,告知南川的成長和生活狀態。
有真有假的書信內容,隱藏著南川的孝心,自然的親情。
畫面簡潔,多重涵義。
6 劇中描寫日軍在訓練營或俘虜收容所中的種種不人道行為,
雖是譴責罪行,卻也說明日軍效忠天皇的思想和立場。
即使無法原諒與認同,但因此不致過度將日軍惡魔化。
這是源於戰爭的悲劇。
不幸無辜身處其中的人,
被迫從軍、慰安、生離、死別、喪失心智、喪心病狂。
然而戰爭結束,並不是悲劇結束。
承擔苦難的人、堅守真理的人、泯滅良知的人. .繼續糾纏。
這是在真實歷史架構下,自然且近乎必然的悲歡離合。
看似「時代影響人生」,卻又以「人生反映時代」。
在眾多人物豐富錯綜的故事中,融入許多歷史關鍵時期。
不是閉門造車的催淚情節,不是抄襲拼湊的恩怨情仇。
是誠懇寫實的歷史真相,是深切真摯的悲歡人生。
7 原在遺傳了陽燮的熱血.為現實的不滿奔走.
但是原在也承襲了南川的敦厚,執著.
兄妹的悲戀,沒有誇張灑狗血的安排
只有原在的雨中離去,銀珠的失魂落魄..
令人不勝唏噓~~
戲劇中的[兄妹戀],由不知情的戀人,演到同壹屋檐下的相戀或單戀.可能親生,可能非親生..
描述的只是[愛情是沒有道理可言的]
如果是壹般的偶像劇,我會希望戲劇就結束在我們我看的海外版本.
原在昂首絕然而去,突留故作堅強而沈痛的背影在林中.
白衣銀珠跌坐在車旁,聲聲的吶喊回蕩在原在離去的森林.
[沒有希望的愛]該是多麽的淒美.
然而真實的人生沒有就此結束,原在有了越南女孩.最後捐軀在異鄉.
為陽燮,南川,誌娟的人生,為這場紛亂的年代,下了最後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