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太平輪彼岸》,看著票口還在排片的《捉妖記》和《煎餅俠》(票房雙雙沖進10億),而《太》的觀眾寥寥反響寥寥,特別想替《太平輪》說兩句話,為抱病拍攝的吳宇森導演為這個電影唱唱贊歌,為這個電影流點“自來水”。
如果觀眾朋友在這坑爹兩個月的國產電影保護月無所事事的話,我還是強烈建議您看看這部《太平輪彼岸》的電影,它和《太平輪上》已經沒有多大關系,和吳宇森和暴力美學也已經劃清界限,它不是中國版的《泰坦尼克》,也不是講壹艘沈船的悲催故事,更不是三個帥哥三個美女生離死別的浪漫韓劇青蔥日劇悲情中劇結合起來的偶像劇。
《太》,雖有壹些缺點,但它還是壹部提供給我們不同視角反思歷史戰爭的壹部誠意之作,雖然篇幅太長有《太平輪》上這個大坑,但這部《彼岸》還能首尾呼應也能獨立成篇,電影也夠精彩;雖然電影節奏緩慢感情繁蕪但層層遞進,處理清楚不拖沓;雖然沈船的片段很短,但細節絲絲入扣特效也很震撼;雖然電影人物眾多線索多頭,但還清晰也沒有讓觀眾跳戲出戲;雖有沈船有愛情有情懷雖然還沒有拍成史詩,但還是能觀影結束讓人深深的思索,有時候,電影雖然沒有觀眾期望得那麽好,但電影人很認真的去拍,不是粗制濫造沒有糊弄觀眾我就很想給這個電影打高分。
《太平輪彼岸》,獨立成片,拋卻上壹部的影響,只是這壹部電影,我打8分。如果電影能把名字改成最早的《1949》,或者是臺灣的名字《亂世浮生》,或許我還能再加1分。其實認真看完電影,我們也會發現,電影已和這艘輪船無關。
電影編劇是《色·戒》和《臥虎藏龍》的編劇王蕙玲,普通觀眾看得會很奇怪,為什麽電影名字感覺是太平輪海難,但只有壹對情侶登船,另外兩對情侶只有壹人壹照和這艘輪船綁定,而且他們早已經陰陽兩隔,貌似這並不是壹個高明編劇表現,而大家期盼的沈船也壹直在電影後半部才表現,也就短短五分鐘。我以為,電影更多的象征是就猶如章子怡扮演的於真在尋找船票過程中被裹挾到學生遊行的隊伍中,她茫然回顧,卻被隊伍擠著向前,這是電影人思考人生的處理,卻是電影最好的表現,而這樣的表現象征充斥著整個電影,在亂世之中哪裏有太平?
沈船只是壹個事件,而編劇導演要表現的是亂世之中,螻蟻蒼生,命如草芥,而無論富貴貧窮,大家擠在壹條名字叫太平的輪船上,就猶如人生世界在此交際,他們宛如亂世中壹條大船,沈沒變成了所有人冥冥宿命。
電影沒有吳宇森導演習慣擅長的暴力美學,習慣的快節奏,而是通過幾人的命運愛情,娓娓道來,逐漸將戰爭的殘酷與沈重鋪陳在熒幕畫面。作為講究細節、註重底蘊的導演和編劇,拒絕被市場綁架,過度娛樂化壹部戰爭片,正視歷史,以真誠的細節、嚴肅的創作吸引人、打動人。這是這部電影最高明的地方。
導演用女性視角來表現亂世,表現戰爭。於真用身體換取船票,而眼睛透過小孔看登船的蕓蕓眾生,她顯得如此冷靜如此旁觀,這是2015年,國產電影中最殘酷最不忍的壹個鏡頭。這樣的拍攝比用特技塑造壹個蘿蔔或者用誇張自黑來改編壹部漫畫要難度挑戰的多,卻更震撼的多。
我們不願意回顧歷史,本能抵觸說教,也不願意看到個人和國家大歷史交融起來,電影人用女性視角,用三個柔軟的女人內心的角度來講述戰爭的殘酷以及人性的美醜,要承認,這樣的觀影後帶給人心理上的沖擊都更加殘忍和強烈。
這就是1949年我們迎接新社會年破城前的上海,國民黨進駐前的臺灣,這就是我們以前的中國那場戰爭,沒有正義和對錯,在這裏,女人不風情,英雄也戀生,普通人市儈。因為,這才是真實的歷史、鮮活的中的沒有加工過的正常人,在我們眾所周知的中國電影,能通過審查的,“可上映”的電影中,國***內戰壹直頗為敏感,鮮少提及,更別說是以國民黨軍官壹個正面形象作為主視角來展示戰爭的電影,吳宇森先生用生命去做賭註,將這部電影作為自己的封山最後的電影,無論如何,都應該值得大家,去買張電影票,為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重重的點個贊。
這個贊絕對不是禮貌和面子。電影中流露出的濃濃的對人生歷練對生命思考的帶給觀眾的回報,很值。
拍這部片的時候吳宇森導演淋巴癌已經很嚴重了,加上高血壓,在拍攝的時候“每天要吃二十多顆藥”,精力不濟,對影片的掌控不利,加上小馬奔騰影業大家周知的大事件,電影來回數年的坎坷,讓這部影片客觀的因素過多,導致了影片較緩的節奏和篇幅問題,這也是事實,但我會用壹個影評人的名譽保證,單看《太平輪彼岸》這部電影,兩個小時絕對不會讓妳無聊,絕對值得壹看的好電影。
謝謝《太》後面的電影人,讓我們知道中國還有壹艘太平輪,讓我們在2015眾多的爭名奪利的電影中能記起哪段的戰爭哪段歷史,能把心穿越到八十年前,體味亂世浮生,情深如海。那艘永遠到不了的彼岸的客船和這部電影,以及哪些船上命運多舛悲喜雙依的人們,壹定會讓我們這些看過電影的人過了很久都不曾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