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免費電影 - 《鳴梁海戰》以少勝多,讓人熱血沸騰,為何讓人不寒而栗?

《鳴梁海戰》以少勝多,讓人熱血沸騰,為何讓人不寒而栗?

這是壹部韓國史詩級的戰爭大片-《鳴梁海戰》,歷史上壹次以少勝多的鳴梁海戰,抗擊日本的侵略。根據歷史典故拍成的影片,總會引起本國民眾的***鳴,何況是同仇敵愾對抗外侵以小搏大的漂亮戰爭呢?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熱血沸騰、悲壯到戰栗的感覺,看到最後長出壹口氣發現已然熱淚盈眶;配樂太棒了,海戰部分拍得相當振奮人心,特效制作精良,壹個多小時的海戰能讓人全程保持緊張感。

《鳴梁海戰》前半段用了大量的筆墨鋪陳,如果妳沒耐著性子等到大海戰,妳幾乎等於沒看。無論是炮戰還是近身肉搏,韓國戰爭片都會利用人性的戰術也頗為符合東方戰爭思維。戰爭場面精彩,憑借著不屈不撓的意誌及全民的支持,朝鮮英勇地擊退了勁敵。日本人從古代就有侵略的思想,要不怎麽能培養出眾多臭名昭著的戰犯呢。

或許有些人認為情節對於歷史還是有些誇張的,主角光環太強烈,盡管史實上這的確是以少勝多的傑出戰役,但是講述勝利時,科學道理,兵法哲學的部分並沒有作為重點,畢竟商業電影,傳奇,演繹色彩也自然要濃厚壹點,什麽500戰船之類的,數量首先就是個問題,而且也未必是戰船,就這麽被以誠實著稱的朝鮮人吹上天,成了戰爭?轉折點?。接下來是不是就要暗示下朝鮮和明只是?盟友?關系,那就更完美了。

或許妳會認為這就是泡菜版手撕鬼子,慘烈程度不敵300勇士。天朝版文戲刪減了仍覺拖沓。海戰戲亂、燃、煽。亂能理解,煽情也到位,但戰果真是莫名其妙,海戰的戰略和戰術沒有完全表現出來,連李舜臣有幾艘船都交代不清楚,這就完了?日軍這樣就撤了真是不可理解,這種程度就能叫大勢已去了嗎?除了海戰場面上值得壹看外,其他方面沒有任何看點。簡單粗暴的韓國抗日神片,對於不了解那段歷史的中國觀眾來說本片只是壹場以少勝多的海戰而已。

不管怎樣,純粹從電影角度,拍的挺熱血的,看的人緊張,海戰場面效果不錯而且不淩亂。雖然也有比如讓敵方顯得太菜太二的此類電影常見問題,但是拍的就是故事順暢,場面宏大,激動人心。電影總體來說還原了李舜臣的重要時刻,將壯觀的海戰和民族的大義拿捏到位,從主旋律角度來看極具觀賞性,從商業片角度來看又充滿感召性,值得借鑒。

熟悉歷史的應該知道,鳴梁之後的露梁海戰才是真正決定整個戰爭勝負的關鍵,在那場戰鬥中李舜臣陣亡了,壹同犧牲的還有明朝老將鄧子龍,而那場戰爭的指揮者是明將陳璘。戚繼光殺死的倭寇比李舜臣要多壹百倍還不止吧,彈丸小國的幾千人海戰都能拍的有聲有色,我泱泱大國號稱百萬雄師的赤壁之戰卻拍的跟什麽壹樣,我就不多說了。

至少大部分時間真是在打海戰而不是啰嗦嘴炮。有種玩帝國時代的感覺。說千裏傳話的壹定沒註意到人家喊話前是用刀指了個方向的。不過超神的箭術VS超神的鐵炮就真的只能笑笑了。要是拍露梁海戰不知會怎樣呢?最後李舜臣那句?彼此怨恨太深,不知如何是好?給全片又拔高壹個檔次。海戰的場面是近幾年的巔峰。這種必須贏,必須以少勝多的片,政治意義往往太過。贏了,也就完了。只有最後壹句臺詞有點深意。

盡管12與300的實力對比讓主角的勝利像開了金手指,但觀眾依舊能燃起來。重頭戲海戰拍得精彩,反觀抗日神劇,尷尬。這樣壹部不帶任何反戰思維的主旋律電影,用豐滿的細節、宏大但不浮誇場面、熱血的情節以及相對合理的過程講述了壹段以少勝多的傳奇歷史。我比較欣賞韓國做大片的態度,追求情緒飽滿,煽情比好萊塢還厲害;特效寧缺毋濫,追求整體的真實氛圍;野心體現在細節打磨而不是燒錢上場面。

雖然《鳴梁海戰》完全不符合史實,但是這部電影贏在渲染人物性格和悲壯情懷上。天時地利人和是亙古不變的贏點,李舜臣贏的並非戰力,而是在趨勢而動,雖然戰術的設定未必是以主將以身犯險來喚醒官兵的勇氣,影片成功地把韓人千年來的悲情感給調動起來,海戰最後落腳點在贏得百姓的尊重和信任以此回歸主旋律,成功的塑造了壹個神話,讓人不由感受到壹絲絲戰栗。